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 菲茨杰拉德 肯尼迪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小立志投身政治,他的爱尔兰裔家族通过奋斗跻身波士顿地区最富有的望族之列,而他则迅速崛起为史上最年轻的美国总统之一,由此铸就了其作为美国神秘人物的历史地位。自他英年早逝以来,弹指数十年,世间充斥着关于他个人魅力的描述、他多次婚外情的报告、对他政治遗产的争议,但过往的所有记述均未能神形兼备地塑造出完整而真实的肯尼迪。正是这种历史认知上的分裂促使弗雷德里克 罗格瓦尔采用最新解密档案,创作了一部篇幅浩大的两卷本传记,恰到好处地将肯尼迪置于激荡的 美国世纪 中。第一卷跨越肯尼迪出生到决定参选总统的前39年,记录了他早年的人际交往,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成长经历,他的想法、文字作品及政治抱负。罗格瓦尔仔细审视了肯尼迪入主白宫前的岁月,展现了一个
美国出版商协会2018年PROSE图书奖传记与自传类荣誉提名 《卫报》2015年最佳图书;《印度快报》2015年年度杰出图书;《爱尔兰时报》2015年年度读者图书;《国民在线评论》2015年最佳图书名录;《观察者报》2015年年度图书 埃德蒙 伯克(Edmund Burke, 1730-1797)生活在世界历史上最非凡的时期之一。他努力应对大英帝国在印度的危机,积极争取与美洲殖民地的和解,并在三场欧洲战争中直言不讳地批评国家政策。他还主张改革英国议会,推动爱尔兰的宪法改革,并成为法国革命论争中的核心人物。 本书鼓励我们重新思考埃德蒙 伯克的遗产和他发挥关键作用的那个动荡时代,将伯克还原到他最初的政治和智识背景中,剥去了对其思想长期积累的失真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本书颠覆了伯克维护传统、反对进步的固有形象,反对将伯克定义为一个落后的民权反对者。相反,作
《林肯传》不仅是林肯的传记,更是一部选择之书、人生之书、幸福之书。 林肯是从无名之地顽强长出的一株小草,拥有来路不正的基因,还拥有巨大的好奇心和过人的学习能力。他运气不好,爱情转瞬即逝,相伴一生的,是个恶魔一样的女人。他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克己复礼的仁义、幽默风趣的故事,抵挡着事业上的种种不顺,甚至可说是糟糕透顶的接连失败,也抵挡着情感上日积月累的侵蚀。 林肯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就之大足以改变人类的历史进程——竭尽全力,他保全了美国,解放了黑奴——上帝选择他来完成这艰苦卓绝的工作,给他眼放千里的战略目光。在我们常人看来,这是炳耀千秋的盛举,是事业上难得的好运气。然而,他在成功的峰顶被人刺杀,一刻也没耽搁,像是上帝在专心致志地利用他,转眼卸磨杀驴。 阅读《林肯传》,你将不仅看到
出生于1818年的卡尔.马克思,在走完生命的65个年头后,成为了西方文明中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哲学家之一。然而,他的形象却在后世的思想宣传中逐渐僵化,我们渐渐忘记了他作为一个人是什么样子,他身处的19世纪欧洲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因此,美国权威欧洲史学家乔纳森.斯珀伯决心用人性化的细腻笔触,通过极其严谨的史家研究方法,为我们呈现出一个“过去的马 克思。”在《卡尔.马克思:》一书中,斯珀伯将马克思还原到19世纪的欧洲历史背景中,通过大量丰富的事实细节——从他的家庭环境,求学经历,恋爱婚姻,到与同时代人的社会交往,政治参与——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卡尔.马克思。此外,书中对拿破仑三世、俾斯麦、亚当.斯密以及达尔文以及其他大量马克思同时代人的关联性描写,使得本书的意义了普通的传记,成为
本书是美国化学家莱纳斯·鲍林(1901——1994)的传记。纵观20世纪的科学发展,作为惟一两次独享诺贝尔奖的人,鲍林无疑是引人注目的。这位而固执的理论化学家,在其幼年时期就显露出了极强的独立性和求知欲。他的傲不驯在其学术,政治及生活等各方面都毫无掩饰,他的化学键理论使地载誉史册,同时他的为人及个性又让世人对他褒贬不一。当年他面对强大的反对力量身先士卒倡导的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至今仍是医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本书客观评价了鲍林的一生,不仅回顾了鲍林的学术及政治生涯,还从心理学上探索了鲍林的性格形成。使人从更深一层的意义上了解了这位科学家的不朽与局限。
《西奥多·罗斯福自传》讲述西奥多·罗斯福自幼体弱多病,一度奄奄待毙,后来成为卓有成就的一代名人。他倡导一种个人奋发的生活,深信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外界的征服,更体现在对自我的战胜。
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是19世纪普鲁士-德意志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在他当政时期,德意志从分裂割据的邦联转变成统一的帝国,从遭受强邻欺压的从属地位转变为跻身于欧洲强国之林。在这期间,俾斯麦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这部回忆录里,俾斯麦忠实地复述了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和他个人的见解,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德国史和俾斯麦的生平事业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思考与回忆》是俾斯麦1890去职后倾全力撰写的回忆录,不仅述往忆旧,亦是他的政治遗言。他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政治思想与外交战略及19世纪德国乃至欧洲复杂多变的历史均于正焉毕现。这不仅是一个“年代的英雄”的人个传记,也是“德意志民族的珍贵遗产” 。在这本回忆录中,俾斯麦用极少的篇幅回顾自己的功业,而把大量篇幅献给了自己所参与和制定的第二
《唐风和月:阿倍仲麻吕传》是一部描写日本奈良时期遣唐使留学生阿倍仲麻吕(698~770)的人物传记小说,由日本作家直接以流利的中文写就。 阿倍仲麻吕(唐名仲满,后改名晁衡),是中日交流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个,也是一个凭才华和学识通过中国科举,在唐代文坛和政界发出耀眼光芒的日本人。这部将阿倍仲麻吕的一生用小说形式写出来的作品,还原了相当部分的历史影像,对关心唐代中日交流史的各界人士和广大读者来说,很有裨益。 小说紧扣史实基础,用文学的笔法描绘了阿倍仲麻吕的一生: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出版这本由110幅国画组成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画册,就是为了缅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创建新中国和建设社会主义作出的卓越贡献;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鼓舞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往开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保尔·克洛岱尔是20世界法国文坛负有盛名的戏剧家、诗人,也是一位颇有作为的职业外交官。青年时代他就不辞劳苦,跨洋越海来到中国,作为驻华领事旅居中国近15年,在晚清中法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保尔·克洛岱尔与中国:晚清一位法国外交官的在华行迹》在深入探访法国外交部档案馆的基础上,通过对法文史料的挖掘和梳理,结合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一些思考,着重研究克洛岱尔任驻华领事期间所参与的主要外交活动和克洛代尔以中国为蓝本的文学创作。通过对其外交活动、文学创作以及思想根源的解析,为中国读者还原出一个立体多面的克洛岱尔历史形象。
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是19世纪普鲁士-德意志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在他当政时期,德意志从分裂割据的邦联转变成统一的帝国,从遭受强邻欺压的从属地位转变为跻身于欧洲强国之林。在这期间,俾斯麦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这部回忆录里,俾斯麦忠实地复述了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和他个人的见解,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德国史和俾斯麦的生平事业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思考与回忆》是俾斯麦1890去职后倾全力撰写的回忆录,不仅述往忆旧,亦是他的政治遗言。他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政治思想与外交战略及19世纪德国乃至欧洲复杂多变的历史均于正焉毕现。这不仅是一个“年代的英雄”的人个传记,也是“德意志民族的珍贵遗产” 。在这本回忆录中,俾斯麦用极少的篇幅回顾自己的功业,而把大量篇幅献给了自己所参与和制定的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