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风云时代的弄潮儿,也不是广为人知的大资本家,而是介于“三小”与资本家之间的工商业者,基本属于被忽视、被失声的小人物群体。然而以小见大,在他们的回忆中亦可折射出杭州地区近现代工商业之社会变迁。这些接受采访的老工商业者包括杭州复大纸行协理、经理,元泰布庄少掌柜,傅毛记绸厂企业主要负责人,“延寿堂”药店副经理,“杭州钮炳记运输行”经理,“春成茶栈”经理,义源金铺总经理,美国邓禄普轮胎公司浙江总代理,等21位老人。他们的口述细节详实,不仅记录了创业、守业之艰辛历程,也强烈鲜明的表现出新旧两个时代的对比,特别对公私合营、三反五反等社会运动中亲身经历有生动描写,反映了社会对个人的影响。《杭商口述史》的作者徐斌是近年来颇有知名度的公知学者,其辞职报告曾被广为传播。
当苏联国旗自克里姆林宫缓缓降下,一个时代终结了,数亿人的生活就此改变。戈尔巴乔夫作为最后―任总书记,是苏联命运的重要见证者。 这是戈尔巴乔夫近期新的回忆录。作者站在人生边上,重思改革得失,力求吐露苏联命运的全部真相。他以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人生智慧,回顾重大历史事件的决策与详情,披露苏联解体前后鲜为人知的内幕,并驳斥对改革的诸多谎言和误解。
叶嘉莹、白先勇口述的《各在天一涯》收录作者与叶嘉莹、林文月、金耀基、王赓武、傅申、王汎森等二十位海外及港台知识人的系列谈话文字,话题不拘一格,但各有新鲜的内容、新鲜的观点。一问一答间,受访者的修养和学识、思考与情怀,也浮现于纸上。
在卡迭石之战取得胜利后,拉美西斯决定采取和谈策略,希望给埃及和赫梯两地带来和平繁荣。在拉美西斯的生命里,除了战争之外,还有他对大皇后的爱,法老决定送给妮菲塔莉一份 的礼物——在阿布辛贝建造两座神庙,象征他们永恒的爱情。而此时摩西重回埃及,要求带领希伯来人出走,拉美西斯不想破坏昔日的友谊,但为了 和人民,这场战争已无法避免。 《拉美西斯五部曲(4皇后之爱)(精)》是由克里斯蒂安·贾克著的。
柏台之名起于汉朝。御史府中多植柏树,而朝廷禁省,统称台阁,所以御史府别称柏台。明朝改前朝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六部平行,合称“七卿”。都察院下设的监察御史与六部下设的六科给事中统称“台垣”,皆为负责监督与上谏的言官。 清朝的监察制度沿袭明朝,但有所变化。六科给事中纳入检察院,御史分道即分地区监察,两者合称“科道”。 本书主要谈的就是清朝科道的轶事,兼谈有天子近臣之称、隶属翰林的“日讲起居注官”,他们都能向皇帝进言。清朝的言路开通,言官们有的正气凛然,有的却阴险狡诈,其中的谈资颇多
这套《北京口述历史》是由北京出版集团与我,以及几位年轻同人共同策划的。我们的宗旨,是希望用口述历史的方式,为北京这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以及它所经历的这百余年的变迁,尽我们所能地,留下一些记录,哪怕只是些断片和残影。 北京作为一个数百年的“京城”,一个大国的首都,研究和介绍它的各种学术著作和其他出版物,乃至描述它的故事的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早已经是汗牛充栋。而我们这个口述系列与其他诸多作品的不同,就在于这是以北京人自己的口,来讲述的他们在这座城市所亲历的生活、感受,以及对祖先记忆的一套丛书。我们试图以这样一种具有学术规范的访谈方式,让北京人自己说话,自己来展现他们的性格与待人处事的特点,反之也通过他们,来深入具体地观察北京这个城市和它的历史。
一切故事的源头都从口述者——王云五的儿媳妇李纯瑛女士开始,她成长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香港,虽然家境贫困,但凭着过人的胆识以及刻苦耐劳的坚持,成为早期少数进入崇高的学术殿堂香港大学的女性之一。王泰瑛整理的《烽火乱世家(王云五家族口述史)(精)》描述那段混乱时期的失落、失望,及以决心和毅力克服万难建立安生立命的家的旅程。在多次迁移过程中,她及她的家人不畏惧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困难,不被环境击败,下定决心要寻找安身立命之处,一块确保家庭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应许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