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尚未出名、李白还在蜀中, 王维早已名噪京华。 他是盛唐的浪漫与风雅, 诗中有画,诗中有禅。 然而, 从踌躇满志的多情少年, 到空灵淡远的世外闲客。 人生就是一场与命运的殊死相搏。 宦海的起伏,情谊的失落, 伤了人心, 却平添了诗境的禅意。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 《人间是清秋--王维传》由毕宝魁著。
作为中国历代文人从政的标志性人物,苏东坡的文章虽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 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也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在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所讲《苏轼》的基础上增订润色而成。对一代诗人苏轼那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进行了精彩的讲述。 苏轼的诗词成为我们滋养、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成为我们提升寻常生活趣味的涓涓溪流。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其中蕴含着苏轼怎样的人生况味?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横空出世,以他的天才、灵动,他的超逸、多情,为后人留下一笔笔精神财富。然而,这些令我们着迷的诗句究竟是如何写出来的?其中又蕴含着苏轼怎样具体的人生况味?千百年来,苏轼如此受到人们的喜爱,他的人格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本书为康震教授在《百家讲坛》所讲《苏轼》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对苏轼这样一位文化巨人的传奇人生进行了精彩品读
在20世纪里,像安德烈·纪德这样有巨大影响的作家是不多的。他早期的创作和思想曾受到象征派的极力称赞,后又为信徒和唯物主义者所追随。20年代,他因为公开主张,为许多青年所崇拜,也遭到文化界人士的攻击。他的严厉的新教家庭出身和纵欲放荡生活形成了鲜明对照。之后,他一度对共产主义产生了兴趣,并对社会主义苏联给予高度评价,从而被邀请访问苏联。然而,他的《从苏联归来》一书却又真实的观感记录和对当时苏联社会的批评,在国际上引起极大反响。
本书原著为英文,作者回顾其一生文学之路,忆起了启蒙他鬼与性的湘潭家乡,以及随后往北京就读中学,从西南联大毕业后到云南边陲担任土司秘书,协助土司进行现代化改革的有趣经历。作者1943年赴美,获得耶鲁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后,以写作为生。他自述在坎坷起落的人生旅行中,有三次难忘的幸运:首先是因短篇小说《禁币》得奖而获得移民许可;而后由于一位老人于临终前在《花鼓歌》原稿上写下“可读”二字,作者与《花鼓歌》就此登上百老汇舞台;继而在黄宗霑所主持的读书会上认识了他的夫人乔伊斯。跟随他几丝怀旧情愁的追记,我们看到一位华裔作家,如何在他乡挣扎沉浮的岁月里,从现实世界中产生艺术创作的热诚,并以其轻松诙谐的笔调,勾画出异种文化的交流与好莱坞的万象。
回眸大陆赴台文人,飘零命运中的悲喜遭遇几乎被遗忘胡适归台定居晚景凄凉,叶公超事业失利寂寞终年,梁实秋教书研究翻译恋爱,林语堂抽烟饮茗写作幽默,台静农歇脚台大传承文化,刘心皇处身官场潜心学术,郑学稼当面顶牛蒋介石,胡秋原不怕除籍国民党,谢冰莹叶落归根,林海音不屈抗争,纪弦是否大节有亏,余光中是否向当局告密,孙陵怀才不遇爱管闲事,柏杨九年牢房五次婚姻……这些赴台文人的处境,他们曲折的命运,在内地出版的各种文学史中,因资料缺乏而语焉不详。本书依据丰富的第一手史料,同时配有六十余幅历史老照片,为这一飘零群体造像。
苏东坡年少中第,扬名天下,仕途之路却走得非常艰辛。他的清醒与坚持,导致他被困于党争,频遭贬黜。他的一生如熊熊烈焰,带来生机和温暖,也焚毁丑恶与伪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用贬官的经历总结自己的一生。这是饱含无奈的自嘲,但在这背后,却是隐藏不住的豁达和幽默。即使到儋州时他已年过花甲,甚至还备了棺材同行,仍能自得其乐……每一次被贬,都令他的心灵之花又一次灿然绽放;每次人生的低谷,都是他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提升的崭新起点。林语堂自言他笔下的苏东坡只是一个伟大心灵偶然留下的足迹,真正的苏东坡是游荡在星宿间幻鸟般的灵魂。文章虽尽量用白描手法,却毫不掩饰对苏东坡深深的个人情感。在这里,你体会不到所谓的文人相轻,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林语堂对苏东坡穿越时空的缅怀,是天才对天才的仰
他是中国武侠小说宗师之一,他放荡不羁,嗜酒善饮,可偏偏有着最孩子气的热血情怀。在他的世界里,酒会沸腾,笑会飞扬。 在感情的世界里,他多情,也无情。他真心而来,率性而为,真实得像是我们身边的一位朋友。在慕成雪著的《古龙传(我有一杯酒足以慰风尘)》中,你仿佛走在江湖路上与他相逢,与这位传奇人物携手走上一程,饮上一杯,高歌一曲。 此外,本书还精选了部分古龙的散文,让读者感受古龙的多面才华。
本书以史家直笔、以贯串群像烘托主体的方式还原历史叙述中的韩愈形象,其本身也是熔铸百书、别出机杼的宏文。在对韩愈诗文本体进行研读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比较同侪、穷讨其源、竟别其流等方式来凸现。以韩愈为中心,以贯串群像烘托主体的方式还原韩愈的形象,辨析韩愈著述及其价值,借此勾勒古文发展之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