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逊(1908年-1998年), 陕西渭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2-1973)。他曾参加北伐战争、秋收起义、反“围剿”和长征等着名战役。被誉为“中共十大抗日名将”之一。《张宗逊回忆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系列之一,通过作者的回忆,了解抗战的光荣岁月。 开国上将张宗逊,在几十年戎马生涯中,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经历了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和建国后长期的军队建设实践,他的成长和沉浮一直与毛泽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本书为将军亲自编著的回忆录,记录了将军的戎马一生。
李棠阶(1798-1865),字文园,谥文清,河南河内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五迁至侍读。道光二十二年(1842),督广东学政,擢太常寺少卿。此后因巡抚黄恩彤奏请朝廷给予乡试年老武生职衔,遭朝廷严旨责遣,李棠阶也因违例送考,议降三级调用,因此回到家乡。在家闲居几年后,又应邀主持武陟县河朔书院长达十三年(1849-1861)。《李文清公日记》自道光十四年(1834)二月起,至同治四年(1865)十月止,主要记载了李棠阶每日所读何书、所行何事、所接何人,可以说是儒家“修身、齐家、
《开国财经统帅陈云》内容简介:开国之初,毛泽东对陈去在稳定特价、统一财经中的突出表现称之曰“能”,并说:平抑特价、统一财经,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大跃进”磨难中,毛泽东认为真理在陈云手里,并说:“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周因来和陈云在政务院和国务院的工作中是一对好搭档。周恩来曾说:“在财经工作这一点上,我们是依靠陈云同志的。”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家,但是首倡学习陈云经济论著的却是刘少奇。 1979年开始的经济调整工作,邓小平是倚重陈云的。在1980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作了关于经济调整问题的对话。邓小平称赞道:“我完全同意陈云同志的讲话,这个讲话是我们在今后长期的指导方针。”
《郭林祥回忆录》主要包括了章,走上革命道路;贫苦的童年;参加红军;在战斗中锻炼成长;第二章
《徐树铮与皖系兴亡研究》以详实的文献资料为基础,以徐树铮在政坛纵横捭阖的经历为主线,论述了其在皖系崛起及统治地位建立、政治军事势力扩张、直至灭亡过程中的活动及其重要作用,深刻揭示了徐树铮与皖系兴亡的关系及皖系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通过三造共和、西北筹边、收复外蒙古等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徐树铮的谋略和权变,揭露了北洋军阀时期各派系利益纠葛、争权斗势的黑暗历史。
史迪威将军的名字是与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战之前,他曾先后3次被派往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节节进逼,他临危受命,被再次派往中国,指挥中缅印战区的对日作战。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他指挥盟国军队在缅甸与日军展开了两次惊心动魄的大血战,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立下殊勋。因战功卓著,他被晋升为四星上将。然而,他所始料不及的是,中美英三国由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在对日作战的战略等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中美两国之间更由于军队指挥权和租借物资的分配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他除了要忙于对付日本人之外,还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应付这些“国际政治问题”。盟国间的这些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迪威也因此在1944年10月被解除了在中国的指挥职务。
这是一本廖汉生的回忆录,全书内容真实、感人,并且有珍贵的历史照片,是一本极为难得的爱国主义教材,其一生的经历更值得读者朋友们借鉴。
许世友写回忆录的过程中,也是回顾思索的过程,那一行行铅字都是火与铁铸就,汗与血熔成。去年六月,解放军文艺社的同志约请许世友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写篇文章,许世友欣然命笔,写下的豪迈的诗章:“八十回眸忆平生,鼙鼓旌旗铺征程。太行立马啸长夜,五台金鸡报晓鸣。冀南烽火壮士梦,胶东青纱父老情……”这是对许世友一生战争经历的总结,也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对党赤胆心的生动写照。“伏枥老骥戎心在,匣中宝剑紫气凝。”每当吟诵许世友这雄健的诗句,许世友那严峻的容颜就闪烁在我的面前,啊!将军百战死,壮士凯旋归。 世友同志,你没有留下万贯家产,但却留给了党一颗光明磊落、赤诚的忠心。留给了人民一人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程是光辉的,也是艰难曲折的,中国革命的每一步胜利,都付出了极为宝贵的代价,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一部个人的历史回忆录,真实记录一位开国元帅几十多年的的革命生涯中传奇生活和战斗历程。
本书真实地再现了冯白驹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历程,热情地讴歌了冯白驹领导琼崖人民坚持孤岛奋战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业绩,全面地反映了冯白驹实事求是、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五湖四海、严格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等高尚品德,鲜明地刻画出冯白驹在坎坷曲折面前相信党和人民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抵制“左”倾错误的浩然正气。全书思想性强,史料翔实,文笔酣畅。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生于1928年,是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地缘战略家,曾任卡特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也是目前美国重量级的智囊。他的地缘政治思想继承了麦金德海权对抗陆权的理论,但颠覆了麦金德关于边缘地带与心脏地带的关系。他的对外战略设计也从地缘政治这一角度出发,放弃了尼克松-基辛格开启的美苏缓和进程,推动卡特政府实现了由缓和向新冷战的转变。此外,他参与的美国对外重大决策事件还有推动中美战略关系的确立、促成阿以和平,以及伊朗人质事件。《布热津斯基:美国的地缘战略大师》正是通过他参与的这些重大事件,来剖析他的思想如何最终影响美国对外战略的形成。
作者担任韩先楚秘书工作二十年,本书记载和回忆了战功赫赫、一代名将韩先楚不平凡的战争经历。同时记录了韩先楚当任福建省委书记期间,把心血揉进了八闽大地,团结力量,大抓经济;担任军区司令员时期走边防、调部署、讲战例、促训练、提高战斗力;担任军委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期间走基层、听民声,直谏中共中央军委,谋改革等往事。
保定军校先于黄埔军校,但是不如黄埔军校那么名声显赫。综观国民党的上层军政首脑人物,多出自于保定军校,因此保定军校及其人物对近代中国的进程,曾有过重要影响和起过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历史及其人物的研究也应向更加深广的层面拓展,如果我们的下一代人,对许多民国历史人物还未弄清楚的话,那么势将长久遗忘和泯灭。陈予欢同志所进行的工作,其意义就在于此。
这是一部系统评述文开祥生平思想的专著。本书把文开祥置于宋末元初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中予以审视,着重考察文天祥德祐元年勤王前后两个时期的思想及诗歌作品的变化,揭示了德祐以前作为普通封建官吏的文天祥,其诗歌作品只是一般封建士子的吟唱;德祐以后文天祥转而成为誓死不屈的抗元战士,他的诗歌也成为仁人志士的泣血篇。试图说明文天祥精神的实质是理想人格支撑下的气节,而气节的背后则是深层次的道德问题。 本书采取人物传记的写法,把文天祥的生平与思想糅为一体,夹述夹议,评传结合,以保持传主形象的完整性。摒弃公式化、概念化,追求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