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将军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人士。一九二四年六月,他考入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是第一期学员。参加过东征和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长城抗战、昆仑关战役到远征赴缅抗日,他都屡立战功,为国家民族作出了贡献。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杜聿明将军也曾一度与人民为敌。在淮海战役以后,他经过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帮助,走上了新生的道路。他通过长期的观察、思考与实践,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转变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者。为了使人民更全面地认识杜聿明,全国政协常委郑洞国、侯镜如、覃异之,委员文强、郑庭笈、杨伯涛将他们自己几十年与杜聿明共同生活、学习和战斗中对他的了解,由杨伯涛同志执笔,写成了这本《杜聿明将军》,这也是对杜聿明同志的最好纪念。
王震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早在1980年,叶剑英就曾让人转告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主任的邓力群:“王胡子是我党我军的有功之臣。要找几个人,把他的一生写出来,以教育、激励后人。” 本书是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的一册,全书以大量的珍贵史料及照片,记述了我国著名的军事家,王震上将的戎马一生,详细地记述了他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战功卓著的将军的过程,全书真实感人,向读者展示了一代名将的光辉一生。 本书为王震的传记,全书分为两部分。上卷包括第一至十六章,按时间是1908—1955年。其时王震47岁。这一卷记述了自他出生后包括他在我军中工作的全部战斗经历,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立下的不朽功勋。下卷包括第十七至二十七章以及生平大事年表,
《叶飞回忆录》初版于1988年。此次再版,叶飞的亲属及当年帮助叶飞整理文稿的王昊同志审校了全书,并依据当年叶飞看后提出的意见作了少量的修改和调整。对书中尚存的个别记述有遗漏、细节有出入或与其他出版物有差异的地方,叶飞亲属表示,回忆录反映的是作者当时的认识和记忆,应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作者的唯物主义态度,保持原书的面貌,不必为作者做修改和完善。以此为共识,此次再版所作的修订主要是: 1.全面校阅了全书,纠正了上一版中明显的笔误和编校印制中的差错; 2.对书中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进一步核查和规范; 3.重新绘制了作战示意图,使之更为清晰准确; 4.增加了若干重要的照片,重新撰写了照片说明; 5.在书末增加了叶飞生平大事年表,方便读者查阅。
王震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早在1980年,叶剑英就曾让人转告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主任的邓力群:“王胡子是我党我军的有功之臣。要找几个人,把他的一生写出来,以教育、激励后人。” 本书是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的一册,全书以大量的珍贵史料及照片,记述了我国著名的军事家,王震上将的戎马一生,详细地记述了他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战功卓著的将军的过程,全书真实感人,向读者展示了一代名将的光辉一生。 本书为王震的传记,全书分为两部分。上卷包括第一至十六章,按时间是1908—1955年。其时王震47岁。这一卷记述了自他出生后包括他在我军中工作的全部战斗经历,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立下的不朽功勋。下卷包括第十七至二十七章以及生平大事年表,
王震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早在1980年,叶剑英就曾让人转告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主任的邓力群:“王胡子是我党我军的有功之臣。要找几个人,把他的一生写出来,以教育、激励后人。” 本书是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的一册,全书以大量的珍贵史料及照片,记述了我国著名的军事家,王震上将的戎马一生,详细地记述了他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战功卓著的将军的过程,全书真实感人,向读者展示了一代名将的光辉一生。 本书为王震的传记,全书分为两部分。上卷包括第一至十六章,按时间是1908—1955年。其时王震47岁。这一卷记述了自他出生后包括他在我军中工作的全部战斗经历,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立下的不朽功勋。下卷包括第十七至二十七章以及生平大事年表,
王震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早在1980年,叶剑英就曾让人转告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主任的邓力群:“王胡子是我党我军的有功之臣。要找几个人,把他的一生写出来,以教育、激励后人。” 本书是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的一册,全书以大量的珍贵史料及照片,记述了我国著名的军事家,王震上将的戎马一生,详细地记述了他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战功卓著的将军的过程,全书真实感人,向读者展示了一代名将的光辉一生。 本书为王震的传记,全书分为两部分。上卷包括第一至十六章,按时间是1908—1955年。其时王震47岁。这一卷记述了自他出生后包括他在我军中工作的全部战斗经历,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立下的不朽功勋。下卷包括第十七至二十七章以及生平大事年表,
胡琏是国民党军中最会打仗的将军,毛泽东说他“狡如狐,勇如虎”。开国大将杨勇说:“我们宁愿俘虏一个胡琏,不愿俘虏十个黄维。” 他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绝比黄百韬多。环球时报说:胡琏指挥的石牌保卫战,粉碎了日军进军我大西南的企图,歼灭日军7000多人,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西方军事家誉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解放战争中,在中原同二野刘伯承交手,由于十一师全是美械装备,略占便宜;在山东南麻,粟裕用5个纵队围住了他,由于天降7天7夜暴雨,武器潮湿,粟裕损失了数千人,加上敌援军已到,只好撤围,事后粟裕要求辞职。在金门战役中,利用解放军28军的轻敌,守住了金门,成为“金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