《中国涉海图书目录提要:民国卷》收录了从1911年至1949年9月这一时期我国出版的涉海中文图书3000余种。全书参考《中文普通图书统一著录条例》著录,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类编排。书目包含图书的题名、责任者、出版单位及时间、主题词和中图法分类号等信息。围绕图书涉海内容撰写内容提要,方便读者快捷地查阅该书与涉海相关的内容。《中国涉海图书目录提要:民国卷》目的出版填补了民国时期涉海图书专科书目的空白,是该研究领域治学和研究的有用工具。
本书从陈独秀1910-1942年间往来书信中选取了350多篇,部分第一次发表。
阅读、感知都是思想活动。思想活动有个特点,一套思想与不同的具体对象碰撞,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具体成果,表面凌乱,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而思想其实就是考对象的万变来充分展现的。换言之,学术思想就是要用基本概念应对大千世界,这在地理学科尤为突出。 作者的研究与其他从事历史地理研究者的不同在于,他是最能把历史与当代联系在一起的学者。在本书的文章中,不论讨论的对象是古代现代、中国外国、城市乡村,也不论关照的是讲堂还是市井、书本还是现实,作者都能用通俗流畅的文笔把许多有关的新鲜观念、理论及知识,与中国当前的发展现实结合起来,文章读起来几乎篇篇都有精义,对读者不仅能更新知识也很有启发性。
唐翰林学士研究却不如方镇幕府研究成果多,工夫扎实。已有的论著,则大多属于史学研究,有些则偏向于宏观角度,对唐代翰林学士的政治作用作过高失实的估价。这当然还可另作专题探讨。问题是,很长时期,还没有像研究唐代科举与文学、唐代幕府与文学那样,把重点放在当时文士即知识分子的生活境遇与心理状态,并以此为中介环节,把它与文学沟通起来,以便进一步研究唐代文学进展的文化环境。
《看不见的烟台山》从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区域可寻迹的,或已消失的老建筑入手,挖掘建筑背后原居住者的个人史,其所在家族、所经营企业的兴衰史,乃至这里曾作为“洋人区”的过往。这些老建筑的居住者,是这一区域过往与现在生动的连接者。该书以这种“看得见的建筑 看不见的历史”的方式,还原了烟台山的区域历史,也在某种程度上还原了福州的城市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