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全集》包括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训、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读书录四部分。曾国藩的作品,尤其是家书部分,应该说比较明白易解,但是为了照顾更多数的读者,除了日记,其余部分均采用原文和译文对照的方式,提供更多的方便给大家。《曾国藩全集》堪称一部协调人际关系的指南,一部正直、严肃地为人处世的教科书。它是 千古完人 曾国藩一生感悟的总结,是智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读者对读书论学的经验之谈,是成功者的奋斗经历,更是胸中有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 在曾氏家书的激励下,曾氏家族代代有英才,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和蒋介石均十分推崇曾国藩家书和日记中的训诫。1917年,*在通读《曾文正公全集》之后,对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进行了一番研究,得出了 愚于近人,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集,起自1840年初,终于1871年底,主要记录了其官宦生涯、身体状况,平定太平军、捻军的经过,治军方法、治学态度、为人处世,以及家族事务处理、经济开支、健康养生,等等,共计近1500封。本书收录了近1000封。其写信对象有祖父母、父母、叔父母、四个弟弟、两个儿子,本书据此分了五篇;不过,各自所占篇幅不等。其中,写给四个弟弟的约占七成,写给两个儿子的则近乎两成。 《曾国藩家书》虽然是家书,但其中提及的人物众多。除了家庭成员以外,还有亲家陈源兖、郭嵩焘、罗泽南、刘蓉、郭沛霖、贺长龄、袁芳瑛等, 晚晴八大名臣 中的骆秉章、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沈葆桢、李鸿章(另外两位是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也悉数出场;此外,还有湘军、淮军重要将领王錱、塔齐布、李续宾、李续宜、乔松年
本书旨在循着胡林翼政迹与人生的历史轨迹,讲述其在当时政治斗争的历史大舞台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形象以及“人文”等多方面的活动,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评说其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人文意蕴。重在拂去岁月积留的层层尘埃,着意清理和探查当年晚清王朝“中兴”之业根基,探寻胡林翼在晚清历史中所起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借以还原当年历史的复杂场景,揭示历史变革的内因,考察“中兴名臣”人文特征以“内圣”之境界,求“外王”之业绩。力求以全新的视角,为学术研究者、史学爱好者和普通读者提供一套科学性、学术性、知识性、开新性、普及性、可读性相结合的雅俗共赏的历史文化读物。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张之洞没有曾国藩那样火爆走红,没有左宗棠那样牛气哄哄,也没有李鸿章那样位高权重,但他并不羡慕嫉妒恨,他同样很牛很红很有名。他从一个愤世嫉俗且圆滑机智的另类愤青,成长为中国一个王朝的一个名臣,这个过程相当牛气,也相当给力!在四十多年的官场生涯中,张之洞的为官之道可圈可点:他激进刚正,却审时度势,圆滑机智;他铁腕执政,却左右逢源,上下通融;他敢作敢为,却心细如发,谨言慎行;他为官清正,却公私兼顾,浑然天成……秉承这种复杂、高深和独特的为官之道,张之洞在大清帝国摇摇欲坠、政局危机四伏的动荡岁月,竟毫发无损,金枪不倒,步步为营,屡获升迁,最终呼风唤雨,权倾天下,功德卓著,青史留名。他太牛了,他就是晚清官场达人!
刘秉忠是中国历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自一袭僧衣得遇忽必烈,刘秉忠创举显赫。他规划两都,定官制,立朝仪,授业郭守敬。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他的功业,甚至不知道他是北京城的规划者。 《元朝重臣刘秉忠研究》作者葛仁考考订大量史事,对刘秉忠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冀图还原其真实面貌,并勾勒出金、元时代的一段信史。 金、元时期,河北位居中国南北向冲突的前沿地带,由邢州向顺德的变迁,展示出刘秉忠命运多舛的人生起点。遁人空门,揭示了刘秉忠进身庙堂的另类路径。举贤荐能、试点改制、经营开平、随军征伐等等,论述了刘秉忠与忽必烈的“神秘约定”。建元改号、定章立制、规划新都等等,蕴涵了刘秉忠政治运作的“酌古宜今”。释家之身,儒家之心,道家术数之用,表达出刘秉忠“凿开三室”的思想历程。刘秉忠运筹帷幄的教
陈为人编著的《中国历代改革家的命运与反思》讲述了:历史是一面镜子。如果不研究历代的经济变革,其实无法真正理解当前的中国改革。《中国历代改革家的命运与反思》选取中国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七位改革者——管仲、商鞅、赵武灵主、桑弘羊、王莽、王安石、张居正在改革实践中的兴衰得失,对改革变法进行了深刻而形象的剖析。他们推进改革艰苦卓绝的实践、坎坷跌宕的个人命运,将成为我们今日改革,古为今用知往开来的一面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