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如何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这两个问题是学校和教师普遍关注并不断求解的问题。《教学相长:特殊教育需要学生与教师的故事》是海淀区融合教育的掠影,一个个故事呈现出一个个鲜活的活动场景和教育教学片段,是区域融合教育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份珍贵回忆,同时对各地融合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的借鉴意义。
《马相伯画传》描绘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之一,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先生的一生。马相伯先生不仅见证了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的百年动荡,而且致力于救亡图存。他一生立学,欲振兴中华,在世间留下了追求至善的言行楷模。
《百名心理委员访谈录》是一本反映心理委员心路的书。詹启生老师带领他的团队面对面结构式地访谈了125名做了4年心理委员的同学,了解他们4年心理委员生涯中的酸甜苦辣,全景式地展现心理委员的工作,为我们深入了解心理委员提供了一份宝贵资料。
葛剑雄修订了此前曾经面世的《谭其骧前传》《谭其骧后传》中若干错讹,根据近年出版的《顾颉刚日记》《夏鼐日记》等新资料增补,收集参考谭其骧日记、书信、文稿、照片和大量资料,由谭其骧弟弟亲自审阅部分初稿。葛剑雄遵照恩师谭其骧嘱托,“求是师求真”,客观记录事实,公正发表议论,为传记能尽可能真实作努力。本书经十五年补充完善修订,客观记录事实,真实还原一代学人形象。
本书是国内*部全面介绍私立时期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博士的传记性著作。作为一位出生于新加坡的海外华人,林文庆博士全程主掌私立厦大16年,为厦门大学赢得了 南方之强 的美誉,但因种种原因,尤其是鲁迅对他寥寥数语的负面评价,致使林文庆博士,成了中国大学发轫史上一个无辜的牺牲品!为了不使历史有负于先人,本书以大量的中外文献史料为依据,力图拨开团团的历史迷雾,吹去层层的政治浮尘,重新向世人诠释林文庆博士那富于传奇性的悲剧人生,使一个爱国者、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的崇高形象昂然矗立于人们的心中。本书集学术性与资料性于一体,再加上林文庆博士那曲折、传奇般的丰富人生,令读者掩卷之余,也必会感叹:虽然造化有时的确会弄人,但毕竟,历史还是不会欺骗好人的!
中外教育历史上有系统和严密的教育思想体系的教育家的出现,大致都在距今二千多年前,即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也是诸子百家各具特色的教育思想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秦汉以后,随着“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推行,儒家的教育思想在整个封建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由于西方教育思想的不断输入,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出现了以蔡元培、陶行知为代表的一批学贯中西的教育家。由此,我们分“先秦时期”、“封建社会”和“近现代”三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选择4位著名教育家,来展示中国教育家的风貌。而对外国教育家,也是按照历史的进程,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阶段,选择10位著名教育家,来展示外国教育家的风貌。本书在编写过
陈立群,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杰出代表,曾荣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2019年中宣部授予其“时代楷模”称号,2021年,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优选个人、全国很好共产党员。躬耕教坛40余载,当校
《父亲长长的一生(修订本)(精)》是我国著名编辑出版家叶至善先生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叶圣陶一生事迹的传记,本书为读者写出了叶圣陶这位睿智而智慧的老人不平凡的一生与中国命运紧密相连的经历,把近一个世纪波澜起伏的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娓娓动听,特别是与叶圣陶相知相交的朱自清、郑振铎、茅盾、丰子恺、周作人、胡愈之、夏?尊、俞平伯、冯雪峰、丁玲、老舍、巴金、冰心等20世纪中国文坛上的名人逸事生动有趣,让人看到一位大家的人生风采。本书的优点在于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物的传记,从书稿丰厚的史料和独具一格的顺序描写中,读者可以看到中国新文学史的发展及其重要事件,看到叶圣陶带动和影响了中国新文学创作的为人生和写实的风格;可以了解20世纪初叶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基础教育的状况和教育工作者的探索,看到叶圣陶对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