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天赋异禀的大文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他的标签很多,却难以被标签定义。居高处为翰林学士,落低谷为狱中囚犯,一生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本书即以东坡诗词为主线,兼及东坡文集、后人笔记等百余种资料,以坚实的考订和热情的笔触,呈现出一个立体的东坡形象。 精装典藏版特别收录《寻找李一冰》和《缥缈孤鸿影──父亲与〈苏东坡新传〉》,追寻谜样作者和出版缘由,附录《苏轼及宋朝大事年表》。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形象凄苦,诗中风格大多沉郁现实,被誉为 诗圣 。 然而他却崇拜风格洒脱随性,与他全然相反的 诗仙 李白。甚至在一段时间里, 诗圣 杜甫陪着 诗仙 李白游山玩水,喝酒撸串。两人从洛阳出发,一路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 王维 仕隐双全 ,经历浮沉但内心平和,进能入朝为官登至丞相,看世间繁华,退能居辋川参禅抚琴,伴田园山水。他不偏不斜,在对内心的释放中,获得人生的终极自由。 陶渊明是名门之后,年幼家道中落,二十岁时为生计所迫,开始了游宦生涯。而在这断断续续的仕途中,他*终选择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性,回归本心,隐居田园,锄禾种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他保持了一颗赤子之心。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对苏东坡这位有趣得要死,有才得要命的诗人,书中带领大众用现代的个人主义视角,和苏东坡本
苏东坡,天赋异禀的大文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他的标签很多,却难以被标签定义。居高处为翰林学士,落低谷为狱中囚犯,一生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本书即以东坡诗词为主线,兼及东坡文集、后人笔记等百余种资料,以坚实的考订和热情的笔触,呈现出一个立体的东坡形象。 全新增订版特别收录《寻找李一冰》和《缥缈孤鸿影──父亲与〈苏东坡新传〉》,追寻谜样作者和出版缘由,附录《苏轼及宋朝大事年表》。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具有文才武略的英雄豪杰式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词人。他一生的英雄事迹和经历的种种壮志难酬的坎坷遭遇,化作雄奇阔大、郁勃激荡的词作,感染了无数的后人。本书是辛弃疾的传记,作者以时间为线索,结合历史环境和时局背景,亲身考察辛弃疾经行轨迹,深入剖析相关史料,解读存世诗文作品,并结
尽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兰亭序》,但是否真正了解“书圣”王羲之?《永和九年:赴一场兰亭之约》,就是为了让大家重新认识王羲之,让我们回到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去梳理他的家世,把握他的思想,理解他的境遇,感受他的风流洒脱。然后才明白为什么《兰亭集序》和《祭侄稿》《寒食帖》被称为“三大行书”,并居于首位。因为在《兰亭集序》的背后,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真性情的作者。 《从兰亭集序》的点画中间,看见王羲之身上那种只有魏晋人才有的乖张、怪诞,风华 代的洒脱;以及他对于生命、死亡和生活中的痛苦有着超乎寻常的敏锐感知,王羲之可以说是中国书法 个在笔下表达出复杂境遇与情绪的人。这些主题,要到1600年后出现的存在主义,才有所呼应。就像没有欧阳修就没有滁州的醉翁亭一样,古人也曾经说:若无王羲之,兰亭
本书为清代学者、目录学家、藏书家姚觐元日记。 始于咸丰十一年(1861),终于光绪十六年(1890)。涉及晚清官场生态、风俗人情、购书藏书、校书刻书等内容。姚觐元(1823—1890),原名经炳,号彦侍,亦号彦士,晚自称复丁老人,浙江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姚觐元日记分藏上海图书馆与浙江图书馆。其中上海图书馆存稿本13册,分别为《咫瞻日识》1册,《弓斋日记》12册。《弓斋日记》陈乃乾抄本2册。浙江图书馆藏稿本1册。本次整理,以存世稿本为底本,稿本缺失的年份则以抄本为底本。
本书是“当代海外汉学名著译丛”之一。以丰富的史料,通俗的文字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的使臣卜弥格。波兰十七世纪会教士卜尔格是欧洲汉学的先驱者之一。他是个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的欧洲人,他向欧洲报道了有关中国的科学、哲学、自然、地理、语言和民俗的批信息。他在中国居住多年,既是一位学者,又是一位政务活动家。1650年,由于清军的侵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的基督教的朝廷受到威胁,永历帝命他以使臣的身份,带着特殊的使命去使徒首府罗马和威尼斯、巴黎、维也纳、里斯本,以争取欧洲各国政府对明朝反清斗争的支持。他的出使最后失败了,中国有两个多世纪处于清朝的统治下。
一个男人的思想史,一个大时代最丰满的血肉战国七雄的百年征战史,宋国与中山国的兴亡史吴起、商鞅、张仪、孟尝君、苏秦、乐毅、白起等众多将相的成败史战国两百余年。贯穿着缠绕纠结、难解难分的两条主线。一是天下诸侯的战场决胜,结果是野蛮的秦国战胜了文明的中原,决定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政治走向。一是诸子百家的思想博弈,结果是周秦的否术遮蔽了夏商的泰道,决定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思想走向。《庄子传(战国纵横百年纪上下)》以庄子生平(前369~前286)为主线,形象呈现庄子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与诸子百家的思想互动。穿插老聃、范蠡、列子、杨朱、子华子等道家人物的生平思想,孔子、子夏、孟轲、苟况等儒家人物的生平思想,墨子、孟胜、田襄子、宋钘、惠施、公孙龙等墨家人物的生平思想,还原了诸子思想的时代烙印和丰满血肉
中研究历任院长张玉法先生,为现代史学家,尤在研究清末民初社会政团、政党的学者。本书收录的十五篇论文,均为张玉法先生精挑细选之精华篇目,主要探索十二位历史人物:曾国藩、袁世凯、孙中山、黄兴、章炳麟、苏曼殊、杨度、梁启超、谭延闿、蒋介石、胡适、傅斯年。或探索其一生成就,或探索其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在历史的洪流中,都能看到他们的浪花,虽然这些浪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把人当历史读,是毛泽东的一成功典范。本书收集了他对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人物的独特评述和精辟创见,读来令人睿智、发人深省,不但是我们读史习史的一把钥匙,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