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季羡林。 书中以“春秋笔法”,勾勒出诸多鲜为人知的真情世相,折射出这个世界的文化多棱性。 “家庭,理论上应该是甜蜜的,然而我的家庭,不甜蜜也罢,却是我的负担。……”(季羡林)。少小离乡,继养在叔父家;包办婚姻,苦涩自承;挚爱的孙子辈全部移居海外;年迈之际又与的儿子闹掰; 多愁又多欲,自尊又自卑。在纷纷扰扰的文化界来去匆匆,成败荣辱、名利福祸、是非直曲……真实度?自由度?难得的是糊涂? 回看季羡林的内心世界: 穿过早年的人生雨巷; 走过拈花微笑的“红衣少年”; 经历游戏与道具; 睥睨《天上人间》; 天意从来高难问。
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述最多、影响*,自传材料最丰富的一个名人,同时也是最被人顾盼、窥伺、议论,却又最被人误解的一个名人。《舍我其谁:胡适》立意重新诠释胡适的思想、全面改写胡适的一生。《璞玉成璧,1891—1917》,是这套全传的第一部。 不被胡适牵着鼻子走,用详实的材料和严谨的考证说话,澄清以往关于胡适的许多重大误会。通过比勘不同版本,阐释《四十自述》里脍炙人口的故事背后的真相;重新塑造上海时期胡适的思想状态,挖出被胡适淡出乃致完全湮灭的狭隘而狂热的民族主义,以及他修身进德的焦虑。 留美生涯是胡适一生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胡适一生中最不为人所知的一个阶段。作者孜孜矻矻,系统地描述并阐释胡适的留美生活及心路历程,言人所未言。举凡饮食起居,到他的思想履迹(从民族主义者到以爱国为基础
在这本由丁玲长子、长媳写就的《我的母亲丁玲》里,不仅倾注了更多亲情关怀和深切怀念,也更加侧重于建国后丁玲坎坷境遇以及乐观态度的真实记录。在这一层面上,与丁玲自传重点在于“自说自话”所不同的是,《我的母亲丁玲》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更加客观和翔实地向广大读者提供了自解放区到建国后丁玲生活经历的第一手资料,其史料价值是其它回忆文章、评传所无法比拟的。“妈妈是一个非凡的人,却又是多么平凡的人。她的非凡在于她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在于她的光辉业绩,在于她的坚毅顽强的性格;她的平凡在于她也有缺陷,在一些事情上也脱不开凡俗”,这就是作者蒋祖林、李灵源对于母亲的评价。非常朴实的语言中透露着对母亲的敬爱,同时也毫不掩饰地表露出客观、公正的一面。或许这也正是《我的母亲丁玲》的难能可贵之处。
本书汇集了历年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所写的一些有关文章,有的是多次讲话,最后成文,曾在内部或其他刊物上发表过,本次又加修订者。内容涉及医德、素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医疗、教学、临床研究等方面,大都是个人的经验和体会,是一些原则,也有一些具体方法。我希望能给刚刚进入医学大门和已经进入大门的不同年资的同道们参考和借鉴。 2007年适值北京协和医学院建校九十周年,恩师张孝骞教授诞辰110周年,谨以本书表示我对母校和老师的衷心感谢。 多年来,学校和医院领导给我多方鼓励,使我有可能完成此书。刘谦院长和鲁重美副院长对本书出版给予鼎力支持,袁钟社长积极推动,特此向他们致谢。
自80年代起,沈公的名字就在出版圈如雷贯耳,他主持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策划 新知文库 现代学术文库 丛书,在知识界、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他任主编的《读书》杂志,被青年读者视为精神启蒙,影响了好几代读书人。 1931年9月26日生于上海。1949年至1951年初,在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院采访系肄业。1951年3月考入人民出版社(北京),任校对员、秘书、编辑等。1986年1月任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出版《宽容》《情爱论》《异端的权利》《随想录》《蔡志忠漫画》《金庸全集》《爱默生集》等影响大时代知识面貌与格局的人文图书,十年后退休。 1980年3月起兼管《读书》杂志编务,任副主编、主编,迄1995年12月。 1997年起,主持自己的 工作室 ,与辽宁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 书趣文丛 新世纪万有文库 两套大型丛书及《欧洲风化史》等上百种
费·米·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坎坷。他在青年时 代因参加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活动而受到沙皇政府的迫害,经受了假死刑 的折磨,在西 伯利亚度过了四年监狱和四年兵营生活;回到圣彼得 堡以后,和他哥哥一起先后出版《时报》和《时代》杂志,最后因 难以支撑而停办; 他哥哥去世后,陀思妥耶夫斯基承担了他的大量债务 ,经常受到债权人的催逼,因而不得不避居国外。他的个人生活也 充满不幸和痛 苦;父母早亡,本人患有癫痫症;他的个妻子伊 萨耶娃和他对苏斯洛娃的爱情没有给他带来欢乐,只是与斯尼特金 娜结婚以后, 陀思妥耶夫斯基才有幸福的家庭生活。《人不单靠面包活着(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选)》中的书信提供 了有关这些方面的生动材料。此外,这本《人不单靠面包活着(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选)》还收入了一些 反 映作家对轮盘赌的迷恋,
陶行知(1891—1946)是20世纪我国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范。陶行知的一生,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民主事业的胜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期以来,他受到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受到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崇高评价。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誉他为“万世师表”,江泽民题词“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 2006年10月18日,是陶行知诞辰115周年。为了继承、弘扬和发展陶行知的教育学说、伟大业绩和崇高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供思想资源和历史借鉴;为了给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深入开展学习陶行知,研究陶行知,实践陶行知教育思
季羡林是一位笃实敦厚,人们乐于亲近的博大长者,摇起笔来却娓娓动听,光华四射。他具有褒衣博带从容不迫的齐鲁风格和涵盖气象,从来不矜奇、不炫博,脚踏实地,做起学问来,要“竭泽而渔”,这四个字正是表现他上下求索的精神,如果用来作为度人的金针,亦是再好没有的。
本书中的这些人物,大都不在人世了,但是他们在人类历史的广场上留下过庞然背影,留下过空谷足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存在,提升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类的光荣。因此,这些人物完全有理由成为一种典范,激励成长,激励心灵。
本书是易学研究界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揭开了奇门遁甲之谜,展示了来源于军事上排兵布阵的这种时空数理模型,时至今日仍然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广泛的实用价值。本书是一部以学论术,以术证学,雅俗共赏的易学研究新著。
马曜,1911年10月生,字幼初,白族,云南首洱源县人。 马曜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他既是杰出的革命战士,又是卓有成就的诗人、学者(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季羡林燃起赞他为“云南学界领袖群伦”、“道德文章并重”的著名学者。 可贵之处还在于,今天已九十高龄的马老,仍然活跃在学术的前沿阵地,不断有新的成果问世。马曜是云南的有代表性的一代世纪学人。 本书记叙的就是作为诗人、战士、学者、教育家马曜一生不平凡的学术生涯。
五四新文化运动实质上也可以看作是一次知识分子运动。一批知识精英传播新知,评判旧学,启蒙思智,重塑典范,影响一代青年至深至巨,近代中国的价值系统、政治文化和学术理路自此为之一变。然此一群体聚拢时日甚短,旋即风流云散。惟蔡元培、胡适二位意气相投,联手合作达二十年之久,隐然成为民国知识界一股主导力量,又均保持着当年的启蒙意绪和自由主义特性,遂使五四文化人的余脉得以伸延。蔡元培与胡适“个案研究”,与“五四”以来思想、文化、教育诸方面息息相关,亦映现出民国知识分子社会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诸多侧面,透过二人的立身行事,我们还将隐约看到或许属于“知识分子精神象征”的某些内涵。
无论是时势造就英雄,还是英雄造就时势。不可否认,正是因为他们的出现,人类历史上更加奇丽与壮阔。我们不愿去评价那些巨人们,因为我们能从他们身上汲取人生的智慧和经验。 本书撷选了几十位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以生动简洁的文字和大量的图片资料为您展示的人生历程。其中,有风范传世的思想大家;有名垂千古的史学巨擘;有运筹帷幄的帝王良将;有清高飘逸的文人墨客;有跨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也有厚黑乱政的宦海奸佞。这些深富历史影响又极具个性的人物,往往有多角度、多层面的风貌,我们很难对其进行客观而详尽的评述,因此只能在人类历史的沉淀中“挖掘”他们最基本的特征和最有价值的功绩,使得他们波澜壮观、充满传奇的人生和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个性能够透历史的烟云,再现在我们面前,从他们的身上感悟沧桑
本书是采访中国近现代一批“大家”,或领域内集大成者的作家、学人,如梁启超、冯友兰、沈从文、刘半农、钟敬文、韦君宜、晏阳初、杨振声、顾颉刚、陆费逵、汤用彤、钱端升、张申府、浦熙修、冯至、沈钧儒等,由他们的后人对其生平做出的口述或追忆。或讲述大人物的生活琐事,或讲述亲历历史的具体细节,或讲述不足为人道的心路历程,或讲述彪炳青史的气节下的信念。
旧社会没有标准教科书,考试没有“标准答案”,各个老师教的不一样,各个学校也不同,有很大的自由度。我觉得这有一个的好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来讲,至少比死盯着一个角度要好得多。“转益多师是吾师”,学术上独尊一家,其余的都一棍子打死,那就太简单化了。人类的文化也是这样,什么都化、纯粹化总是很危险的。 读书不非要有个目的,而且是没有任何目的,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读书本身带来内心的满足,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游,在别人看来,游山玩水跑了一天,什么价值都没有,但对我来说,过程本身就是的价值,那是不能用功利标准来衡量的。 对我来说,平生读书最美好的岁月只有两度,一次是从初二到高一这三年,另一次就是西南联大的七年。 1959至1946年,我在西南联大度过了整整七年,读过四
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述最多、影响,自传材料最丰富的一个名人,同时也是最被人顾盼、窥伺、议论,却又最被人误解的一个名人。《舍我其谁:胡适》立意重新诠释胡适的思想、全面改写胡适的一生。《璞玉成璧,1891—1917》,是这套全传的部。 不被胡适牵着鼻子走,用详实的材料和严谨的考证说话,澄清以往关于胡适的许多重大误会。通过比勘不同版本,阐释《四十自述》里脍炙人口的故事背后的真相;重新塑造上海时期胡适的思想状态,挖出被胡适淡出乃致完全湮灭的狭隘而狂热的民族主义,以及他修身进德的焦虑。 留美生涯是胡适一生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胡适一生中最不为人所知的一个阶段。作者孜孜矻矻,系统地描述并阐释胡适的留美生活及心路历程,言人所未言。举凡饮食起居,到他的思想履迹(从民族主义者到以爱国为基础的世界主义
考夫曼的著作也许是至今止关于重要的美国法官的的传记,该书令人信服地澄清了形成卡多佐一生事业的人格、才智、阅历等因素,并解释了卡多佐司法成就的长处与局限。本书作为卡多佐的传记,其可靠程序、近乎。自从考夫曼在40年前开始定这本书,他读了卡多佐的和有关他的一切东西,并采访了了解卡多佐、仍然健在的每一个人。尽管考夫曼崇敬卡多佐,该书却不无批评,这是一本慎思明辩的著作。 《卡多佐传》具有性。该书的研究一丝不苟、且能持以恒地公平对待其主题与问题,这使本书可以经久不衰。它还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很大程序上避免了学界的行话。通篇不见作者本人的好恶。在许多方面,本书堪称法官传记的典范。
《近现代爱国慈善家:徐乾麟》一书,主要讲述慈善家徐乾麟一生的重要事迹。老先生集一生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出办慈善公益的“十要”、“十难”、“十忌”、“十虑”,成为后人从事慈善公益的法宝。他一生经手过的钱不计其数,但他非常廉洁,不靡费公家一文,因而,享有很高的名望,每有发起,人们相推他为前驱。
在胡适个人生命史上的每一阶段,一向都存在着一些或大或小的疑点,他的博士学位问題,他的西洋哲学素养,他对毛泽东的影响,他和蒋介石的关系……随着《胡适日记全集》的出版,其中有些问題已能够获得比较明确的解答。《重寻胡适历程》根据《胡适日记全集》的內在线索,探讨胡适在各个阶段与中国现代史进程的关联,并就上述引起议论的疑点,择其较有关系者予以澄清,让胡适自己说话,还胡适一个原来面貌。
《杨澜访谈录Ⅱ(2007)》为大型电视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实体书,分Ⅰ,Ⅱ两辑出版。 Ⅰ辑主要选择政经类人物;Ⅱ辑则侧重择文化、艺术界明星入册。 第Ⅱ辑文化、艺术界明星篇精选代表性的对谈编辑成书,受访嘉宾有著名的尼可·基德曼,看这个斗志昂扬的女人和演员是怎样生活的;有音乐剧夫人忆莲·佩姬;还有华人世界的骄傲——功夫明星成龙。有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集光荣与梦想于一身的飞人刘翔;有号称“烂片之王”的香港影星黄秋生,还有麻辣先生易中天、周国平等等。 每一访谈均十分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涵盖嘉宾其人及其眩目作为的方方面面,揭示出每一嘉宾的财富人生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读之有如与众嘉宾面对面聊天,有身临其境的无声感动。 访谈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华彩片断,为使声音、图像与文字相得益彰,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思想家、杰出学者。本书系统叙述了自具特色的章太炎学说形成、成熟、嬗变的历史过程,在充分肯定章太炎在革命史上业绩的同时,结合其生平,重点突出了他的学术活动与学术成就,说明他如何来自旧学营垒,适应时代潮流而一步步成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学术史的一位巨人,展现了近代中国国学的新的内涵及章太炎为中国国学贡献一块的瑰宝和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