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 王尔德的一生 就像他的智慧一样 充满了悖论。他既是 名人文化 的早期倡导者,也是其受害者。他的成就经常被人低估,他的成功遭人摒弃。他深藏喜剧天赋,却奋力创作悲剧。他是一个毫不掩饰的势利小人,却乐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他装出一副纨绔子弟的鄙夷神情,却常常做出大度的善举。他虽然婚姻幸福,却狂热地喜欢上了男人,并因此在事业的顶峰给自己带来了灾难。他蔑视权威,却诉诸法律来维护自己对阿尔弗雷德 道格拉斯勋爵的爱。他喜欢与时尚人群为伍,去世时几乎无人陪伴:下葬时只有十几个人伫立墓旁。马修 斯特吉斯利用过去三十年曝光的新材料 包括新发现的信件、文件,以及诽谤案审判的完整笔录,从历史学家而不是文学批评家的角度,力图让王尔德 回到他的时代和现实 。
米沃什是享誉世界文坛的波兰作家、诗人,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这本传记巨作中,作者安杰伊 弗劳瑙塞克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米沃什本人及其所处时代的生动图景,同时也提供了理解其作品的丰富语境。弗劳瑙塞克追踪了米沃什个人的奥德赛之旅 经由立陶宛、波兰,到法国,再到美国,后荣归波兰克拉科夫,终老于此。作者花十年时间写就这部米沃什标准传记,无论深入程度还是厚重程度均在目前米沃什生平及作品研究专著中首屈一指。这本传记基于大量的访谈资料而来,同时大量引用米沃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收有四十张珍贵资料照片,图文并茂。译者系波兰语译者,直接从波兰语再现了传记风采,也展现了米沃什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本书为中华礼藏礼制卷总制之属第四册,主要为《政和五礼新仪》的点校。《政和五礼新仪》是北宋末年编成的重要国家礼典,该书编撰过程是,首先主要利用了中晚唐的典籍对历代礼仪沿革进行了梳理,然后在熙宁、元丰学术的指导下,由徽宗皇帝为最终的是非裁定者,对历代礼制的歧异进行了评判,最后制定了标准的文本,就是《政和五礼新仪》。《政和五礼新仪》体现了徽宗整顿礼制的决心和当时的学术取向,也体现出北宋晚期的礼学知识结构相对唐代而言发生了重大变化。它还标志着宋代国家礼仪真正的成熟。
本书为中华礼藏礼制卷总制之属第三册,主要为《太常因革礼》、《大金集礼》的点校,共分150卷。《太常因革礼》为欧阳修、苏洵参与编纂的宋代礼典,共一百卷。《续资治通鉴》卷六三英宗治平二年九月辛酉:“提举编纂礼书、参知政事欧阳修奏,已编纂书成百卷,诏以《太常因革礼》……”《大金集礼》,四十卷,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 年)礼部尚书张暐等所进,包括尊号、册谥、祠祀、朝会、燕飨、仪仗、舆服等门,分类排纂。
她是备受宠爱的江南闺秀,她是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却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光阴,守护着荒野大漠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她却说,我其实也想过离开。然而,在每一个荆天棘地的人生路口,她都选择了——坚守。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首度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师从宿白、苏秉琦等考古名家的青春求学往事,与终身伴侣、武汉大学考古系创始人彭金章先生相濡以沫的爱情诗篇,五十多年坚守大漠、守护敦煌,积极开展靠前合作,以高精科技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动人故事…… 本书定制收录了一批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展现这位传奇女性的志业与爱情、困境与坚守,解读敦煌艺术崇高之美,历数百年敦煌学研究的筚路蓝缕,披露莫高窟“申遗”及“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本书是朱自清传,记录了朱自清的一生。 “朱自清”这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 他要以乐观的心情,去迎接美好的未来,以有限的生命去作最后的斗争。 他却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光明与黑暗交替时节,匆匆地走了。 生命的价值并不会被死神的阴影所淹没。 有的人能生命,就因为他活在人们心中,长在人们的记忆里。 本书是朱自清传,记录了朱自清的一生。
这是一本记人纪事的书。作者在业医之余,兴趣广泛,交游广泛,藏书多,见识多,文笔勤,往往能将自己的游历和见识水乳交融地融为一篇通俗而又耐读的文章。这本书就是讲他的交游的,主要涉及中国现代史上文化界、实业界的几个重要人物:章太炎、刘半农、胡适、杜月笙、秦瘦鸥、陈光甫、董浩云、张宗昌。或综述一个人的一生,或重点记述某人的一些大事,更为珍贵的是,其中收录了章太炎先生被困北京时期的84封家书。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纵横开合,妙趣横生,人情、世故、学问、文采兼备,读之如饮醇酒。
香港室内设计大师梁志天先生的近期新专著,其拥有30余年的从业经验,设计了很多精彩的很好作品,书中集中展示梁志天近些年的设计作品,用精美的图片及简洁的文字向读者展示其中的精髓。梁志天先生为香港十大很好设计师之一,其设计水准得到业内普遍认可,也有很多设计,书中由梁志天先生自己挑选出近些年的经典设计,必将受到读者的欢迎。
许多在人们看来本为平常的说法,经杂文家一分析,竟是无法回答的问题。如大家经常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邵先生曰:“其前提须是在法律面前,我们面对的是法律吗?”关于教育,许多人赞扬“希望工程”,邵先生问:“我们的希望就在这里吗?”对于关乎人命的“可杀可不杀”,邵先生说:“这一命题本身就包含了极大的随意性,不是基于某行为主体是否犯了依法该杀之罪,而是取决于其罪行以外诸多因素的考虑。”对说假话问题,邵先生说:“毛泽东多年前就言之谆谆,说‘假话一定不可讲’,但后来竟一度闹到全党全民全国说假话,至今后遗症不绝。”此等杂文,教人读来没有一点儿轻松之感,却又放不下,要一口气读完。那篇《不再作反腐文章》,我反复读了好几遍。他说:我在1980年写过一篇《论贪污与反贪污》,至今已整整10年。把这10年来我所写
屈原是“中国一个伟大的诗人”(毛泽东),是“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梁启超),是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郭沫若),也是中国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受怀王稚子子兰及靳尚等人谮毁而革职。顷襄王时,屈原被放逐,他无力挽救楚国危亡,又无法实现政治理想,遂投汨罗江而死。屈原的政治生活虽然是个悲剧,但作为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了《离骚》《天问》等二十多篇不朽的诗篇。这些诗篇是中国文学宝库的珍贵遗
无
他的一生,难道没有在后世不断重演么?他,曾经是未来皇室风头劲的人,他被上下看好,极为得宠,然而,他终究过于得意自负,低估了自己的对手,败局已定。他夺权前夜的几步棋尤其下得仓促、凌乱、荒唐而无力,后他保住了性命,却落得偏安一隅,胆战心惊地过完了他短暂的一生。《中华名人传:曹植传》,告诉你一个复杂政治背景下的一个单纯的曹植,告诉你权力的夺取不取决于你的才华和能力,告诉你,为什么文人常常会变成政坛上的傻瓜。《中华名人传:曹植传》文字极为细腻、凄美,读来令人掩卷悲鸣。
《曹雪芹传》是著名学者周汝昌先生有关红学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该书既反映了曹雪芹祖辈与清朝皇族的各种联系,也表现了曹雪芹凄苦曲折的一生,同时还描述了《红楼梦》成书的过程,生动翔实,故事性强。《曹雪芹传》对曹雪芹这个人物本身进行系统深入探讨,从曹雪芹这个“圆心”出发,不断伸出半径,延伸到他的整个家族和他所处的整个时代背景,浓化对曹雪芹思想、人格和艺术追求的渲染。
《历史上的译者》是国际翻译史研究界50位专家学者跨越半个世纪集体努力的智慧结晶,它将译者置于翻译史研究的中心地位,开辟了翻译史研究的新视野。 本书所涉内容非常丰富,并通过新颖的视角串联起来。从时间跨度来说,从古埃及的译者到21世纪的翻译技术都有所涉猎。从空间广度来看,从欧洲到亚洲、非洲和美洲,几乎遍及世界。同时,对一些重要的译者群体或译者个体,不同章节从不同角度谈及,前后呼应。译者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由此得到较为立体的展示。 本书英文版于1995年首版,2012年出版英文修订版,拓展并更新了内容,纳入了历史学、翻译研究、文化研究、后殖民主义研究等领域的新理论进展,中文版即是在此版基础上翻译而来。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 诗剑风流——杜牧传》 这是一部个性鲜明,融汇了作者独到的见识和心得体会的人物传记。作品对杜牧作为晚唐两大杰出诗人、文学家之一的历史地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定位准确,评价中肯;对杜牧的显赫家世,饥饿、贫穷少年生活,文学创作上的崭露头角,“十年一觉扬州梦”的幕府生涯,“三守僻左、七换星霜”的刺史岁月,以及回京任中书舍人的经历,都做了真实、清晰、细致、生动的表现。在人物性格方面,作者力求多方位展现,使杜牧这一人物在作品中有血有肉,饱满生动。
《文天祥年谱》是一部关于文天祥生平的编年体资料。全书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为纬,全面地记叙南宋名相、爱国英雄文天祥的生平大事及其从容就义的心理历程,展现文天祥光辉而的一生。为赣文化乃至宋文化的爱好者及其相关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提供一部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资料。
爱默生从1820-1875年,即从17岁至72岁保留有非常完整的日记。爱默生曾把他的日记称为“储蓄银行”。这一储蓄颇丰的“银行”,为他日后写出一篇篇绝妙佳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这本日记精华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和评论家勃黑斯·佩甲从爱默生浩繁的日记中摘编出来的。其中除对自然、季节、旅行中的景观的生动描述,他和霍桑、梭罗等朋友的交往,对名人的印象等记载外,更重要的是他对阅读,思考和诗歌散文创作的关注,对内心的反省和对灵魂的探索的经历。因而,读者完全可以把《爱默生日记精华》当作他浓缩的传记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