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地、准确地、生动地再现这位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并对其功过是非作出令人信服的评说,无疑是一项相当艰巨浩繁的工程。来自英国的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迪克 威尔逊先生以严谨的学者态度从事研究,在本书的结构安排上采取了以的政治生涯为主线,兼顾他在其他领域中活动,同时穿插其个人生活的写法。这种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的全方位考察,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再现极富特色的个人风貌,使本书具有可读性。
本书是日本战后著名中国学家竹内实研究毛泽东主要成果的选译与汇总。 竹内实的《毛泽东的诗词与人生》一书是国外学者研究毛泽东诗词的唯一系统论著,其结合历史实际对毛泽东诗词的理解与阐释别开生面。 竹内实写有多种毛泽东传记,本书所选《毛泽东》一文简洁明快、雅俗共赏。本书选译竹内实研究毛泽东著作与思想的代表性论文,其中既有正面论述和评价,也有对毛泽东错误的质疑与批评。历史证明作者的见解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理查德 伊文思先生花费了多年时间收集资料,研究邓小平本人的经历和他的著作。经过多年的努力,1993年理查德 伊文思先生完成了本书,将他30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尤其是对邓小平本人的了解展示给了广大读者。他站在独特的立场,以平和的眼光看待并展示邓小平不平凡的一生,也带着读者重温20世纪中国的发展历史。在这部书中,理查德 伊文思先生按时间顺序分15章,叙述了1904年至1993年邓小平的主要历史活动。
曾国藩研究*人唐浩明先生,在冷月孤灯下创作了文学经典《曾国藩》。多年来,这部小说不断重印。二十多年来,唐浩明先生继续一心研究曾国藩,对这个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遂首次修订《曾国藩》。《曾国藩》修订版增加了大量能生动体现曾氏性格的真实故事,并对文字进行了精雕细刻式的提炼和修改。
宋庆龄是一位非常有个人特点的政治家,被誉为 国之瑰宝 ,是20世纪伟大女性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尚明轩研究员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孙中山和宋庆龄相关研究和著述工作。几十年间,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史料的发现,他的代表作《宋庆龄传》也一再修订、重版。尤其是在2012年曾做了大幅度增补工作,添加了宋庆龄后半生的大量内容,使这本传记在内 容上更加完整。 此次出版,考虑到宋庆龄一生所留下的珍贵影像和各种文物都是重要的历史载体,又增加了近500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与文字相互映照,增强了可读性。
迪克 威尔逊先生自1960年次与周恩来见面后,便开始搜集该书的写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国内外可供查寻的文献资料。他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再现了周恩来传奇性的一生,分析了他给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是一部全面、深刻又不失独特见解的著作。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为“谈话录”,是胡乔木二十多次谈话的纪录。其中有一篇1985-1986年、即这项工作开始前几年他同中央文献研究室同志的谈话记录,因属于同一个主题故一并收入。这些记录未经过他本人审定,但多是根据录音整理,只作了必要的文字修饰。第二部分分为“初拟稿”,是按照胡乔木生前拟定的题目,并根据他的谈话精神撰写的19篇文稿。在写作这些文稿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档案及其他资料。
蒋介石的一生,为什么盖棺不能定论?如果没有蒋介石,现代中国将何去何从?历史不能假设,历史研究永远是一个不断接近真实的过程。本书作者研究、关注蒋介石近四十年,从4万字,到40万字,再到如今近80万字
《辛亥碑传集》与《民国碑传集》即将刊行问世,这对于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史与民国史的同行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缪荃孙所辑《续碑传集》,共86卷,为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人物传记,收入1111人,作者凡259名。清末人物生存者,未有碑传,民国以后死者,子孙本于传统习惯,请文人作传,当有搜聚之必要。闵尔昌遂编《碑传集补》60卷,又卷末1卷,以清末人物为主,并补前集所遗漏者,共800余人。钱书规模大体仿自杜大硅。缪荃孙收聚碑传,历时30年(1881-1910)始成。闵尔昌拾遗搜补,亦近10年。缪是有名学者,交游甚广,向人征求碑传,亦有靳而不予者。个人限于见闻,搜集资料,实非易事。
在中共历史上,林彪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少华、游湖所著《林彪的这一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以翔实的史料、优美的文字和独到的评述,全景式地反映了林彪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一生,堪称史学园地一株引人注目的新葩。这本书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有质有文,毫无沉闷之感。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许多著名的史学论著,如《史记》等,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字。但不知从什么时起,史学渐渐远离了文学,只剩下一幅无血无肉的骨架,也就渐渐远离了喜爱它的人们。《林彪的这一生》,作为一部史学人物传记,大胆采用纪实体裁,以平实的叙述、白描的勾勒、洗练的文字,实现了史学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在这里,人们完全看不到一般人物传记那样的沉闷之感,凸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鲜活的、丰满的、独特的人物形象。这样既满足了
毛泽东传 邓小平传 周恩来传共3册,(英)迪克·威尔逊|译者:封长虹,国际文化 【新华正版书籍】 作者 (英)迪克·威尔逊|译者:封长虹 原价 ¥136.80 出版社 国际文化 出版时间 2018-03-01
无
杨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很具有代表性的风云人物,在清末民初的鼎革巨变中颇有影响,却长期遭受学术界和官方正统评价的冷落,关于他的研究成果寥寥可数。为了客观地呈现历史,本文以晚清大变局中的杨度为题,分析考索杨度在晚清时期的思想及活动。力图在深入挖掘、广为搜求史料的基础上,尝试揭开蒙在杨度头上的各种不实面具,对其进行公正的审视和评述,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首先通过对几种中国近代史常用研究范式的批判反思,指出每一种理论方法都有的局限性,要避免用非此即彼的方式去审视复杂多变的历史现象。而以往的杨度研究大多受“压迫——革命”模式的束缚,远远谈不上准确和客观。鉴于单一理论模式的局限性,本文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尝试把宏观的结构性分析和微观的个体行动分析结合起来。宏观的结构性概述
陈立夫是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他曾经参与了民国时期的许多重大事件,不仅如此,陈立夫还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官方哲学家的主要代表,他的哲学思想在中国现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尤其是在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但是,以往的研究多注重陈立夫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作为蒋介石政权的元老重臣,他与蒋介石和其他国民党主要党政人物之间的是非恩怨,而对陈立夫个人的政治活动及他的思想理论进行的专门研究则不多见。本书充分关注陈立夫作为历史人物在诸多重大政治事件中的是非功过,同时通过分析、评述其重要的研究著述,概括陈立夫主要的思想理论,力求对这个复杂的政治人物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全面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