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忠发的浮沉人生》一书通过十三章五十一节,运用纪实文学的写作方法,采取时间顺序,详述了向忠发充满矛盾的一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不断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与艰辛。全书语言生动,内容充实,发人深省,既可以作为党史读物,又可以作为普及知识的大众读物。
《陈布雷回忆录》一书为陈布雷于1936年及1940年所写之回忆录合辑。书中讲述了陈布雷的家世、求学教书以及工作生活的一系列经历,再现了一个真实的陈布雷。陈布雷是民国历史上一位传奇人物,作为典型的旧文人
邓六金已88岁高龄,文化又低,写作成文比较困难。几位热心的研究人员知道后,主动来帮助邓六金。邓六金口述回忆,他们录音记录,整理成文。本来是讲邓六金知道的曾山,后来又难免讲到邓六金自己。开始文字并不多,只想写篇纪念文章。但他们几个年青人,觉得邓六金讲的曾山和邓六金自己的历史,他们听了也很受教育,对年青人还能起到教育作用,就希望结集出版一本书。他们又用了很大的精力调查采访,还又收集了许多照片,使回忆材料越来越丰富。邓六金本来是不同意专门出书的,但考虑到邓六金们走过的革命道路,也有助于年青人从一个侧面了解邓六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走过的艰难困苦的革命历程,有助于年青人更加坚定地保持邓六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干革命的优良传统,邓六金就同意以这种形式出版这本书了。如果能在这些方
叶邦宗见证了陈诚、戴笠、白崇禧、阎锡山、汪精卫、张治中、汤恩伯、胡宗南与蒋介石的恩怨情仇;见证了蒋介石的四次婚姻、父子反目、中原大战、三次下野、西安事变、长沙大火、偏安台湾的行动计划、陈诚的谋反过程,这些历史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命运,但明白期间细节的人越来越少,作者有幸在官邸期间耳闻内幕。《蒋介石侍卫长回忆录》的作者是叶邦宗。
《民族大义:林则徐/治国良臣系列》其实就是一部充满血泪的近代史。在那个时代,我们的国家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封建帝国向近代工业化国家的转型,所以我们百事不如人,只能任人欺凌,林则徐、魏源这样的爱国者,当时是多么的愤懑,多么的失望,我们是可以想象的。 震动中外的虎门销烟,铸造了林则徐一生辉煌,但静观他辉煌之后的坎坷,却让人感慨万千。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林则徐被罢免了,鸦片战争失败了;如果他不被罢免,鸦片战争就能胜利吗?
袁世凯在清末民初的历史舞台上活跃了三十多年,人际关系既多又杂。本书选择了十五位人物:徐世昌、张謇、李鸿章、唐绍仪、梁启超、奕劻、杨度、黎元洪、段祺瑞、冯国璋、赵秉钧、梁士诒、张一麐、严修、黎元洪、倪嗣冲等人,工作岗位不同,地位有高有低,均与袁世凯共事多年,关系较为密切。这些人物与袁世凯的私人交往和工作中的配合冲突,对当时的历史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厘清他们与袁世凯的私人关系以及相关政治活动的前因后果,对于深刻认识袁世凯,从事件细节还原历史真相,都非常有帮助。每个人物独立叙述,有利于读者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跳出来,更加清晰地认识晚清民初政局。
有这样一个英国人,他上学时是成绩很差的学生之一,后来却成了影响世界格局的伟大人物;他自幼口吃,二十几岁又掉光了前上齿,说话漏风,后来却凭这张嘴巴发表演讲无数,感动了大群听众;他是早产儿,又是个烟鬼,一生,过的雪茄烟据说有3000公斤,却活到了91岁;他还是专享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家;他个子很矮,人们却称他为巨人。这个人就是温斯顿·丘吉尔。
全书以艰苦卓越的革命斗争为背景,以贺龙姐弟的感人故事为主线,突出贺龙姐弟的英勇与忠烈。贺龙姐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典范,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我国社会主义基业创始人的英名。本书在记述中国革命大的历史背景的同时,揭示了若干人们不易了解的历史问题的详细情况,运用了不少新鲜资料,如贺龙在“文革”中的遭遇以及与毛泽东、周恩来、林彪之间的关系及其悲惨的晚年境况,实为鲜见,以人们进一步了解历史、理解历史很有帮助。
是由外国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周恩来传记,是周恩来传记中最全面、生动和的版本之一。本书作者自1960年次与周恩来见面后,便开始收集该书的写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外可供查寻的文献资料。他以详实的资料为基础,再现了周恩来具有传奇性的一生,分析了他的性格、气质和他的工作作风,以及他给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是一部全面、深刻又不失独特见解的著作。
蔡锷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他曾经响应辛亥革命,并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中,做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青年将领。他短暂的一生中,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特别是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 本书的出版,有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的起源与进程,了解早期革命家们矢志不渝、无私奉献、艰苦卓绝的人生经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读物。
《老一代革命家家书选》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年2月联合出版,共24万字。 《老一代革命家家书选》编入19位老一代革命家的178封家书。这19位老一代革命家是:王稼祥、毛泽东、叶剑英、朱德、任弼时、刘少奇、刘伯承、吴玉章、张闻天、陈毅、林伯渠、罗荣桓、周恩来、贺龙、徐特立、彭德怀、董必武、谢觉哉、瞿秋白。这些家书大部分由亲属提供,一部分由中央档案馆提供,多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事大党”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派人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平定了朝鲜甲申政变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袁世凯也因这一事件受到李鸿章等人的重视,年仅26岁的他就被封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本书通过史料,着重介绍了袁世凯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低级文职小军官,几年时间成长为清政府在朝鲜的外交、商务总代理的全过程。在笔法上,作者采用传统与网络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痛痛快快说故事,明明白白讲道理,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中阅读历史、感受历史。
嫖娼被抓后变节的中共第三任总书记向忠发真是传统史家所说的“理论水平低、工作能力差”“贪污”“吃喝嫖赌”的挂名总书记吗? 两三周时间里,中央宣传部干事王明靠什么火箭般上升,成为中国举足轻重的领袖人物江南省委书记、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 西安事变究竟为什么张学良冒险扣蒋,又为何转而决定放蒋? 留学苏联的蒋经国为何因一句玩笑差点“被枪毙”? 在这本既有学术论文,也有读史札记,既有演讲整理,又有演绎历史的书里,学者杨奎松拨开历史迷雾,廓清事件、人物的本来面貌,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历史。
张謇(公元1853——1926)自幼聪慧,智力过人,熟读四书五经,精通诸子百家。他十六岁考上秀才,二十七岁考中举人。他到过南京,给江宁知府孙云锦当过幕僚;他到过山东登州和朝鲜,当过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的高级军机参谋;他到过开封河防局,参加过治黄导淮的水利勘察和施工设计。张謇风骨崚峥,才气横溢,不喜钻营,不附权贵。他在金榜题中、大魁天下后不久,看到权臣当道,国是日非,便具疏参劾总理大臣、当朝宰相李鸿昌的误国之罪,震惊了当时的朝野。李沤章因他丁忧归里,未能拿他怎样。张謇在光绪、宣统两朝,官阶虽不算高,但对当时内政外交,却颇有影响。辛亥革命时期,他放弃立宪主张,赞成共和,拥护孙中山的民国临时政府,担任实业部长。并以江苏省咨议局议长名义领衔,通电全国各省咨议局和内外蒙古,敦请他们一致赞成共和。
本书简介:李烈钧是袁世凯的克星,更是维护民国统一最有力的人。李烈钧首举讨袁义旗,打破世人对袁之信仰。后来,又与唐继尧、蔡锷发起护国讨袁,终使袁世凯败亡。 透过本书,能够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的起源、进程与历史真相。了解早期革命家们矢志不渝、无私奉献、艰苦卓绝的人生经历。
本书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习仲勋同志多彩人生画卷中的 39 个典型事迹,生动表现了习仲勋同志在革命、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多个精彩瞬间,展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冲锋在革命、建设、改革前沿的光辉形象。第 1 — 32 节叙述了习仲勋同志自少年时代起投身革命,在革命和建设中英勇奋斗的片断;第 33 — 39 节讲述了习仲勋同志在邓小平等人指导下勇于破除思想藩篱冲锋在改革前沿,为探索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及相关改革而奔走、实践的光辉业绩。全书通过丰富、生动的事例突出习仲勋同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时期披荆斩棘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历史画卷,同时配以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来使这个画卷更加丰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