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在城市里出生、长大的孩子来说,朱家角的一切都是新奇、好玩的:宽阔的漕港河,往来如织的船舶,好象有着运不完的货物;高耸的放生桥,赶集的乡脚,行色匆匆,脸上带着知足和安详。幽长的北大街,店铺一间挨着一间,林林总总的货物引人驻足,诱人的糕饼又让你唾涎欲滴,一路逛去似乎永远也走不到头;临水的河滩边,有张网捕鱼的渔夫,有淘米洗衣裳的阿婆;喧闹的茶馆里,坐着“茄山河”(聊天)的茶客;还有那城隍庙里飘荡的香火、娘娘庙里清晰的晚钟
“西樵”整理收录之西樵自然与物质文化遗产,地域上以2010年1月1日之西樵行政区域为准,由专业人员在深入考察的基础上,遵循相关学术规范撰述而成。本丛书组织相关人士,就西樵文化撰写切合实际且具有较强可读性和宣传力度的作品,形成本丛书之通俗读物系列。这本《丝语:西樵蚕丝业口述史》是该系列中的一册。
龙云被称为“云南王”,主政云南18年,使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步,被誉为“民主堡垒”。周恩来在龙云去世时,曾明确指出,龙云一生有三大功绩:抗日、反蒋、联共。本书是龙云之子龙绳武先生的口述纪录,讲述龙云由地方军阀到抗日功臣,再到“民主斗士”的曲折一生,揭开龙与蒋介石之间矛盾的由来。内容涉及面广,其中对民国前后的云南社会文化状况、政局演变、时事人物交往等诸多方面的讲述,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是一份研究民国时期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
《泊下的记忆:利物浦老上海海员口述史》是世界上第一部真实记录这一特殊群体特殊历史的著作。一度有几千人的利物浦老上海海员社团,曾是欧洲最早、的华人团体。二战期间,这一团体的成员都做过海员并为英国的蓝烟囱轮船公司服务,随后他们在利物浦定居并生儿育女。这些人曲折漂泊的人生经历可与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华人移民史、世界航运史相印证。可以说,他们就是见证了世界百年历史的“活化石”。
历史学的生命力和价值在于真实性。口述历史让历史的见证人直接面对“历史”说话,成果以亲历者的叙述(记述)为主体。口述史料不仅可扩大历史信息的来源,补文献之不足,而且可扩展历史研究的领域,保留历史进程真实、具体、生动的细节,使历史更加多维、立体化,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生动地得以再现。“当代口述史丛书”的内容既有综合性、全国性的,也有专题性、地域性的;既有要事实录,也有各界名人和普通人的忆述。口述历史让历史的见证人直接面对“历史”说话,使历史更加多维、立体化,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生动地得以再现,稿件以口述访谈整理稿为主,亦有当事人的自撰稿,所述经历、人物、事件等均为口述者亲历、亲见、亲闻,或分类结集,或单独成卷。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印度尼西亚发生严重的排华事件,大量当地华侨华人被迫回国谋生,其中相当数量被中国政府安排在各地华侨农场工作和生活。在这些印尼归侨中,有为数甚多曾经是契约华工,即本书所谓“猪仔”华工。1963年,由中山、厦门4位教师组队,在广东阳江县农场访问调查了近百位契约华工归侨,本书即是该调查的整理成果。 《“猪仔”华工访问录》主要记录了采访者对以下问题的调研记录:出国前的家庭情况与出国原因、经过;殖民者对种植园、矿场的管理;殖民者对工人的剥削;契约华工在种植园、矿场的劳动状况、工资、生活;华工对殖民剥削的反抗;华工与爪哇工等当地其他民族工人的关系;契约结束与脱身方式;脱身后的生活;革命组织(同盟会等)、中国革命(辛亥革命等)对华工的影响;归国前与家乡的联系等。
“西樵”整理收录之西樵自然与物质文化遗产,地域上以2010年1月1日之西樵行政区域为准,由人员在深入考察的基础上,遵循相关学术规范撰述而成。本丛书组织相关人士,就西樵文化撰写切合实际且具有较强可读性和宣传力度的作品,形成本丛书之通俗读物系列。这本《丝语:西樵蚕丝业口述史》是该系列中的一册。
龙云被称为“云南王”,主政云南18年,使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步,被誉为“民主堡垒”。周恩来在龙云去世时,曾明确指出,龙云一生有三大功绩:抗日、反蒋、联共。本书是龙云之子龙绳武先生的口述纪录,讲述龙云由地方军阀到抗日功臣,再到“民主斗士”的曲折一生,揭开龙与蒋介石之间矛盾的由来。内容涉及面广,其中对民国前后的云南社会文化状况、政局演变、时事人物交往等诸多方面的讲述,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是一份研究民国时期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
本书以伪满洲国“首都”新京(长春)经过大量采访,从口述史的角度,并严谨对照史料,记录生活在这座城市或与这座城市有关系的人物命运的浮沉、内心的挣扎、被占领的煎熬以及他们的抗争。揭示这座中国抗日战争中被长期侵占的城市里平民生活的战争伤痕——“14年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把战争对人们精神和情感的伤害,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长春这座伪满洲国时期的“首都”第一次以人文地理写作方式进入出版业的视线。作者以对历史现场勘察和对诸多历史亲历者的走访贯穿全书主线,历史触感真实,写出了身在战争中的人,无论前方后方、军人百姓,那些撕不开、看不到的内伤,几乎无人能逃。
《泊下的记忆:利物浦老上海海员口述史》是世界上第一部真实记录这一特殊群体特殊历史的著作。一度有几千人的利物浦老上海海员社团,曾是欧洲最早、的华人团体。二战期间,这一团体的成员都做过海员并为英国的蓝烟囱轮船公司服务,随后他们在利物浦定居并生儿育女。这些人曲折漂泊的人生经历可与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华人移民史、世界航运史相印证。可以说,他们就是见证了世界百年历史的“活化石”。
口述历史是近年来中国大陆学界的一个热点与亮点,主要运用的访谈手段回归了中国历史的传统,同时赋予历史以鲜活的气息。中国当代口述历史在很多领域已经崭露头角。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口述历史尚未成熟,人们对口述历史存在一定的忽视和误解。本书通过对当代中国口述史发展的整体反思,结合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口述历史的本质和方向问题,对口述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和实践口述历史、如何进行口述历史等基本问题予以探讨,进而探索较为规范的口述史操作路径,以期引起更多人对口述历史的关注与讨论。
著名宗教领袖、中国基督教协会原会长曹圣洁有关家世亲友、传道治学、社会活动和对外交往的综合性回顾,阐述其如何从一个受保守神学影响很深,封闭、虔诚的女孩,经过历次社会运动,提高爱国主义觉悟,最终成为中国基督教领袖的过程。口述人曾任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一位女性会长,与海内外基督教及各界人士均有交往,因此口述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不仅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基督教从民国到当代的变迁,也对各历史阶段的教会生活、中外各类基督教人物、教会重要事件等多有生动的刻画剖析,补充了不少细节材料,使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更为丰富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