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了解民国,了解台湾,了解蒋家王朝。 秉承以过来人亲身谈历史往事,大是大非中细诉点点滴滴,“因事找人,因人找事”的宗旨,聚焦重要历史人物、国家政要所亲身经历的事件,选取台湾那些年历史中的亲历者见证人,对台湾这些年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富有人情味的普及性的描写。每一位讲述者都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是台湾民国政府的参与者,或者是重要人物的后代,以及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具有权威特质。 有国仇,也有家恨,讲述了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之后如何稳定局势,蒋介石、陈诚、白崇禧等政要又度过了怎样的晚年生活,他们在政治以外,在家庭生活中,又是怎样的角色?在金门炮战时期,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又是怎样的社会境况?台湾,为何能成为今日之台湾? 应舜仁(蒋介石侍卫)讲述蒋介石在台
本书 精选了 17位全国劳模的故事萃集成册。这17位劳模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或五一劳动奖章,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受到各种表彰奖励。全书采用口述体记述,由先进人物亲口讲述自己的故事,讲述个人的成长经历,有亲情、爱情、友情,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委屈,乃至逆境中的辛酸,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一个个真实的、在大众中成长起来的先进人物的形象。
《口述史研究》第三辑将继续秉持 回顾性、前瞻性、多元性与跨学科性 原则,围绕口述历史的理论、方法与跨学科应用等问题展开讨论。本辑共收入专题学术论文13篇,来自英国、美国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16位学者围绕口述历史、叙事与医学、口述历史与女性研究、口述历史与企业(商业)研究、口述历史、社区规划与历史建筑等专题展开跨学科和跨区域讨论。
《口述史研究》是由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组织编写的、关于口述史的连续性出版物,计划每年出版2期,此为第四辑。本辑共收入专题学术论文12篇,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捷克与中国的14位学者围绕口述历史与环境研究,口述历史、记忆与认同,口述历史与女性研究,口述历史教学,以及口述历史经验总结与思考等专题展开跨学科与跨领域探讨。此外,还收入书评书介5篇,这些作品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口述史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的*成果。
本书汇集了20位潮汕籍抗战老兵的口述实录。他们中,有历经8年全程抗战的老兵;有二次入缅甸作战、九死一生的远征军老兵;有在潮汕战场上与日军恶战几昼夜、劫后余生的老兵;还有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粤北会战、桂柳会战、衡阳保卫战、许昌保卫战等等的老兵。这些老兵的回忆,再现了那一段残酷的血与火交融的烽烟岁月,还原了真实的抗战史。一位位老兵的经历,就是一部民国抗战史的缩影。在阅读稿件过程中,老兵们的家国情怀令人动容。他们经历苦难,而没有被打倒,却是用苦难滋养出一颗悲悯之心,令人肃然起敬。 这些老兵是历史的在场者,他们对自己
“延安,一段值得永远珍藏的中国记忆;延安,一个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话题” “红色延安口述?历史”是一套以口述实录、访谈录、回忆录、老照片以及有关原始档案为基本内容的党史史料集成。我们试图以亲历者、当事人、知情者的讲述与回忆来补充党史中的历史要点和历史细节,还原历史事件,呈现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辉煌历程,再现一个本色、真实的延安。 《第三只眼看延安》收录了抗战时期众多中外人士访问、参观延安后所写的纪实性文章。全书再现了带有正统观念和西方文化背景的中外人士观察、描述延安的真实场景,提供了一个认识延安的崭新视角,架起了中国“红区”与“白区”、共产党与西方国家相互了解的桥梁,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延安走向世界、世界了解延安的局面。
《王延洲口述:一位空战老兵的非凡人生》为王延洲口述、吴昌华整理而成,书中讲述了王延洲辉煌而又起伏的一生,重点叙述了王延洲投身二十九军、投考黄埔军校、考取航校、赴美深造及归国后的戎马生涯。这些故事串联在一起,将王延洲一生的辉煌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内容真实而细腻。书中收录了20多幅旧照片,其中有王延洲本人各个时期的照片、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建的第壹个飞行中队的照片,还有中美两国飞虎队员的一些合影等,这些照片都非常珍贵,既体现了《王延洲口述:一位空战老兵的非凡人生》图文并茂的特点,也将《王延洲口述:一位空战老兵的非凡人生》的精彩和珍贵的地方凸显了出来。
“延安,一段值得永远珍藏的中国记忆;延安,一个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话题”
《追思钱伟长》根据钱老的生平和重大的历史年献结合在一起,从其清寒家境的出身到坚韧性格的养成,从少年的他为了国家弃文从理、挑战自我,从成就卓越、报效祖国一幅幅感人的画卷重温演绎着钱老的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平史,读来让人思绪万千感概万千,为祖国和人民奋斗是伟大的,是最有意义的。
本书描绘了人类的才智和风俗,引人热爱道德、学术和祖国,启迪人类反思自我,告诉我们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内容包括大战前夜的欧洲、三十年战争中的法国、遗产继承战争、国王的遗嘱、西班牙王位继承战、礼仪之争与取缔基督教等。 《经典通读》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描绘了人类的才智和风俗,引人热爱道德、学术和祖国,启迪人类反思自我,告诉我们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 本书的目的不在于写路易十四个人,而在于写他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人类的精神文化所取得的进步,着重描绘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技艺的日臻完美。
口述历史访问计划,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在筹备时期,即由筹备主任(嗣任首任所长)郭廷以开始拟订进行,其目的在访问当代军事、政治、外交、文教、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要人物,请其自述生平,为现代史保留忠实而深入的纪录,以备历史学者之研究。自一九五九年十月起迄一九七二年九月止,参加访问工作者先后有沈去龙、王聿均等二十二人,接受访问者七十余人,成稿六十六份,约四百八十万言。 口述历史资料,其重要性不亚于文献档案。民国以还,内乱外患交相迭乘,史料损失,不可胜计。对历史真相的了解,需要参证当事人口述之处甚多,这些笔录,对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将有莫大的帮助。本所于一九八二年开始征得应访者(或其家属)同意,陆续刊印访问纪录,列为口述历史丛书。一九八四年春在所长吕实强推动下,成立口述历史组,恢复访问工
中国NGO的创业者们,是一群用梦想改变社会、用行动书写历史的公民。如今他们中的许多人已届高龄,有的甚至已不幸仙逝。他们曾拥有的梦想、曾采取的行动,是中国公民社会中最富有生命力和先驱性的历史,是以公民个人为主体展现的中国NGO的创业史。
《历史的细节Ⅱ(修订版)》是对《历史的细节Ⅱ》(2013年上海三联出版)的修订,作者对不少知识点和历史问题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修订,是更为完善的版本。本书是当下人们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中国文明进化史的一个独特文本,它从“大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现代世界、现代中国及其诸多人类不平等形成的历史原因。同时,本书也是一部有诚意有良知的关于人类文明谱系中不同民族发展命运的历史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