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逝世之后,国民党群龙无首,派系林立,谁能胜出? 相比于胡汉民、汪精卫等,蒋介石只是“党内后进”,“一大”时连中执委候补委员都不是;相比于其他军事将领和地方实力派,到中原大战时,蒋介石也并不占有绝对优势。所以在他向“党国领袖迈进的过程中,不仅党内元老们大大地不满和不服,就是军事将领们也时不时地要挑衅一下。既要紧抓“军权”,又要争取“党权”,这就是蒋介石要做的事情。围绕着“军权”与“党权”,蒋、胡、汪三方不断演绎出分分合合、上台下台的复杂故事、一旁的太子派、西山会议派、地方实力派,也伺机而动…… 本书选取了从1931年2月28日夜胡汉民被扣,到1932年3月1日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选举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这一年零一天的历史截面作为考察重点,细致梳理了这一时期国民党高层内的派系政治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一位世界伟人。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他又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贫困落后面貌,使中国富强、昌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日夜操劳运筹,废寝忘食,不仅为中国历史谱写了新篇章,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的一生与他所从事的伟大革命事业紧密相连。从毛泽东的谈话和写作艺术中,可以折射出毛泽东所从事的伟大的革命事业的光辉历程。毛泽东说与写的语言艺术是很有魅力的,不仅在当时影响巨大,就是到今天,其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毛泽东毕竟是一位农民的儿子,一位从人民中走出来的伟大领袖,他所说所写的,都是雅俗共赏的,都是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毛泽
《导师毛泽东》重点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代伟大人物,在领导新中国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宣传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预测粟裕: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毛泽东对淮海战役有一句精辟绝伦的概括: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粟裕就是淮海战役这锅夹生饭的大厨师和美食家的代表者。 授大将军衔,毛泽东说: “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啊?难得粟裕!壮哉粟裕!”
《毛泽东在50年代》从新中国成立前夕谋划开国大典、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说起,将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对于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并能体现毛泽东战略思想的事件做了较深刻的解读。《毛泽东在50年代》的独到之处在于,作者仅以资料的援引而非主观评价,引导读者体会毛泽东作为事件决策者所表现的战略思维。 国际环境的艰难与战后的穷困,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真实生存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建设一个新生的国家,其艰难程度超乎想象。毛泽东带领的中国共产党群体在全世界的瞩目之下,艰难前行,成绩卓越。而如何看待毛泽东在50年代这一段发展起点的历史,对于国家未来的方向有着难得的借鉴意义。 孟醒著的《毛泽东在50年代》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尽量平实客观地展现这一历史时期的建设成就与难以避免的弯路,因为这是一项在中
本书作者列夫·托洛茨基是苏联时期的政治家,列宁最亲密的战友,苏联红军的缔造者。作为深知苏共早期党史和军事史的党政军的先驱人物,托洛茨基虽然孤傲狷介,不结党营私,在列宁逝世后竟然没有成为列宁的接班人,而斯大林在最终却能在政治局委员的绝大多数人的拥护下成为了一个统治者。本书即是托洛茨基将斯大林不为人知的行为和心思逐层揭露的一本政治传记。斯大林和列宁的关系真的并不亲密,甚至在列宁病重期间极度恶化乃至决裂吗?那么,列宁在病得难以忍受痛苦的时刻,真的可能向斯大林索要毒药吗?斯大林是如何取得加里宁、季诺维也夫等人的信任,让他们拥戴他呢?斯大林又是如何取代列宁的?俄国革命者曾经“用暴力抢夺金钱”作为经费吗?这是一位苏联红军缔造者对斯大林的全面解读,也是一部给作者本人直接招来杀身之祸的书。
《历史的足迹(在1893-1947)》这部书,集中展现了所独具的人格魅力的形成和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环境以及他所经历的那个年代。磨练并造就了的伟人气质,意在帮助热爱的人们能够更加详细地了解和感知。 《历史的足迹(在1893-1947)》的作者是邸延生。
本书作者列夫·托洛茨基是苏联时期的政治家,列宁最亲密的战友,苏联红军的缔造者。作为深知苏共早期党史和军事史的党政军的先驱人物,托洛茨基虽然孤傲狷介,不结党营私,在列宁逝世后竟然没有成为列宁的接班人,而斯大林在最终却能在政治局委员的绝大多数人的拥护下成为了一个统治者。本书即是托洛茨基将斯大林不为人知的行为和心思逐层揭露的一本政治传记。斯大林和列宁的关系真的并不亲密,甚至在列宁病重期间极度恶化乃至决裂吗?那么,列宁在病得难以忍受痛苦的时刻,真的可能向斯大林索要毒药吗?斯大林是如何取得加里宁、季诺维也夫等人的信任,让他们拥戴他呢?斯大林又是如何取代列宁的?俄国革命者曾经“用暴力抢夺金钱”作为经费吗?这是一位苏联红军缔造者对斯大林的全面解读,也是一部给作者本人直接招来杀身之祸的书。
受访者翻动各自的私家相册,讲述着开国总理令人难以忘怀的点点滴滴。全书通过作者专访过的许多曾工作在周恩来身边的摄影师、警卫员、医护人员、外交官和亲友,以及一些研究周恩来生平事迹与思想的专家、学者所收藏的私家照片,还原出周恩来总理的传奇人生和别样魅力。这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的是一代伟人传奇的红色瞬间,记录的是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在这本书中,托洛茨基不仅对斯大林进行攻击和诬蔑,而且篡改列宁主义,歪曲布尔什维克党的历史,并利用一切机会宣扬他的托洛茨基主义。该书除观点外,在材料上颇有参考价值。
《领袖》:一部有深度的世界政治领袖传记 在20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世界各国的政治领袖或枭雄是怎样炼成的? 小时候极度自卑、直到九岁才学习写字母的威尔逊长大后是如何成为美国总统的?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怎样用高超的政治技巧使自己成为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的? 《领袖》一书是领导学界公认的经典名著,也是一部兼具思想性和故事性的世界政治领袖传记。全书以生动的笔触讲述了甘地、列宁、希特勒、威尔逊、肯尼迪、尼克松、亚历山大二世、毛泽东、卡斯特罗、俾斯麦、戴高乐、丘吉尔、张伯伦、马丁·路德·金等诸多政治领袖的成长经历及他们所经历的各种挫折,并将其与他们的领导风格和领导艺术联系起来,使读者能更好地体会领袖的风采与魅力。 领导学大师的开创之作 本书系领导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
本书作者列夫·托洛茨基是苏联时期的政治家,列宁最亲密的战友,苏联红军的缔造者。作为深知苏共早期党史和军事史的党政军的先驱人物,托洛茨基虽然孤傲狷介,不结党营私,在列宁逝世后竟然没有成为列宁的接班人,而斯大林在最终却能在政治局委员的绝大多数人的拥护下成为了一个统治者。本书即是托洛茨基将斯大林不为人知的行为和心思逐层揭露的一本政治传记。斯大林和列宁的关系真的并不亲密,甚至在列宁病重期间极度恶化乃至决裂吗?那么,列宁在病得难以忍受痛苦的时刻,真的可能向斯大林索要毒药吗?斯大林是如何取得加里宁、季诺维也夫等人的信任,让他们拥戴他呢?斯大林又是如何取代列宁的?俄国革命者曾经“用暴力抢夺金钱”作为经费吗?这是一位苏联红军缔造者对斯大林的全面解读,也是一部给作者本人直接招来杀身之祸的书。
《毛泽东的文化性格》出版近十年了,是我的第一部毛泽东研究专著。那时,作者从事毛泽东研究的时间才四年左右,只好从先前熟悉的领域——文化性格——入手来解析毛泽东。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特殊的角度,加上毛泽东研究领域初期所挟带的新鲜觉和有别于其他的议论风格,使该书出版后引起了不少读者和学界一些朋友的关注。因此,尽管如果今天来重写这个话题,认识会更为深刻,材料离心会理炙丰富,便似乎也没有走出“少作”之悔来,相反,倒有一种特殊的珍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