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克 布洛赫齐肩的中世纪史学大家 米歇尔 福柯向他致敬 《国王的两个身体》作者康托洛维茨 ***完整传记 忠实还原20世纪一颗杰出的头脑、一个伟大的灵魂 阅读他的一生,我们不仅会了解这个人,而且将缩短与人性的距离。 本书围绕康托洛维茨,以他的代表性作品《腓特烈二世皇帝》和《国王的两个身体》为节点,交织他那个时代的大事件,以及他所交往的德国海德堡、英国牛津和美国伯克利的知识面孔,讲述了这位伟大的中世纪史学家多彩而戏剧性的一生:他摆脱了思想的桎梏,成为世界ji的大师,在行动和思想上投身时代,以及发表他zui受赞誉的惊世之作 《国王的两个身体》。 作者勒纳耗费二十余年,致力于为传主提供一幅全面的画像,不仅深入康托洛维茨的思想,还对他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予以了准确而细致的刻画,不仅使读
已故思想家顾准生前有写日记的习惯,本书收录了他生前的三本日记:一本是1959年10月至1960年1月下放河南商城监督劳动时的日记;一本是1969年10月至1971年9月下放河南息县学部五七干校的日记;还有一本是顾准1972年10月到1974年10月在北京读书和生活的简单记录。这三本日记,虽然只是顾准生命长河中三个片断的记录,蛤对于研究顾准思想的发展,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从多方面提供了顾准思想形成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
已故思想家顾准生前有写日记的习惯,本书收录了他生前的三本日记:一本是1959年10月至1960年1月下放河南商城监督劳动时的日记;一本是1969年10月至1971年9月下放河南息县学部五七干校的日记;还有一本是顾准1972年10月到1974年10月在北京读书和生活的简单记录。这三本日记,虽然只是顾准生命长河中三个片断的记录,蛤对于研究顾准思想的发展,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从多方面提供了顾准思想形成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
本书包括三部分内容: 部分是金先生晚年撰写的回忆录,共49段,内容涉及金先生的生活经历和治学道路、他同时代的朋友们以及他个人的爱好和情趣等。 第二部分是金先生的朋友、同事、学生和亲属对他的回忆,共40篇,涉及到金先生的思想、工作、生活、婚姻、情趣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有许多事情是鲜为人知的。这些文章写于1982-1993年间,除少数几篇外都是专为本书撰写的。因此,也是都是次公开发表。 第三部分是金岳霖传略,收录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将有助于读者对金先生的生平和思想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中国的中古时代是有名的、混乱、黑暗的时代。这个时代对文人来说,是危险的,绝望的;无论才华和生命都无足轻重。然而,地狱开出了“恶之花”。像嵇康、阮籍人物,即以他们不同的抵抗方式,或者积极,或者消极,显示了各自独立的存在。
本书正文共有六部分: 第一章,《傅斯年的早年生活》,介绍傅斯年的成长历程,包括在北京大学的学习,及其与新潮社、五四运动的关系,这些为他日后学术思想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新历史学派的形成》,介绍傅斯年在伦敦和柏林的学习,实证主义、自然科学、心理分析及比较语言学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回国后,傅斯年建立了史语所,集中了一批中国学术的精英,如陈寅恪、赵元任、李济等,展开学术研究工作,史语所成为傅斯年们的舞台??; 第三章,《走向中国文明多元起源论: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作者向人们展示了上个世纪史学家们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探讨,傅斯年打破了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单一体系,形成新的多元文明起源论,代表著作是《夷夏东西说》(1935年),并重新描绘出古代历史的画卷。王
这辑文选从一个有限的侧面反映了九十年代以降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和认真探索。如今许多人在一种怀旧的气氛中回忆八十年代,也常常有人将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加以对比,说明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和思想热忱。然而,我们的“小小十年”真的那样贫乏吗?这是剧烈转变的时代,这是一个常常让人感到困惑的时代,但这也是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真诚地投入思想探索和社会实践的时代。相较于八十年代对于西方的崇敬,这个时代的思考中渗透了新的文化自觉;相较于许多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颓败,中国的知识分子力图重整思想的旗帜,建立批判的阵地;相较于过去时代的声调相对单纯的讨论,这个时代的思想空间容纳了更为丰富和多样的声音。这套小小的精选集是一个深刻改变我们社会的大转变时代的见证,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中勤奋探索的侧影。我
《北京大院记忆》43篇回忆文章的作者,均为在大院生活过的“大院人”,他们朴实的文字,反映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些文章不仅仅是私人回忆和对青春的感怀,也是对1949年后新北京城市文化的一次梳理与记录。本书中的文章曾经在《北京晚报》陆续刊载,见报后,编者接到了众多寻找大院发小儿的电话,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从小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内,大院子弟之间的友谊也因此深厚而持久。
这本《微光处处——8位社会工作者的心路历程》,由不同背景的社工参与写作。 除了广泛的地区和社会差异之外,有些人已经从事社会工作超过三分之一世纪,也有刚毕业不久的社工;有些人在高度职业化的社会工作场景里工作,也有人仍在探索社会工作的定位和角色。作者们任职的单位也非常多样化,有在社区组织、服务机构的实务最前线的,也有在学院搞教学和科研的;有的人投身社会工作服务的场所,也有人在别的专业主导的第二场所里工作。由于不同地区的职业化过程不一样,引致彼此对社会工作的角色、定位、专业活动范围和性质持有不同的看法。每位作者谈到的是自己的故事和看法,虽然都能够反映社会工作的一个方面,但并不代表社会工作者整个群体。我们深切体会到,现阶段在中国界定什么是社会工作、谁是社工,本身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我们
《晋冀鲁豫根据地历史丛书·邯郸历史上一位具有特殊经历的人物:老敌工张怀宣》一书真实、生动和全面地记载了张怀宣艰苦卓绝、舍生忘死、充满革命英雄主义情操的战斗历程和豪情满怀建设社会主义的光辉业绩。在他五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在戎马倥偬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工作和生活环境相对稳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赤心不改,即使身处逆境也无怨无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将毕生奉献给了党的事业。张怀宣同志和邯郸其他老一代革命者正如岳歧峰同志所言:“对于邯郸这座城市的革命和建设是开创者和奠基人,在邯郸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胡适传记三种》的写作目的在于使国人了解胡适先生的人格、事业、著作、贡献,以及他的精神的思想学问。本书对推动传记文学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胡适传记三种》一共收入了胡不归、毛子水、吴相湘这三位作者对胡适的有关传记。读者可以看到,他们所写的胡适传记,始终恪守“无征不信”的古训,师承胡适的衣钵,遵循胡适有关传记写作的教导,努力做到胡适所期待的“纪实传真的境界”,他们在字里行间还蕴涵着对胡适怀有那种只可意会不可明言的微妙感情,使人感到其恩师的可敬可亲。本书还收集了关于回忆胡适为人处世或为胡适辩解的文章,这些文章,记叙具体,语言朴实,虽只是一枝一叶,但其内涵,耐人咀嚼,值得深思。读来觉得亲切感人,真实可信。这不助于对胡适人格思想的深入理解,为后人提供一面明晰的镜子,也
本书为香港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合作,把现存于该所图书馆的胡适私人照片选辑成册,其中大多是未发表的珍贵照片,补充了胡适日记及手稿的不足。本书以文字及大量胡适与朋友的照片,记录了胡适从青年开始的经历,同时也展示当年的社会变迁和文化气息。 ??? 1. 本书所收胡适私人照片大多是未发表的珍贵照片,补充了胡适日记及手稿的不足。 ??? 2.这批照片的价值,已经跳出胡适个人资料的范畴,涵盖了中国变革最激烈的半世纪,地域上也横越、国外,可说是一部另类的中国近代史。 ??? 3.本书辑录的照片拍摄于1904-1948年,正值胡适在文化界及外交界最活跃的时期。以胡适社交圈之广阔,不少文化界或政界的名人都曾与他合照或向他馈赠纪念照片,其中不乏在近代史上极为重要,但却鲜有照片留下的人物,书中所收照片生动地展现了20世纪
《王羲之传》深入历史,为你全景呈现这一“中国历史上真正的贵族时代”。 魏晋时代,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有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魏晋名士多疏狂放达,行为怪诞,王羲之尤甚,其坦腹东床、以书换鹅等奇闻逸事可谓妇孺皆知。《王羲之传》从人文视角进行感性描述,为你还原一个特立独行又心怀天下、恃才傲物又谦顺博雅的王羲之。
焦竑是明代后期的学者、思想家与文章家。他祖述阳明心学,反对程朱理学,反对思想僵化,以为学者应该独立思考,持独立见解,扫除古人陈腐旧说,开辟全新的思想境界,“辟取自己胸中一片乾坤”。他支持晚明反礼教=反传统的,具有战斗精神的思想家李卓吾。焦竑是明代王学思想革新运动左派学者队伍中的一位杰出的学者,后起之秀。他著作等身,以博学多闻而著称,在文字学、古音学、历史学、文献考据学等等实学研究领域中有显著的成就,在明代学术史与思想史上有较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