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的曾国藩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之一。肯定者誉其为 完人 ,谓其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谓其成就 震古烁今 ;否定者则谓其为 吾祖民贼 , 民族罪人 ,谓其愚诚而不顾 民族大义 。那么,曾国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切尽在书中。
编著《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正是想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丛书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而又有重点地介绍西安。丛书在保证学术水准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更广泛的读者所接受,使史学走向大众,更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渊博的知识性和艺术感召力。 有关古都西安的著述很多,但系统地编著一部大型丛书,立体全景地展现西安历史,却是首次。我有幸在西安工作十多年,西安的文化积淀实在是丰厚,这座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必要也有责任组织和
唐浩明编著的《曾国藩》(注释本)一套三册,将近代中国显赫、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曾国藩以及以他为首的湘军集团写得栩栩如生。小说在史实的基础上,以时间为轴,对事件描述、情节细部作了恰当的虚构。通过大大小小的战事以及此起彼伏的矛盾,还有波谲云诡的官场,刻画了曾国藩以大局为重、以江山为先的英雄人物形象。《曾国藩》(注释本)的精彩之处还在于注者对一些专深的名词做了注释,既增强了可读性,又方便了读者。
本书是两宋名臣李纲的传记。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赠少师,谥忠定。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等。本书利用正史中的传记结合地方志史料简要叙述了李纲的一生,包括其家世、参加科举与出仕后的政绩等,重点叙述了其在 靖康之变 时保卫东京,忠心为国的事迹,并对李纲一生的业绩及其文学成就做出了评述。
诸葛多智而近妖 (鲁迅语)。诸葛亮真有那么神奇吗?他真的算无遗策,用兵如神吗?诸葛亮的智慧又是从何处来的呢? 答案尽在书中。
作为西方世界的部李鸿章传记,本书于1895年在英国出版时,李鸿章尚未过世。也正是在这一年,洋务运动彻底失败,李鸿章被迫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本书详细记录了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到签订《马关条约》这五十年的仕途生涯,它的特点在于,史料的钩沉多于观点的陈述。作者凭借其特殊的在华身份,接触了大量当时的奏折、信件和报道,并以客观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一位功过参半、复杂又矛盾的李鸿章。本书为后世研究李鸿章及晚清历史的学者与史家提供了珍贵的参考文献,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在“晚清要臣”这一政治身份的背后,李鸿章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本书力图还原李鸿章的原貌,将评判留给读者。
本书稿是作者继出版长篇历史人物传记《孙髯翁传奇》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作者以史实为依据,深情的笔触描写了700年前,元朝著名政治家赛典赤,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西南边陲,鼎新革故,在全国首创行省,为元朝在云南设立行省的任行政长官。并且用生动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来赛典赤迁省府于昆明,以德抚滇,关注民生,屯田安民,改良币制,殖兴矿业,兴文重教。在云南省首建大型水利工程 松华坝水库,整治昆明六河。云南出现了政治昌明,经济繁荣,文教兴盛,政通人和,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历史故事。让读者通过轻松阅读的同时,了解云南的历史文化和塞典赤的人格魅力。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乱世中的“英雄”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为统治者开辟了新的王朝。开国功臣的人生在被封侯拜相后到达了鼎盛。 皇帝赋予了功臣权力,同样也是皇帝,终结了功臣的性命。开国功臣大都经历了“两重天”的人生考验。建国前他们被统治者视为左膀右臂,珍爱有加,建国后他们被统治者视为心头大患,欲除之而后快。“可与他同患难,难与他共欢乐”这句话道出了两千多年来开国皇帝的共同心态。开国功臣在功高震主的忧患下,或者如韩信般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或者如李靖般高风亮节,功成身退。他们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只求苟全性命,安敢复望富贵? 当我们回眸历史时,应当知道和记住这一群叱咤风云的开国功臣的真实命运与结局。阅读“大结局”,犹如欣赏一出出精彩的人生悲喜剧,帷幕徐徐落下后,你在增广见闻的
晚清洋務派主要代表人物張之洞《一八三七!一九。九》,以事功學術名於世,標舉「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尤對中國近代教育建樹良多。光緒十年至十五年《一八八四!一八八九》,張之洞署理兩廣總督,其間於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創建廣雅書院。廣雅書院是繼學海堂菊坡精舍之後,清代廣州的又一著名書院,在全國亦頗有影響。而學海堂與菊坡精舍之故屋,早巳蕩然無存,惟廣雅書院迭經變遷,其主體建築尚未完全湮沒,民國年間重建的「冠冕樓」以及張之洞等手書的四塊碑刻仍倖存(碑刻文字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人抹上水泥,至今仍未恢复》,其故地即今日之廣雅中學也。然則昔日之廣雅學風與精神,恐已非復當年。 《張之洞與廣雅書院》 一書,對張氏之生平事功,「中體西用」之思想,其於中國近代教育之貢献,所創設之書院學堂及建立之新式
权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作为“人臣”,由于他们部分地行使了在正统史家年来应属“人主”的权力,因而在旧史上受到了很多的非难。本书摆脱了这种狭隘偏见,从历史的高度探索了这一现象,将权臣作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将旧史家捧为人臣楷模的周公、霍光、诸葛亮、王导等人也列入权臣的范畴。以历代著名权臣的特征、他们的历史机遇,他们登上高位的阶梯和手段,以及他们的功过和历史作用作了生动的表述和评论,后从制度上阐明了唐宋以后少有权臣的历史原因。本书语言生动,叙事简明扼要,分析透彻,常有发人深省之处,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中国人要知道的中国事儿(英雄卷)》是别开生面的文化读本,犹如一张清晰的历史全景画卷,波澜壮阔,精彩不断。它告诉你,中国人要知道哪些中国事儿。
“皇帝”*早是“皇”和“帝”的合称,分别为两个称号。秦始皇统一**后,自认为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遂将“皇”、“帝”两个人间*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帝号,自此以后,皇帝一词便正式成为*国古代王朝*高统治者的专称。?皇帝是*国历***重要的人物,了解皇帝们的活动,对了解*国封建历史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善从编著的这本《*国皇帝全传(超值白金版)》汇集了历朝历代四百多位皇帝的传记,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按朝代先后顺序编排,对于其中一些著名的、在历**有重大影响的皇帝,叙述较详,而一些如同傀儡的皇帝则以简笔勾勒。既重点突出,又全面兼顾。《*国皇帝全传(超值白金版)》的编写,以史实为主,其材料基本来自正史,也兼采别史、稗史的记载;以政事为主,兼涉轶闻、生活。每位皇帝独立
纪晓岚是清代在正史和野史中都很炫人耳目的人物。他不仅在正统的史传中占尽风光,在民间也有广泛的知名度。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电视连续剧,这位在清乾嘉时期执学术牛耳的学问宗师火爆天下,但同时也被 戏说 弄得面目全非。《旷代大儒 纪晓岚传》着力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纪晓岚。作者用翔实的史料,对纪晓岚的生平、著述、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整书既有历史的厚度与思想的厚度,又兼具趣味性,所述往事,有本有据,张弛有度,人物也栩栩如生。是一部雅俗共赏很有深度的作品。
熟悉评弹的人都知道,听客喜好评弹,大多从听苏州评话始。曾几何时,苏州评话在江南占据着演出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在已出版若干本的《菊坛名家丛书 评弹系列》中,《醒木一声驻流年:唐耿良传》姗姗来迟,是其中首本关于评话大家的传记。 本书作者解军从唐耿良学艺到成为上海响档开始,把侧重点放在1949年后,展现了置身于波涛澎湃的时代潮流中说书人的命运。解军将传主唐耿良在1966年至1976年期间 业业矜矜,若履冰谷 ,却终难逃劫难的波折;改革开放后,唐耿良重新焕发艺术青春的经历,环环相扣,一一道来。不仅如此,解军还对唐耿良说《三国》博采众长,富有书卷气的特色,及其《三国》在评话发展史上的地位给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 如果唐耿良说《三国》,讲出了仁义的刘备、智慧的诸葛,那么,解军的《醒木一声驻流年:唐耿良传》则
本书以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病死沙丘为切入点,生动地再现了从刘邦出生,到秦王朝彻底被推翻,项羽戏下分封诸侯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张居正是明朝后期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六大改革家之一。他以雷厉风行的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张居正,从荆州的一个普通家庭起步,少时聪颖过人、青年时踌躇满志,其政治生涯从失意困顿到忍耐蛰伏再到春风得意,终位极人臣。张居正对明朝的弊政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扭转了明朝后期持续颓靡的局势,以一己之力将大明帝国的倾覆后延了七十多年。《张居正大传》是朱东润由传记理论研究转入传记文学创作的开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朱东润凭借其深厚的古典文学研究功底,力主传记创作“有来历、有证据、不忌烦琐、不事颂扬”,写就了这部波澜壮阔、气魄宏大、议论纵恣的作品。文学史家朱东润以丰富的笔力着墨于明朝这位首辅大臣,对张居正这位专制王朝的著名改革家有更深刻的理解与同情,对传主所置身的那个时
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梁武帝萧衍颇受人们关注。一是萧衍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寿星佬,享年八十六岁,仅次于八十九岁的乾隆;二是早年受儒、释、道三教影响的萧衍即位后突然宣布舍道事佛,而且多次舍身佛寺,成为名副其实的菩萨皇帝;三是早年萧衍威武雄略,运筹帷幄,亲率大军勇夺萧齐天下,而晚年却昏聩无能,在对魏的战争中一次次失利,终饿死台城。因此,可以说梁朝因他而建,也因他而亡;四是梁武帝爱好文学,不但自己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皇帝文学圈,促进了梁代文学的兴盛。 本书是关于研究梁武帝萧衍的专著。
历史上的一切杰出人物,都是时代的产儿,同时,他们又以不同的作为回报自己的时代。左宗棠生逢晚清大乱之际,危难之际受命管辖甘肃,他以自己的勤勉和智慧“引得春风度玉关”,为近代甘肃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对于我们今天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左宗棠在甘肃(1869——1880)》是马啸同志倾注数年的心力,在已-发表的研究左宗棠在西北活动及影响的三十多篇文章的基础上凝练而成的,集中反映了作者对左宗棠1869—1880年十多年政治、军事、经济建设活动的深刻分析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