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代“评剧皇后”,连周总理都说“三天不喝茶,不能不看新凤霞”; 她,又是一位前卫女子,这辈子干的*前卫的事当属追求“戏剧神童”吴祖光,“霞光恋”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她,终其一生都在与黑暗和庸俗的旧世界决裂,又用炙热的感情歌颂新生活…… 她就是新凤霞,在她去世十九年后,这部辗转于中国台湾、美国的手稿,终于重新展示在我们面前,这既是一代评剧皇后的传奇自述,又是一部三四十年代的老照片。
这些文章,有的记录了新凤霞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有的是和她同一时代的老艺人的悲惨遭遇,也有的记录自己的家庭和演戏经验。她对过往的记录是含着眼泪在说故事,这些故事几乎篇篇都是对旧社会的控诉。文章都是从生活中来,记事清楚,具有女性温柔细腻的观察,故事外表宁静,内心从容不迫。 新凤霞著的这本《美在天真(新凤霞自述)》是一位淳朴美丽又历经坎坷的绝代佳人,用善良纯真的本色和独立自强的人格,在传奇的故事中,告诉我们“美”的模样。 一部个人生活史,却无意间记录下新旧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赵丹自述》系是“大象人物聚集书系”的姊妹篇。二者有同有异,相同的是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不同之处在于所选择的人物不再是被他人聚集扫描的对象,而是一个叙述的主角,向读者讲述自己人生的艺术追求。与“聚集”相比,这种现身说法也许更让读者感到亲切。
本书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丛书” 之一种。对马桥手狮舞的历史、样式、发展及现状做了深入的研究。
每年年底,我们都习惯性地、负责任地回顾一下刚刚过去的一年。今年,我对过去的时光多回眸了几眼、多回顾了些年。1949年以前,我国只生产了1676部电影故事片;从新中国成立至2013年底,生产了故事片8302 部,共9978部。也就是说,我国至今共有近万部国产电影故事片。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中,、全国电影故事片年产量在100部左右徘徊了几十年,偶尔哪年多点儿,也没到200部。突然,在2004年,年产故事片超过了200 部,接着一路飙升,直至2013年年产故事片达638部。这是世界数量级。再看电影票房,泱泱大国,13亿人口,全国电影票房在100亿元以下也徘徊了好几十年,年票房只有几亿元。突然,在2010年,全国电影票房突破100亿元大关,之后连年增长,至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已达218亿元,又是一个世界数量级。如今,中国电影已是世界电影生产大国,世界电影票房
《论电影艺术》介绍了影片的摄制组织、拍摄过程和技术要素及影片的摄影技巧、音乐问题、演员的表演技巧等。
在各门艺术中,没有什么比音乐更能直接地打动人的内在情感;在人类生活中,也没有什么比音乐更能生动地表达人的心声。在欢乐时,音乐以它优美的旋律、动听的音响把人们卷进如痴如醉、激荡亢奋的情绪之中;在忧伤以亲切的抚慰和自由的解脱;在孤独时,也唯有音乐最真诚陪伴着人们跨越世俗的隔膜,度过悠长的黑夜……音乐是生活的美酒,是命运的花朵,失去了它,人生就丧夫了基本有诗意和浪漫。
常香玉的形象可以用许多故事阐释,她用自己的一生创造了一部的传奇。她的许多故事都能感人肺腑,动人心魄,听了让人真正得到做人做文的启迪。有关她的故事很多很多,有些在老百姓里已经流传很广——在河南生活,在中原生活,在中国生活,你不可能听不到关于常香玉的故事。 常香玉用自己光辉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一起来讲常香玉的故事,继承和发扬光大常香玉的品质,使中华民族的基本素质得到提高,为世界的当代文明建设做出贡献。这本书,或许在我们想走近和了解常香玉、怀念和学习常香玉的时候,能给大学提供一点可资借鉴的材料。
本书对百年中国电影的足迹进行了梳理,前半部分侧重于评述中国电影产生的启机,电影与社会的关系,电影剧作家、电影作品及内容形式的演变与得失;后半部分分专题讨论了夏衍、蔡楚生、汤晓丹、桑弧、孙瑜、费穆等电影人的理论与实践成就。书中配有诸多人物与剧照插图。
《个性与共性:中美电影文化比较研究》章从理论的高度分析阐释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使电影制作方法正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的状况。尤其是数码科技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审美方式。第二章追踪了新近出现的新锐美国电影群体,他们的个性风格与创作取向。他们以新颖的政治,社会美学价值,独立的电影精神和政治倾向,边缘人的姿态,暴烈的语言试图在好莱坞这一电影霸权的王国中寻找一条崭新的道路。其他章节从经济、社会的不同层面分析了90年代以来好莱坞对全球大众文化和电影市场形成的关键效应,揭示了他们采用的一系列新的成功的经营模式和策略。此外,还重点分析了高科技时代的美国电影形态,我们的研究涵盖了变化中的世界电影文化环境;数码科技时代的新电影制作和电影观念;数字电影风格形成的特点。最后部分将
李白、杜甫世称“大李杜”。其实他俩并不一样,就好像京剧届的杨与梅、梅与余、梅与周、梅与程,甚至包括梅与盖。这些伶人,都可以视为梨园的“大李杜”。 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世称“小李杜”。论才情未必输于李白、杜甫。可惜生不逢时,再不能依傍时代风云抒写气吞千古的华章了。 今天活跃的梨园名伶,别怕被称为“小李杜”。其实,“小中有大”——戏曲的“宋词时代”,举许就在其手上成为现实呢?
《蛤蟆的油》内容简介:日本民间流传有一种蛤蟆,外表特别丑,将其放在镜前,蛤蟆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样子,就会吓出一身油。这种油是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成为大师后,黑泽明回首往事,自喻是一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 童年时代,他是爱哭鬼,以“少年剑士”自居,却被别人称为“酥糖”;入学时脑子不灵光,被远远安排在教室一角,立川老师启迪他生出自信,结束蒙昧;意外跨入电影界,找到真正想干的工作,他全心投入,一拍成名。《蛤蟆的油》不是一代电影大师黑泽明站在俯瞰众生的故事,而是他讲述如何积攒实力,从山脚一步一步攀向山顶的往事。 海报:
本书是“键盘现和声教材”丛书之《钢琴演奏基础训练》,该书是专为卫星电视师范音乐专业学员开设的,是中师钢琴课程的继续。该书共分20课对钢琴演奏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钢琴的弹奏方法、识五线谱的方法、技术训练、踏板的运用、练琴方法等)作出了详细的介绍,旨在帮助读者树立有关钢琴演奏方面的一些正确的基本概念,也可以帮助小学音乐老师提高自学能力。
《大学摄影教程/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内容全面、图文并茂,将理论常识和实际操作经验相结合,讲解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大学摄影教程/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类“十二五”规划教材》适合高等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摄影课程教材使用,也可供摄影爱好者作为参考书。
文学剧本是用文字方式来向我们讲述故事,而分镜头设计实际上是导演在对文学剧本理解与构思的基础上,将未来影片中准备塑造的声画结合的叙事内容,通过分镜头的方式诉诸图像与文字,最终形成分镜头剧本。分镜头剧本同时亦是导演对影片的总体设计和施工蓝图。这不单是要对全片所有镜头的变化与连接关系进行设计, 同时对于每一个镜头的画面声音、时间等所有构成要素作出准确的设定。因此,分镜头的创作过程实际上已经是对一部动画片进行了一次初剪。可以说做好的分镜头脚本,已经使影片成功了一半。在实际工作中,分镜头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本书尝试通过五个章节对分镜头脚本设计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梳理。
舒伯特一生不过短短32个年头,创作生涯只有十几年,却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等大量音乐作品。其中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歌曲”。作为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生前备受歧视,死贝多芬并列的音乐大师。 本书以史实为根据,用文学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音乐家舒伯特。
2011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迎来了第20个年头。1992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中国电影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活动改为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至今已先后在桂林、广州、长沙、北京、昆明、佛山、重庆、沈阳、南宁、宁波、无锡、嘉兴、银川、三亚、杭州、苏州、大连、南昌、江阴和合肥举办了20届。为了回顾20年来举办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历史,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办得更好,中国电影家协会编辑了这本《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20年1992-2011》。中国电影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的评奖工作是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最重要的主体活动之一。多年来,根据实际情况和电影特性,中国电影家协会最高权力机构不断对评奖章程进行修改,特别是改变以往的评奖规则,从当年参与《大众电影》百花奖投票的观众中抽取101位观众评委,这
《书圣王羲之》历史时空,演绎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一生传奇经历,揭示王羲之成为中华书圣的奥秘,再现晋人风度、晋字神韵及晋艺辉煌;阐释学书、从艺、为官、做人的道理,以及中国书学发展道路;旨在彰显人性之光与文明之光,以此激励人们弘扬书圣王羲之精神,鎔古铸今,继承创新,出人才,出精品,走正道,努力创造21世纪中国书法艺术的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