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七十年人生回首:一名高等工程教育工作者的回顾》作者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退休教师,他在清华大学生活了清华大学生活了70年(1949年-2019年),为纪念和感谢清华大学的培养以及对清华大学的情怀,作者编写了这本文集。书中主要叙述七十年以来作者在清华求学、执教、求索、退休生活、居家并参与承办叔蘋奖学金的回顾、总结和收获,尤其是在这些历程里认知和感悟到人生的意义。
熊贤君编著的《晏阳初画传》以画传形式生动地记述了饮誉中外的平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与实践家晏阳初(1890-1990)。一不同寻常的百年人生,根据其活动轨迹划分为刻苦求学、法国服务华工、推行平民识字运动、开展定县实验、创立乡村建设学院和走向世界等时期,每一时期都收集到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晏阳初为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辛勤奉献的伟大精神,高山仰止,景行景止的高尚人格。
陆九渊是我国南宋伟人思想家、教育家,朱明理学“心学”的开山鼻祖,江西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江西金溪县人。《陆九渊故事》是一部陆九渊传奇人生、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的通俗读本,由专门研究陆九渊的研究机构——金溪县文化研究会编撰,故事的可靠性和可读性自不待言故事以“心”为主题,分为“童年之慧心”“少年之悟心”“青年砺心”“中年之洞心”“老年之归心”等五辑,137个小故事,每个故事既单独成篇,又共同勾勒了陆九渊的人生全貌,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了解这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辉煌人生。
本书挑战了一个人云亦云的概念:马可·波罗是位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人,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者通过对《马可·波罗行纪》展开细致入微的文本分析,从行程路线、记录内容、叙述语气、使用语汇等方面,对《行纪》的真伪加以讨论,并结合中西方蒙元时期史料,以及威尼斯中古时期档案记录等等宝贵资料,对马可·波罗及其家人的真实生活加以推演考证,非常精彩地论证了马可波罗其人、其事迹的可靠性问题。
本书记录了陈白桦爱舞蹈、爱事业、爱孩子的心路历程,记录了她与小伙伴艺术团、与孩子们的感人故事,更记录了她作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独具特色的教育风格、授艺育人的教育成果、师爱荡漾的教育情怀,呈现出一个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的校外教育工作者形象。
孙佩苍,曾任东北大学教授、里昂中法大学校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民国收藏家。旅欧期间凭一己之力搜购了包括库尔贝、德拉克洛瓦、苏里科夫作品在内的大师原典,徐悲鸿是其至交好友,吕斯百王临乙以师相称,于1942年在成都举办画展期间离奇猝死,从此在历史中消失,大量藏品也不知下落。六十余年后,孙佩苍的孙子孙元开始寻找祖父的踪迹,写成此书,这是湮灭的家族史,也是美术史上一段终见天日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