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 波罗行纪》(又名《马可 波罗游记》、《东方闻见录》),记述了他在东方富有的国家 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可?波罗行纪》英译本的注释本以伯希和的《马可 波罗注》(Notes on Marco Polo)为精细深刻。
本书系傅秉常出任苏联大使的三年日记: 1943年,是傅秉常出使苏联的*年,日记主要记载了在苏联的见闻,1944年和1945年的日记,主要记载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欧洲战场的情况,也涉及国内的政治军事,以及二战后重建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关系。日记原稿由其家人珍藏,中研院近代史所曾分三册出版繁体字版,现经傅家后人授权,经过再次加工整理出版简体字版,以为治民国外交史的学者提供*手资料。 除此之外,傅日记并非限于两国关系,还描述了战时苏联民众日常生活、个人的参观访问见闻、对不同国家外交官之百态之记录,乃至个人情感,如丧母之痛和对国民政府运转失当的不满等。内容丰富,是研究民国史的重要史料。
一部北大荒的开发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军垦史。军垦人的艰辛与拼搏,汇聚成 北大仓 的硕果,凝聚成 北大荒 的精神。本书收录了一百四十余位军垦老人的口述实录,既有重大事件的历史亲历,也有日常生活的鲜活细节,更有对自身生命历程的深切感悟,反映了军垦群体在北大荒开发进程中的真实状态。让我们能够更真切地体会军垦人的经历、精神和人生态度,更多元地观察和理解那段历史,进而对我们的时代和生活有更深入的审视和思考。
作为“文革”后发挥了重要影响的一批知识分子的代表,葛兆光、钟叔河、周振鹤、吴思、邓晓芒、许纪霖、李辉、陈来等当代著名学人,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出发,观照历史与未来,思考个体与家国,瞻望世界与中国,对当代中国之由来与走向提供了各自的解答,赤诚之心见于言表。在这样多元的答卷中或可发现无限可能,在思想的碰撞与激荡中或能寻得醒世良方。他们的社会关怀和问题意识,也深刻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历史脉络。
本书以伪满洲国“首都”新京(长春)经过大量采访,从口述史的角度,并严谨对照史料,记录生活在这座城市或与这座城市有关系的人物命运的浮沉、内心的挣扎、被占领的煎熬以及他们的抗争。揭示这座中国抗日战争中被长期侵占的城市里平民生活的战争伤痕——“14年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把战争对人们精神和情感的伤害,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长春这座伪满洲国时期的“首都”第一次以人文地理写作方式进入出版业的视线。作者以对历史现场勘察和对诸多历史亲历者的走访贯穿全书主线,历史触感真实,写出了身在战争中的人,无论前方后方、军人百姓,那些撕不开、看不到的内伤,几乎无人能逃。
阮大铖是中国明末之人,是一个在历史与文学上都有影响的人物。由于他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投降敌人,成为《奸臣传》中的人物,但是身为文人,却颇有建树,由于上述原因,对于阮的变节为人所不齿,文学之名亦不彰显。作者在对阮大铖形成的思想和举动进行了深刻分析,同时客观地评价了阮在诗歌与戏曲创作上的成果。客观、公正的评价是本书成为填补空白之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拓宽了领域。
在台湾地区的发展经验中,“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农复会在迁台初期就协助行政部门推动“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有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也带来了稳定的农村社会秩序,奠定了台湾农村复兴的基础。本书系对当年参与农复会工作的资深人士,进行口述历史访问工作,所整理而成的实录。全书对于土地改革、农会改组、农业技术创新等史实,均有详实的记录,是研究台湾农业发展史之重要参考资料。
著名宗教领袖、中国基督教协会原会长曹圣洁有关家世亲友、传道治学、社会活动和对外交往的综合性回顾,阐述其如何从一个受保守神学影响很深,封闭、虔诚的女孩,经过历次社会运动,提高爱国主义觉悟,最终成为中国基督教领袖的过程。口述人曾任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一位女性会长,与海内外基督教及各界人士均有交往,因此口述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不仅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基督教从民国到当代的变迁,也对各历史阶段的教会生活、中外各类基督教人物、教会重要事件等多有生动的刻画剖析,补充了不少细节材料,使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更为丰富和生动。
1968年至1982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派出了若干采访小组,分赴全国各地,采访了140多位当年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及相关人员。这些受访者讲述了他们井冈山斗争的亲身经历及其所见所闻。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八七会议,关于湘东赣西秋收起义,关于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红军被服厂、造币厂,关于王佐家世,关于红军三十二团,关于朱德,关于红五军等。采访者将这些口述作了详细的记录,共约120万字。这些记录稿以非常可信的细节,对井冈山时期诸多历史事件作了有血有肉的补充和丰富是这些重大事件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特别是随着被采访者相继去世,这些资料更加弥足珍贵。
为了回顾自己的百年人生,给世人一个最终的交代,季羡林先生邀请蔡德贵教授协助季羡林先生进行口述历史的工作,系统的、全面的、客观的、真实的讲述他的人生经历。本书版本几乎原样保持了季羡林先生的谈话,仅对部分重复谈及的内容进行了删减。讲述了家庭生活中与婶母、夫人彭德华相处的细节,留德期间与伊姆加德的交往经过,以及人们非常关注的与前后几位秘书的交往经过。那些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你想知道的,你没有想到的,都在其中。
著名宗教领袖、中国基督教协会原会长曹圣洁有关家世亲友、传道治学、社会活动和对外交往的综合性回顾,阐述其如何从一个受保守神学影响很深,封闭、虔诚的女孩,经过历次社会运动,提高爱国主义觉悟,最终成为中国基督教领袖的过程。口述人曾任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一位女性会长,与海内外基督教及各界人士均有交往,因此口述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不仅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基督教从民国到当代的变迁,也对各历史阶段的教会生活、中外各类基督教人物、教会重要事件等多有生动的刻画剖析,补充了不少细节材料,使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更为丰富和生动。
《新中国口述史(1949-1978)》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口述历史、回忆录的形式,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近三十年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始末,以口述史的形式,让亲身经历和见证新中国历史的老领导、老同志追忆细节,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历史,为党史国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生动鲜活的新时期党史读本。本书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主编,收录了陈锦华、王立诚、阎明复、邓力群、苏维民、李雪峰等50余老领导、老同志的回忆录、口述历史,是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资料和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