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当选第一任总理,任职二十六年多。 在这二十六年多的时间里,周恩来总理国务,主管内政外交,为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呕心沥血,他的思想和实践为我们今天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本部书稿的两位作者均来自原中央文献研究室,长期从事周恩来等领袖人物研究。他们在原文献研究室工作的三十余年中,曾经参加了由金冲及主编的《周恩来传》和力平等主编的《周恩来年谱》的写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由于工作性质所致,他们还有机会采访两三百位曾经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的老同志、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亲属。这些经历为他们写好本部专著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书以丰富详实的史料,客观而深情的笔触,还原出一位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 人民总理 形象。通过本书,读者既
完整地、准确地、生动地再现这位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并对其功过是非作出令人信服的评说,无疑是一项相当艰巨浩繁的工程。来自英国的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迪克 威尔逊先生以严谨的学者态度从事研究,在本书的结构安排上采取了以的政治生涯为主线,兼顾他在其他领域中活动,同时穿插其个人生活的写法。这种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的全方位考察,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再现极富特色的个人风貌,使本书具有可读性。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以及中共早期领导人的陈独秀,在中国曾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1929年,他因转向托派而被开除出党,之后又被扣上多项罪名;与此同时,他与共产国际、中国托派、民主党派和国民党的关系也极为复杂多变。因此,对于他的是非功过及历史评价,长期以来一直众说纷纭,其中不乏混乱与不公。本书作者毕三十年之功,呕心沥血,利用迄今最全最真的第一手原始秘档,承扬前人研究成果,详细梳理陈独秀跌宕起伏的一生,首次全面展现了陈独秀的历史真相及其伟人风采。 本书是陈独秀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回答了人们关于陈独秀的种种问题和疑惑,也为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视角。 本书充分运用大量第一手资料,以珍贵秘档,详尽梳理了陈独秀一生思想发展的脉络,并展现了他与国共两党、与中国革命复
曾国藩研究*人唐浩明先生,在冷月孤灯下创作了文学经典《曾国藩》。多年来,这部小说不断重印。二十多年来,唐浩明先生继续一心研究曾国藩,对这个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遂首次修订《曾国藩》。《曾国藩》修订版增加了大量能生动体现曾氏性格的真实故事,并对文字进行了精雕细刻式的提炼和修改。
迪克 威尔逊先生自1960年次与周恩来见面后,便开始搜集该书的写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国内外可供查寻的文献资料。他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再现了周恩来传奇性的一生,分析了他给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是一部全面、深刻又不失独特见解的著作。
理查德 伊文思先生花费了多年时间收集资料,研究邓小平本人的经历和他的著作。经过多年的努力,1993年理查德 伊文思先生完成了本书,将他30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尤其是对邓小平本人的了解展示给了广大读者。他站在独特的立场,以平和的眼光看待并展示邓小平不平凡的一生,也带着读者重温20世纪中国的发展历史。在这部书中,理查德 伊文思先生按时间顺序分15章,叙述了1904年至1993年邓小平的主要历史活动。
《李德生回忆录》由李德生所著,《李德生回忆录》回顾了李德生同志从童年到任职国防大学,在政治和军事舞台上为党和人民服务的70多年的经历。大致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时期和重点内容:(一)苦斗的童年;(二)红军时期;(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四)朝鲜战争;(五)到中央工作;(六)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七)同四人帮的斗争;(八)工作在东北战略区;(九)任职我军最高学府。李德生同志20世纪80年代从国防大学离休,随后在“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任主席。本回忆录不包括作者离休后的生活经历。
《辛亥碑传集》与《民国碑传集》即将刊行问世,这对于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史与民国史的同行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缪荃孙所辑《续碑传集》,共86卷,为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人物传记,收入1111人,作者凡259名。清末人物生存者,未有碑传,民国以后死者,子孙本于传统习惯,请文人作传,当有搜聚之必要。闵尔昌遂编《碑传集补》60卷,又卷末1卷,以清末人物为主,并补前集所遗漏者,共800余人。钱书规模大体仿自杜大硅。缪荃孙收聚碑传,历时30年(1881-1910)始成。闵尔昌拾遗搜补,亦近10年。缪是有名学者,交游甚广,向人征求碑传,亦有靳而不予者。个人限于见闻,搜集资料,实非易事。
彭德怀是深受我国人民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也是国内和国际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十年动乱期间,彭德怀遭到残酷迫害,丧失人身自由,被长期“专案审查”,为了回答专案组对他提出的许多荒诞无稽的质问,彭德怀在他写的几份简历材料中,真诚地叙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并作了深刻的自我剖析,对种种诬蔑之词进行了义正辞严的驳斥,表现出一个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不屈不挠的坚强信念。本书即是由上述资料集结整理而成。 作为一部彭德怀亲笔书写的自传性作品,本书内容真实,语言恳切,情感朴实,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可读性。
高宗武少年得志,不到三十岁成为的“日本通”。以经历政治的险恶之后,他毅然退隐美国华盛顿,深研美国工商行情,投资股市获利甚丰。其出道之神奇、退隐之神秘,都不失传奇色彩。
张国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人物。他一生从崛起、辉煌,到挫折、堕落,充满了曲折坎坷。他曾有过使人炫目的成就,令人发指的错误,人所不齿的背叛行为他是一个成就与错误并举,光荣与耻辱同存的人。张国焘的前半生与中国共产党同生死,曾两次被北洋军阀逮捕;数次受到中共中央处分;三次去莫斯科,是中共领导人中惟一获得列宁亲自接见殊荣的人。他的后半生曾与蒋介石国民党共命运,然而最终又遭遗弃,不得已而漂泊异乡。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就是将张国焘这些成就与光荣、错误与耻辱尽量客观地再现出来。本书根据档案资料和相关人士提供的鲜为人知的资料,客观地追述了张国焘的一生。
蒋介石是个什么人?革命者,反革命,坚守传统的保守分子,随机应变的机会主义者,爱惜羽毛的政治家,拔擢于丛林中的军人,都是,又都不尽是。固执和灵活、温情和刚硬、坚毅和软弱,这些截然相反的性格,常常会呈现于蒋介石一身。虽然,仔细追寻,或许可以在这其中发现孰主孰次,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关注未必就会得到相同的顺序。目下,有关蒋介石的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把他放到精神层面去考察的,在同类著作中,尚属罕见,本书可谓开研究之先河。是传统的陆王心学,还是西方的基督教,更或者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在其治国整军统帅打仗中,孰轻孰重,起了哪些作用,本书作者一一为你解开。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的重要途径。陈云同志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一贯重视调查研究。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总结出了著名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十五字诀。这一充满唯物辩证法的调查研究方法,为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内容。该书作者是陈云同志的第一任秘书,曾参与过陈云同志的多项调查研究工作,对陈云同志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的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书中详尽介绍了陈云同志在延安时期、东北时期、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以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等历史阶段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情况,对陈云同志搞调查研究的特点和方法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总结。该书还辑录了作者跟随陈
近现代史中,关于西安事变,关于张学良,相关的回忆录、口述史料不可谓少,但其中一个重要人物——张学良的夫人于风至却一直淡出人们的视野。其实,早往1989年,于风至临终前的一年就留下了一份口述回忆录,并交代在她与张学良等人百年之后公诸于世。这份回忆录由于凤至女士的义子萧朝智记录整理而成,保存于美国张学良历史研究中心。这是一份向历史负责的证言,是为丈夫争取自由奋斗到最后一息的悲情绝唱,首次披露了与少帅结合和“离婚”等家族及政坛的内幕秘闻。于凤至夫人在晚年病重感到来日无多的情况下,遵照当年离别时张学良的嘱托,将西安事变等内幕实情公诸于世,同时回顾自己与张学良共同经历的大起大落的人生之路。书中一些珍贵历史照片为首次大陆公开出版。
张之洞,晚清重臣,曾提出著名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实业家、教育家。小说《张之洞》以气势磅礴的笔调,勾画出一个为强国富民而壮怀激烈的历史人物。
《杨度》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以旷代逸才杨度为主角,串起袁世凯、袁克定、曹锟、孙中山、黄兴、蔡锷等诸多人物,把整个20世纪初中国人波澜起伏的救国之路,描绘得淋漓尽致,堪称以艺术彩笔绘写历史真实的佳作。作者以庖丁解牛的笔法揭示了杨度在思想观念、情感动机、命运机遇、行动作为等方面矛盾,写活了上下求索,虽功业失败而热心不减,人格虽高而限于历史与时代局限性的末代爱国知识分子悲剧形象,透示出艰难求索的末代知识分子心路历程。作品从政治角度入手,全面、真实、有重点地重现主人公复杂的一生,主人公形象丰满厚重,立体感强。
《孙中山评传(套装上下册)》是一部比较完整、全面、深入和科学的传记。尽管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版过为数不少的孙中山传记,但是,迄今仍然缺乏一部堪与孙中山毕生的光辉思想和实践相称的学术评传专著。《孙中山评传(套装上下册)》的撰述包含了多年从事孙中山研究的专家学者。他们原有的成果颇为丰硕,包括专著10余种和论文近200篇。在这样的基础上,他们充分利用了新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孙中山的伟大业绩作了实事求是的解读:指出了他既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又是近代化的前驱;确认他的思想和实践既有重大历史意义,又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因为,他的民主主义理念涵有普世价值,当然必须赋予时代精神和结合民族、国家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