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画册是在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通过大量史实和图片资料,再现习仲勋同志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岁月,展示了西北革命斗争史的壮丽画卷。画册中的每一张图片,都烙刻着难忘的红色印记;每一段文字,都讲述了传奇的英雄史实。本画册的出版,为我们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材,激励我们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对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容简介 本画册是在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通过大量史实和图片资料,再现习仲勋同志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岁月,展示了西北革命斗争史的壮丽画卷。画册中的每一张图片,都烙刻着难忘的红色印记;每一段文字,都讲述了传奇的英雄史实。本画册的出版,为我们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材,激励我们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对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书法文版初版于1996年,是作者塔迪耶在长期从事普鲁斯特研究,特别是在主编 “七星文库”新版《追忆似水年华》的基础上撰写的,由法国伽利马出版社出版,收入“《新法兰西评论》传记丛书”。作者对“作家传记
约翰 菲茨杰拉德 肯尼迪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小立志投身政治,他的爱尔兰裔家族通过奋斗跻身波士顿地区最富有的望族之列,而他则迅速崛起为史上最年轻的美国总统之一,由此铸就了其作为美国神秘人物的历史地位。自他英年早逝以来,弹指数十年,世间充斥着关于他个人魅力的描述、他多次婚外情的报告、对他政治遗产的争议,但过往的所有记述均未能神形兼备地塑造出完整而真实的肯尼迪。 正是这种历史认知上的分裂促使弗雷德里克 罗格瓦尔采用最新解密档案,创作了一部篇幅浩大的两卷本传记,恰到好处地将肯尼迪置于激荡的 美国世纪 中。第一卷跨越肯尼迪出生到决定参选总统的前39年,记录了他早年的人际交往,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成长经历,他的想法、文字作品及政治抱负。罗格瓦尔仔细审视了肯尼迪入主白宫前的岁月,展现了一个
本书是唐浩明近期新巨著主要依据曾国藩已公开或者尚未公开的亲笔日记、书信等,对他在读书、写字、品鉴、修身、悟道等等方面的言论思想进行分析、总结、评点,既与读者分享了一代名相生活与工作中的故事,又向读者尤
本书是汉学家小斯当东(1781—1859)对其一生所经历重要事件的简要回顾。小斯当东是近代中英关系史上无法绕开的一位人物,他曾是1792年马戛尔尼访华团的侍童、1816年阿美士德使团的副使,因翻译《大清律例》而成为西方最富盛名的汉学家。
中国的官制,奴隶社会实行世袭制,史不界称为世卿世禄制度;秦朝实行按功授官;汉朝实行察举和征辟两种方法;魏晋南北朝主要实行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在随朝已经产生,到了唐朝得以完善和全面推行。这种通过考试后拔官吏的制度,较之过去,有了重大的改革。对更广泛的选拔人才,加强中央集权,以及郭行教化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历代沿续不衰。五代十国各行开考,金元两朝亦不例外,就连张献忠在四川建立的大西国、洪季全在南京建立的太平天国,也开了科举子业。作为一个朝廷,少了科举是不可以的。有记载,外国实行考试录官,是从中国科举学来的。“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源溯流,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过去的”(孙中山《五权宪法》)。科举被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由茅家琦等人撰写的《孙中山评传》一书,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匡亚明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一本。半个世纪以来,孙中山研究成为一门显学。该书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剖析他的活动和思想。该书分为三部分:部分回顾过去出版的著作,指出丰硕的成就和倾向性的问题;第二部分分阶段地具体分析孙中山的活动和思想发展;第三部分对孙中山的思想作客观的概括。该书认为,孙中山思想的资料来源是多元的,他对待这些资料的基本方针是经世致用。他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的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进化论与互助论。他的哲学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辉,他的政治思想十分丰富,但经济思想在切合中国国情方面明显不足,政治谋略方面存在着重大失误。
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是19世纪普鲁士-德意志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在他当政时期,德意志从分裂割据的邦联转变成统一的帝国,从遭受强邻欺压的从属地位转变为跻身于欧洲强国之林。在这期间,俾斯麦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这部回忆录里,俾斯麦忠实地复述了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和他个人的见解,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德国史和俾斯麦的生平事业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思考与回忆》是俾斯麦1890去职后倾全力撰写的回忆录,不仅述往忆旧,亦是他的政治遗言。他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政治思想与外交战略及19世纪德国乃至欧洲复杂多变的历史均于正焉毕现。这不仅是一个“伟大年代的英雄”的人个传记,也是“德意志民族的珍贵遗产”。在这本回忆录中,俾斯麦用极少的篇幅回顾自己的功业,而把大量篇幅献给了自己所参与和制定的第二帝
二十世纪的中国,处在一个深刻变革、英杰辈出的伟大时代。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场深刻而伟大的社会变革,走过了漫长、曲折的道路,付出了重大的牺牲,终于在世界东方这块人口众多、贫穷落后的古老土地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艰苦复杂的斗争实践,使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和壮大起来,同时也造就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是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史册上璀璨的群星,他们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的思想品德,永远是激励人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动力。 叶剑英是杰出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的一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也是威名赫赫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收入这本画册的五百多幅照片,粗略地
热拉尔·瓦尔特是法国研究罗伯斯庇尔的权威之一,他写的罗伯斯庇尔传很受推崇。他宣称,人们无权对罗伯斯庇尔“持有肤浅或错误的看法”。出于这种谨慎,他在《罗伯斯庇尔传》一书中“尽可能避开自己的观点”,只向读者陈述事实,而不对罗伯斯庇尔进行“指责或辩护”。实际上,他对这位革命家的崇敬与颂扬洋溢于字里行间,对他的或公开或暗隐的辩护之词俯拾即是,这毫不足怪。在谈论罗伯斯庇尔这样一位在法国大革命中有着极大影响的人物时,不做褒贬是不可能的,尽管这种褒贬很可能是“肤浅或错误的”。在他身前身后,人们对他或称颂崇拜,或抨击贬损.争论激烈,聚讼不休。
李达(1890.10.2-1966.8.24)哲学家。湖南零陵岚角山镇(今属冷水滩市)人。字永锡,号鹤鸣,笔名立达,鹤、胡炎、江春等。1911年入北京京师优级师范读书。1913年赴日求学,后因病回国。1917年再次赴日,考入日本第一高等学校(即东京帝国大学)学习,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20年回国。与陈独秀、陈望道等人共同发起在上海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并代理小组书记,任《共产党》月刊主编。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主持建立人民出版社。后任上海平民女校业务主任(校长),湖南自修大学校长,主编《新时代》杂志。1923年自动离党,任湖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后改为湖南大学法科)学监、教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代理政治总教官兼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1927年马日事变后,先后任上海法政大学、上海暨南大学、北平大学法商学
斯大林两部曲的第二部。历史学家叶梅利亚诺夫在大量证明文件与当事人回忆的基础上,揭开了20世纪最杰出和最有争议的国务活动家斯大林的生活和事业中的一个个谜团。撇掉围绕斯大林的一次次造神与造魔运动的历史浮沫,作者以专业水准呈现给我们一个的斯大林。奥尔忠尼启则为什么会?为什么基洛夫会被杀害?上个世纪30年代苏联内部政治斗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的卫国战争前后,斯大林在苏联领导层中起了什么作用?所有这些问题的的答案你都可以在书中找到。 叶梅利亚诺夫在大量证明文件与当事人回忆的基础上,斯大林的生活和事业中的一个个谜团。撇掉围绕斯大林的一次次造神与造魔运动的历史浮沫,呈现给我们一个的斯大林。奥尔忠尼启则为什么会?为什么基洛夫会被杀害?上个世纪30年代苏联内部政治斗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的卫国战争前后,斯大林
《叶卡捷琳娜大帝》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及其野蛮史)乃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或野蛮)积淀的结果,是历来各个民族的人民都参与其中的人类共业。但是每个人在其中的作用和贡献及其影响却各不相同。我们总是会希望了解历史上所有的人,但实际上往往只能是了解其中少数特别突出的人、个别的人,因为这些人足以代表或集中反映了他们的时代及其特色。《昨天和今天的世界领袖》丛书,就是这样性质的一套丛书。这套书选择了历有特色和影响的一百多位历史人物,凝练又不失生动地介绍了他(她)们的生平业绩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