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整个18世纪中国几乎所在重大事件的参与者和决策者。可以说,中国的18世纪就是乾隆世纪;中国18世纪的编年史,就是乾隆个人年谱。但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乾隆的形象严重扭曲了。在清朝遗老遗少心目中,他是个毫无瑕庇的盛世明主;在历史学家笔下,他是个道貌岸然的政治偶像;到了小说家手里,他被编派成专事寻花问柳的花花公子。 其是,乾隆是一个感情丰富、个性鲜明的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他的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堪称中国古代帝制文化的标本;作为一个人,他是一棵令人兴味无穷的文化常青树。他的思想太深邃了,性格太复杂了,内心世界太神秘莫测了。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导、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专攻清史,尤精康、雍、乾三朝。 本书在坚实的史料基础上,以严谨的考证和通俗生动的纪实手法,
《清朝通史:乾隆朝分卷(上下)》基本上借助于传统纪事本末体的体例。不同之处在于我们采用专题的形式,以史论结合的方法,对于清代自兴起到灭亡300余年历史中所发生的、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军政大事,逐一进行比较翔实的述论,既考订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又有专家学者的点睛之评,目的在于以这批学者积年所得撰写的这部著作,使读者清晰地了解清代历史的盛衰之变,从中受到启迪,并推动清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清代历史,如果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军人关代明而立,到辛亥革命(1911年)清朝被推翻,前后有268年;如果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算起,前后有328年;即使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建元称汗算起,前后也有295年的时间。在这段历史时期中,清朝经历了孕育、发展壮大、鼎盛和衰落的过程;在
明朝,充满了太多的传奇或荒诞:奇丑无比又雄才大略的明太祖朱元璋,下落不明的明惠帝朱允炆,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明成祖朱棣,离奇死去的明仁宗朱高炽,蟋蟀天子明宣宗朱瞻基,俘虏皇帝明英宗朱祁镇,行贿大臣的明代宗朱祁钰,有恋母情结的明宪宗朱见深,只有一个老婆的明孝宗朱佑樘,与猪较劲的明武宗朱厚照,被宫女谋杀的明世宗朱厚熄,被女色掏空身子的明穆宗朱载厘,坚持25年不上朝的明神宗朱翊钧,熬了39年却只当了一个月皇帝的明光宗朱常洛,热衷木匠活的文盲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吊死在一个歪脖子树下的明思宗朱由检——16个皇帝,16张脸谱,16种传奇,在历史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共同谱写了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的曲折离奇。
咸丰帝当政的年代,1850一1861年,正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年代。太平天国兴起,捻军、天地会的反叛遍及南北,湘军由此而起,厘金随之而生;英国与法国组织联军,再次入侵中国,俄国趁火打劫,美国充当帮凶,新的条约一一签订;中国后来的许多变局,实肇始于斯。历史关键时刻的关键人物咸丰帝,竭尽心思,却无力回天,自叹且自弃。本书展开了那段历史岁月,引领读者阅读其中的种种情事,曲折幽深。作者描写了历史群像:杜受田、曾国藩、叶名琛、肃顺、恭亲王、那拉氏(慈禧),决定国运的重要人物,栩栩如生。一部传记,一段历史,一种人生与家国的思绪。茅海建教授写的这本通俗性历史研究著作,其通俗性不亚于读一部历史小说,其学术性更不亚于他的其他历史学专著。但是,虽然他内心的目的是想写一部“既有品味而又好看的学术著作”,到头来
由朱诚如、张玉芬所*的《嘉庆皇帝》系“名家说清史”系列丛书之一种。该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历史读物,作者是由故宫博物院*名清史专家朱诚如先生及张玉芬老师撰写。本书分为十二章,讲述了嘉庆朝处于清代历史上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历史时期,命运注定嘉庆帝是一个想有为而不能为的守成之君。作者用简单平易的语言对嘉庆朝的历史进行了详细阐述。
康熙帝毕生取得了巨大的历史业绩,彪炳于史册。读史使人明智,《康熙皇帝/名家说清史》希望能描绘出这位贤明大帝生平的主要业绩,使读者从中获取教益。
该书是第一历史档案馆机关党委书记根据他多年收集的档案资料和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总结而整理出来的书稿,该书极具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书中围绕乾隆的一生展开的,他除了当皇帝之外,兴趣也十分广泛,尤其喜欢玉石,他不仅喜欢玉,而且还懂玉、能鉴赏玉,对玉石的加工过程也十分了解。现在许多流传下来的宫廷玉器精品,都是那时流传下来的,本书还根据档案资料的记载,介绍了乾隆时期流传下来的玉器件数、式样、款识等做了详尽德说明,对如今的文物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对目前专家门对宫廷玉器和瓷器德流落民间一直持否定态度,该书的出版具有颠覆性,使人们重新认识民间也有宫廷瓷器和玉器。该书得到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杨珍的高度赞赏并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