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历史上,林彪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少华、游湖所著《林彪的这一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以翔实的史料、优美的文字和独到的评述,全景式地反映了林彪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一生,堪称史学园地一株引人注目的新葩。这本书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有质有文,毫无沉闷之感。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许多著名的史学论著,如《史记》等,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字。但不知从什么时起,史学渐渐远离了文学,只剩下一幅无血无肉的骨架,也就渐渐远离了喜爱它的人们。 《林彪的这一生》,作为一部史学人物传记,大胆采用纪实体裁,以平实的叙述、白描的勾勒、洗练的文字,实现了史学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在这里,人们完全看不到一般人物传记那样的沉闷之感,凸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鲜活的、丰满的、独特的人物形象
《向忠发的浮沉人生》一书通过十三章五十一节,运用纪实文学的写作方法,采取时间顺序,详述了向忠发充满矛盾的一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不断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与艰辛。全书语言生动,内容充实,发人深省,既可以作为党史读物,又可以作为普及知识的大众读物。
本书以中南海为轴心,以建国以来重大政治事件为背景,生动而详尽地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世界,准确而清晰地再现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公元1893年1月15日,天是灰色的天,地是灰色的地,上海是灰色的上海,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已经到了国将不国的时候。上海,这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中国人最早备受西方列强侵略欺凌的城市。 就在这个时刻,1893年1月27日凌晨,上海市郊浦东区川沙县南市街65号院落里,一座灰色三层小楼中,传出了一个女婴降世的啼哭声。随着婴儿的啼哭声,待奶妈领着接生婆赶来时,宋母已剪断了脐带,把婴儿送到了奶妈的手中。 小庆龄生来爱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第三天,瑞雪(是初生时下的)被阳光融化,雪过天晴,她才结束哭声。小庆龄声啼哭就惊动了她的左邻右舍,很多亲邻妇女便来到了宋家会客厅,宋家挤满了人。白白胖胖的婴儿,谁能想象出,日后她能成为共和国的栋梁——国家名誉主席。 小庆龄出世的前天晚上,年轻气盛的孙中山先生已从南方乘
该书以李立三、李莎两人的感情生活为主要背景,描写了他们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组成一个国际家庭所经历的坎坷和磨难,以及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所折射出的这一小家庭五味杂陈的现实生活。书中尤其生动刻画了李莎这一位的俄罗斯女性,对李立三忠贞不渝的爱情,读后不禁令人为其所作所为而软佩和感动。同时,也使读者从另一角度了解到李立三更加真实的一面,体味其在家庭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言传身教和身体力行。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丛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的中出类拔萃者。 本书为其中一册《任弼时的故事》。书中以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生动细腻地叙述了任弼时同志为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实现中国的统一、独立、富强,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波澜壮阔的一生。
《蒋介石评传》一书以史料为经,严谨的考征为纬,有别于坊间野史式的传记小说,而以求真之著史精神,重塑蒋氏一生功能及其历史定位。书中旁征博引,搜罗大量原始珍贵文献,揭露出蒋介石残害民主的真面目。 作者对蒋氏的憎恨,立论是否客观,或启人疑窦,但序文中由衷地表白,虽然在情绪上对蒋氏深深痛绝,但在行文上却有史家的严谨,全凭证据“诛奸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全书主旨,已昭然若揭。
戚厚杰著的《巾帼英雄(赵一曼)/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是一本兼具知识性与普及性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读本。全书共十个章节,以时间为线,用轻松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中国历 名的巾帼英雄赵一曼。从李家有女初长成写到感天动地育英雄,使读者认识这位感天动地的民族女英雄。作品占有资料丰富,写作严谨而不失生动,可读性很强。
跨过厚厚的大红门,看见的是历史的风雾尘雨,岁月的一页尚未写尽,砚上的墨早已凝干——章士钊之女、乔冠华遗孀章含之,拨开时光的重重云烟,细叙昨日旧事残梦:记忆中的父亲、共和国岁月的悲欢离合、人生的起起伏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