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生动而翔实的笔触,展现了在抗日战争中谢晋元的英雄形象。他在淞沪会战中为了掩护大军撤退,率“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血战四日夜,誓死不退。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赢得 外正义人士的尊重和赞誉。当奉命撤入租界后,他们被留禁于孤军营。面对日伪的威逼利诱和代表英美等西方 的租界当局的欺侮压迫,为了 和民族利益,谢晋元忍辱负重,与租界当局力争自由,奋发自强,坚持开展抗日斗争,向上海市民广泛宣传救亡。在他的治理下,孤军营成为上海一个希望的灯塔,继续引领无数青年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2014年9月1日,谢晋元与“八百壮士”被列入 公布的 批300名 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在战场上被称为“王疯子”的王近山中将,一生不能不说充满了传奇色彩——十五岁参加红军,跟着徐向前南征北战,二十岁即成为红军年轻的师长。之后又称为刘邓麾下的爱将,被誉为二野的“朱可夫”;又与陈锡联并称“二野两朵花”。他屡建奇功,屡创奇迹,多次血洒疆场,死而后生,手残腿瘸仍带兵入朝。如果说“疯劲”加灵性造就了一尊战神,那么将军的情感经历,则充满了悲剧意味。曲折的婚变之后,王近山是丢官、丢党籍,发配农场十几年……
胡宗南,这个从浙北山区走出来的小矮个,最终成为蒋介石手下统帅数十万大军的赫赫上将军,成为节制中国西北数省的一代“西北王”。有道是:状貌无奇伟,谁能信其才?本书以丰富的史料、流畅的文字记叙了胡宗南“黄埔为先进,‘剿共’成其名,抗日为第一,反共大兵败”的悲喜交集的一生。本书学术性、可读性俱佳,其中一些观点引起不少专家的重视。
儿女情长,英雄气不短的乡村小学教师陈明仁,一心向往黄埔,两次三番投奔老蒋,终于如愿以偿。于是,他接二连三地浴血奋战,壮扬军威,很快由排长升到了团长、师长。但是,由于性直傲上,起而又落,当了十年师长,再也升不上去了。因此,对黄埔首领愤怨的同时,又打了几个漂亮仗,终使蒋介石叹赏其文武将才。眼看就要擢升军长了,却因偶发事件,再来了一个明升暗降。他忍无可忍,勇敢顶撞领袖,气得老蒋不知所措。而最终使他识破老蒋面目还是在四平血战之后,他有功无赏,反遭撤职,遭到了一个更惨重的大起大落。他这才另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