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廖汉生的回忆录,全书内容真实、感人,并且附有珍贵的历史照片,是一本极为难得的爱国主义教材,其一生的经历更值得读者朋友们借鉴。
本书上起夏代,下迄清末,选收八十二位在我国军事史上有过重要贡献和成就,对军事科学的发展起过一定作用或影响的军事家,分别对其进行介绍和评价。通过各个历史时期的军事人物群像,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军事史上的重要事件及重要学术成就,使读者能大致了解我国军事历史发展的轮廓和脉络。
张宗逊(1908年-1998年), 陕西渭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2-1973)。他曾参加北伐战争、秋收起义、反“围剿”和长征等着名战役。被誉为“中共十大抗日名将”之一。《张宗逊回忆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系列之一,通过作者的回忆,了解抗战的光荣岁月。 开国上将张宗逊,在几十年戎马生涯中,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经历了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和建国后长期的军队建设实践,他的成长和沉浮一直与毛泽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本书为将军亲自编著的回忆录,记录了将军的戎马一生。
孙立人将军在国民党诸多将领中,是非常有特色,也颇为传奇的一代名将。他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有极高的军事素养。抗战中他是国民党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的美称。 尤其在远征滇缅与日寇作战中,他战绩辉煌,这也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内战时他曾一度击败中共名将林彪。随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他主持编练国民党军,也很有建树。但1955年,他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从此,关于他的一切事迹,也长期遭到国民党的雪藏,令人颇费猜疑。 本书从孙立人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现代军事讲起,全面还原了这位抗日军神坎坷而辉煌的一生,解开了他身上的诸多谜团,如在国民党军遭黄埔系军官排挤的过往,戴笠对他由恨生敬转变的真相,抗战中他活埋日军之谜,与蒋介石、蒋经国交恶的之由,美
李棠阶(1798-1865),字文园,谥文清,河南河内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五迁至侍读。道光二十二年(1842),督广东学政,擢太常寺少卿。此后因巡抚黄恩彤奏请朝廷给予乡试年老武生职衔,遭朝廷严旨责遣,李棠阶也因违例送考,议降三级调用,因此回到家乡。在家闲居几年后,又应邀主持武陟县河朔书院长达十三年(1849-1861)。《李文清公日记》自道光十四年(1834)二月起,至同治四年(1865)十月止,主要记载了李棠阶每日所读何书、所行何事、所接何人,可以说是儒家“修身、齐家、
他在东征北伐和中原大战中,仗剑执盾,纵横捭阖,史称“飞将军”;他平息蔡廷锴等发起的“闽变”,导致中央红军战略上被动;他多次“围剿”红军,致使黄公略牺牲,方志敏部伤及元气;他抓获并杀害瞿秋白、何叔衡、宣侠父,接纳张国焘投奔国民党,对国共关系影响深远; 他既是“中山舰事件”的急先锋,又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要促成者。台湾国民党史书谓:蒋鼎文生平所行这两件大事,直接影响中华民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他在民族危亡时,北上淞沪抗日;代表国民党与中共谈判,是工农红军改编成八路军的当事人;他在陕西严密布防,使日军未能西越黄河,当地免遭涂炭;“河南战役”虽因各种原因折戟沉沙,然其可歌可泣的“战场遗书”,当是国民党最高军阶将领誓死抗日的心声; 他多次拒任蒋介石委以的军政要职,对国民党
本书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何柱国将军的回忆录。何柱国将军的少年时期从军,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他实践着自己的愿望。他愤于蒋介石独裁内战的政策,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为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提供方便;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他支持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并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何柱国率骑兵军请缨杀敌,转战晋西北,参加了著名的忻口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