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市定的这本《雍正帝》是面向普通读者的启蒙读物。作者分别从雍正即位迫害兄弟,对基督教徒的压制与迫害,实行以奏折制度为核心的密探政治,对田文镜、李卫和鄂尔泰三人的使用等几个方面,比较全面地概括描述了这位 近世中国具代表性的独裁君主 的统治状况。作者在描述雍正帝这一 独裁君主 时,对他的素朴与好胜,辛辣与人情味,欲竭尽全力实施善政,以及在康熙、乾隆的盛名之下而被埋没了的命运,充满同情。
康熙大帝(1654—1722),姓爱新觉罗氏,名玄烨,8 岁继位,在位61 年,是清朝第四任皇帝。 康熙大帝开创了“康熙盛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历史的典册上,他与几乎同时代的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法国君主路易十四齐名,位列 名君,声名远播世界。 阎崇年先生是清史大家,将学术的谨严与电视讲座的生动 结合,以26讲的篇幅全面介绍了康熙皇帝起伏跌宕的人生,特别是61年的执政经历。康熙不但是千年一帝,与同时代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法国君主路易十四齐名,位列 名君,声名远播世界;同样也是一个平凡的有血有肉爱孝爱祖母的孙辈、挚爱皇后后妃的丈夫、慈爱儿女的父亲。
南宫不凡著《少年乾隆/少年帝王传》在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古典小说形式,向读者展示乾隆少年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个人奋斗,为我们深入乾隆的内心世界,拓展一个崭新的视角。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乾隆的理想、信念、胸怀、情操,不仅可以丰富人文素养,陶冶情怀,而且有助于提升做人、治学、处世的智慧。
世宗统治下的45年,是明王朝由持衡渐趋衰落的历史阶段。外忧内患,战乱频仍,大明帝国的躯壳开始千疮百孔,危机重重。不管怎样说,是他驾驶着这艘千疮百孔的民族之舟,较平稳地航行了将近半个世纪。其时南有沿海倭乱,北有蒙古俺答部的侵扰,内有逆藩和叛卒、天灾与人祸,大明帝国的巨轮却不仅没有倾覆沉没,且旗帜高张,劈波斩浪,作艰难而勇敢地航行。 也就是从嘉靖朝开始,古老的中国又一次走向文化繁兴,走向思想和思辨的活跃期,出现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和优秀作品。这种时代潮流的形成,世宗既有倡导引领之力,又有宽容和保护之功。
该书是第一历史档案馆机关党委书记根据他多年收集的档案资料和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总结而整理出来的书稿,该书极具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书中围绕乾隆的一生展开的,他除了当皇帝之外,兴趣也十分广泛,尤其喜欢玉石,他不仅喜欢玉,而且还懂玉、能鉴赏玉,对玉石的加工过程也十分了解。现在许多流传下来的宫廷玉器精品,都是那时流传下来的,本书还根据档案资料的记载,介绍了乾隆时期流传下来的玉器件数、式样、款识等做了详尽德说明,对如今的文物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对目前专家门对宫廷玉器和瓷器德流落民间一直持否定态度,该书的出版具有颠覆性,使人们重新认识民间也有宫廷瓷器和玉器。该书得到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杨珍的高度赞赏并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