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全集》包括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训、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读书录四部分。曾国藩的作品,尤其是家书部分,应该说比较明白易解,但是为了照顾更多数的读者,除了日记,其余部分均采用原文和译文对照的方式,提供更多的方便给大家。《曾国藩全集》堪称一部协调人际关系的指南,一部正直、严肃地为人处世的教科书。它是 千古完人 曾国藩一生感悟的总结,是智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读者对读书论学的经验之谈,是成功者的奋斗经历,更是胸中有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 在曾氏家书的激励下,曾氏家族代代有英才,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和蒋介石均十分推崇曾国藩家书和日记中的训诫。1917年,*在通读《曾文正公全集》之后,对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进行了一番研究,得出了 愚于近人,独
《中国六大政治家(上下)(精)》由梁启超等编著,以发明管子政术为主,其他杂事不备载。管子政术,以法治主义及经济政策为两大纲领,故论之特详;而时以东西新学说疏通证明之,使学者得融会之益。古书文义奥赜,领解非易;《管子》一书,传世更少善本,讹夺百出,前此几成废书。明吴郡赵氏据宋本校正千百余条,即今浙江局本是也。然不能句读者尚往往而有,古今注家益复寥寥,今所传房玄龄注,或云出尹知章,其讹谬穿凿,《黄氏日抄》纠之极多。盖《管子》之难读久矣。本编所引原书正文而附旧注时,亦以己意训释之,或且奋臆校勘,凡以使人易解,武断之诃,所不敢辞。
本书是一部系统评述文天祥生平思想的专著。《文天祥评传》把文天祥置于宋末元初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中予以审视,着重考察文天祥德祐元年勤王前后两个时期的思想及诗歌作品的变化,揭示了德祐以前作为普通封建官吏的文天祥,其诗歌作品只是一般封建士子的吟唱;德祐以后文天祥转而成为誓死不屈的抗元战士,他的诗歌也成为仁人志士的泣血篇。试图说明文天祥精神的实质是理想人格支撑下的气节,而气节的背后则是深层次的道德问题。本书采取人物传记的写法,把文天祥的生平与思想糅为一体,夹述夹议,评传结合,以保持传主形象的完整性。摒弃公式化、概念化,追求真实性、可信性。
本书是一部系统评述文天祥生平思想的专著。《文天祥评传》把文天祥置于宋末元初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中予以审视,着重考察文天祥德祐元年勤王前后两个时期的思想及诗歌作品的变化,揭示了德祐以前作为普通封建官吏的文天祥,其诗歌作品只是一般封建士子的吟唱;德祐以后文天祥转而成为誓死不屈的抗元战士,他的诗歌也成为仁人志士的泣血篇。试图说明文天祥精神的实质是理想人格支撑下的气节,而气节的背后则是深层次的道德问题。 本书采取人物传记的写法,把文天祥的生平与思想糅为一体,夹述夹议,评传结合,以保持传主形象的完整性。摒弃公式化、概念化,追求真实性、可信性。
一、此次重新整理出版的《翁同穌日记》包括以下部分:部分是早期的己酉夏南归赴试日记和庚戌恭赴西陵日记,以翁同穌原手稿复印件为底本;第二部分是作为日记主体的咸丰八年至光绪三十年的日记,以1925年商务印书馆的手稿影印本为底本,参校中华书局2006年的简体横排本《翁同穌日记》;第三部分是军机处日记,包括中法战争、甲午海战日记,中法战争日记以台湾学生书局1966年出版的手稿影印本为底本,甲午海战日记以台湾艺文印书馆1983年影印出版的“翁同穌文献丛编”之五“甲午战争”为底本。第四部分即是翁同穌自订年谱及其侄曾孙翁之憙所做的年谱补,以原手稿复印件为底本。
本书收录有这样几种情况:①洛阳人为官者;②在洛阳为官的外地人;③卒葬在洛阳的官吏;④皇帝赐葬洛阳者;⑤外地迁葬在洛阳者;⑥葬于洛阳先茔者。尤其是迁葬和皇帝赐葬洛阳者,都反映了古人对洛阳的不解情结。唐代诗人诗中描述的“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所反映的也是这样的情结。 本书计收录中央官吏231类,531人:州郡、府官吏44类,299人;县级官吏8类,252人。总计283类,1082人。查《旧唐书》,共为1300余名官员立传,唐代在290年中每一官职前后继任又不知其数,这已经是遗漏甚多。而本书录有唐代官吏仅670人,更是挂一漏万。所有这些官吏只有部分在正史中有传,而很多都是不见于经传的。其一生事迹的浓缩,亦是社会历史、社会变化的反映,是当代人当时的手资料。志文溢美的是个人,并不粉饰社会,对社会是一种较为客观的反
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梁武帝萧衍颇受人们关注。一是萧衍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寿星佬,享年八十六岁,仅次于八十九岁的乾隆;二是早年受儒、释、道三教影响的萧衍即位后突然宣布舍道事佛,而且多次舍身佛寺,成为名副其实的菩萨皇帝;三是早年萧衍威武雄略,运筹帷幄,亲率大军勇夺萧齐天下,而晚年却昏聩无能,在对魏的战争中一次次失利,最终饿死台城。因此,可以说梁朝因他而建,也因他而亡;四是梁武帝爱好文学,不但自己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皇帝文学圈,促进了梁代文学的兴盛。本书是关于研究梁武帝萧衍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