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1037 1101) 原名苏轼,字子瞻、和仲,号 东坡居士 ,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苏东坡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文、诗、词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文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 ;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东坡擅书法,是 宋四家 之一,尤擅文人画。同时,他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方面也有所贡献。 《王维传》用简练清朗的笔法将盛唐诗人王维的一生娓娓道来,以王维优游于仕隐之间的经历为经,以其经典诗歌为纬,展现了一个饱含生命深情、于山水佛禅之间从容自在的诗人形象。作者将王维带回盛唐时代,对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生活场景,他的知己好友等等,进行了生动展现,力求在时代背景中还原一个真实的王维,对他的生平境遇、行为和思想有深刻的剖析,从
《千秋功过评孔明:诸葛亮新论》将陈寿《三国志》中的一些人物及后人所有涉及对诸葛亮的质疑问难,以诸葛亮的口吻一一解说。其解说言之有理、联系实际、条理清晰,以解疑答问的方式对诸葛亮系统研究尚属首次。全书从四十七个切入点进行一一详解:一、遨游何必故乡邪;二、隆中一对为一统;三、走为上计可避祸;四、皆使自实可益众;五、说服孙权共抗曹;六、能贤亮不能尽亮;七、刘子初雄才盖世;八、庞统廖立楚良才;九、许靖人望不可失;十、排难释误荐刘巴;十一、马孟起兼资文武;十二、法正违法仅此时;十三、法正违法用法治;十四、欲封黄忠后将军;十五、借刀除患待商榷》,十六、奸形外漏邪心藏;十七、劝说刘备当皇帝;十八、伐吴不可当伐曹;十九、臣敢竭股肱之力;二十、孤尚且难忍不笑;二十一、使吴之人始得之;二十二、
全书以1928年为分界线,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1928年前的张静江,作者以大量史料披露了传主与孙中山的生死之情和与蒋介石的恩恩怨怨。下篇是1928年后的张静江,是他醉心于“经济救国”的卓越实践。全书史料丰富,脉络清晰,大量照片提供了直观的可读性。
内容提要 历史上,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亦正亦邪,有野心更有手腕;他们彼此厮杀,也力图互相联合;他们是呼风唤雨的旷世豪杰,也是独霸一方的铁血猛士。他们身上有英雄的一面,又有奸雄的一面,正是因为这种独特性,才吸引着人们去关注。他们就是本书所要大书特书的人物 枭雄。 枭,一种凶猛的鸟类,按汉代许慎撰《说文解字》曰: 枭,不孝鸟也.故日至捕枭磔之,字从鸟头,在木上。 此鸟何谓不孝?据说长大之后将会食母.所以民间通常流行的说法是:枭是一种食母恶鸟,它比一般的飞禽有更加庞大的身躯和锐利的爪牙。有它飞过的天空,必定无法安宁。 在世界历史这片浩瀚的苍穹上,到底有多少这样的 飞禽走兽 ,无法确知。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外表彪悍、内心狂野的权力野兽的存在,使世界历史不再波澜不惊。世界历史,也随着一个个枭雄的出现
内容介绍 《曾国藩全集》是曾国藩一生思想的总结与归纳,也是曾国藩从一个地方团练到一品大员的仕途心得。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是其一生思想的高度写照。本书集成曾国藩一生文章精华及其后学之解读名篇,内容包括曾国藩家世、传记、家训、日记、《挺经》、《冰鉴》、智谋九略等,是不可多得的曾学名著垂范之作。从本书中学得曾国藩六大致胜法宝;从本书中参透曾国藩六大成功要素。
《一代文宗:韩愈传》系“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之一。作者通过传主韩愈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时序推进,着力描绘其重要的人生片断,书写中唐一代文学大师的鲜明性格和生命华章,较充分地勾画了那一时期社会文化面貌、文人诗家的友情与成就。全书语言讲究,简洁雅致,也生动传神,不少处抒情与状物,激情铺陈。是一部扎实、有特色、见性情的人物传记。 n
本书是清末边疆大臣祥麟在光绪十年至光绪二十四年间所撰日记。 祥麟(1848—?),字仁趾,满洲正黄旗人。同治十三年(1874)中翻译进士,光绪十年二月任哈密帮办大臣,光绪十一年十一月调任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光绪二十二年十一月授察哈尔都统。祥麟日记巨细靡遗地记述了他在哈密、乌里雅苏台、察哈尔三地任职期间的行程记录、日常公务、人际交往、家庭琐事等,为西北边疆史、中俄关系史和晚清社会生活史研究等提供了鲜活的资料。 现存的祥麟日记稿本、抄本,分藏于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 傅斯年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本次整理,汇集所知存世的所有祥麟日记,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哈密日记(光绪十年二月初六至光绪十一年十二月初四日)、乌里雅苏台日记(光绪十二年四月十三日至光绪十六年五月十七日)和
当孙、曹、刘冢木早拱,诸葛武侯身随秋风,谁来结束三国?他善于审时度势,面对明主如曹操、曹丕,便尽心竭力成为治世能臣,而对幼主庸臣,便默默积蓄力量,努力独揽大权;他度量深沉,面对强敌宁愿受辱装病,也不贸然出击;他又老谋深算,静如处子,动若脱兔,一旦出招就必然成功。他可怕,因为他几乎算无遗策,心狠手辣;他可敬,因为他能忍人所不能忍,成人所不能成;他又会让人觉得有些可悲,因为他一辈子钩心斗角,活得太累。或许政治就是如此残酷,只有司马懿这样又可敬、又可怕、又可悲的人物才能拒诸葛、御孙吴,同时又掏空了曹魏的大权,奠定了结束三国乱世的基础。
赵烈文(1832~1893),字惠甫,江苏常州人。数入曾国藩幕府,深受倚重。 赵烈文是曾国藩事业高峰时期的核心幕宾,从湘军攻克安庆至克复南京以及其后一段时间,他都在曾氏兄弟幕中,其所参谋、赞画的事务,“往往关天下大计”。后经曾保奏,先后出任磁州、易州知州。曾国藩去世后,力请辞官,退居常熟虞山,营宅舍曰能静居。其所撰《能静居日记》,起咸丰八年(1858)五月四日,迄光绪十五年(1889)六月二十日,对曾国藩与清廷的矛盾,南京失陷时清军烧杀掳掠之暴行,及李秀成被俘等事记叙颇详,对研究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太平天国历史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日记由岳麓书社根据台*湾学生书局原稿影印本整理之点校本,但有所不足。 一则赵氏字迹潦草难辨,岳麓本疏误难免,而南京图书馆藏赵烈文之子赵宽之誊抄清本,其实在释读上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