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视觉评论家李楠的摄影批评集,分为“自己”“问题”“解决”“我见”几个部分。 李楠的摄影评论思想深刻,文笔犀利,对问题的剖析鞭辟入里,是一本出色的摄影批评集。
《标准舞和拉丁舞技术考级教材》为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的业余爱好者、专业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标准舞和拉丁舞”的考级技术辅导,以及把国标舞、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法介绍给读者。《标准舞和拉丁舞技术考级教材》通过文字与图片示范的形式,以简练、明了、专业循序渐进,并由浅入深的方式为读者提供国标舞、体育舞蹈艺术考级的辅导。《标准舞和拉丁舞技术考级教材》也是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类别在我国的技术教课书,既符合国家文化部《社会艺术考级》的教材要求,也能作为我国院校的标准舞、拉丁舞专业的课堂教材。
《山河令》天涯知己设定集
出现于后朋克时期纽约的“音速青年”,是美国音乐目前很具影响力的乐队之一,同样有名的,还有女主唱金·戈登与同为乐队主创的瑟斯顿·摩尔的婚姻,他们抢先发售缔造了男女双方在乐队中的平等创作关系,成为诸多乐迷的理想。 2011年,两人在二十七年的婚姻之后分手,并由此导致了“音速青年”的解散,公众对此震惊异常。戈登写下这本回忆录,检视自己之前所走过的路途。 戈登追溯了自己在垮掉派氛围的加州所度过的童年。也记述了二十世纪末的纽约景象。那座曾属于安迪·沃霍尔、帕蒂史密斯和卢·里德的城市已经消亡,金钱大量涌入艺术领域,为“音速青年”传奇的登台埋下伏笔。未来,这支乐队又会成为“涅槃”等乐队爆炸性成功的先声。 很后,戈登更以专辑为线索,逐一向启发过她的作家、音乐家和艺术家致敬,为乐迷们提供了无价的细节。 金
在摄影术诞生后的170年里,摄影到底对我们的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什么样的照片才能成为经典?摄影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数码技术出现之后,摄影曾引以为豪的真实性是否依然存在? 本书走访了21位活跃于当今国际摄影界的重要摄影人,包括著名摄影家、评论家、图片编辑、策展人、杂志主编及艺廊总裁。他们以个人经历和心得为依托,回顾了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摄影在技艺和观念层面发生的巨大变迁。折射出当代摄影人对诸种社会问题和摄影现象的考量、反省,以及内心深处对人性的悲悯。通过当代历史“在场者”对摄影的理解及执着信念,彰显出“摄影”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本书立场严谨而不失风格的活泼,语言明净而不掩思想的深邃,视野开阔、富于历史的纵深感和深切的责任意识。作者江融是一位资深的摄影人,他的提问方式地道、尖锐
本书是我国部从整体上认真审视和研究马勒音乐的尝试,它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这部著作研究的重心侧重在马勒音乐的精神内涵方面,性质上偏重于社会学的视角和纬度。这个选题取向和论域是恰当的。作者紧紧抓住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奥社会的特殊情势、艺术思潮及传统文化特征,特别是作曲家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在这人基础上悉心地阐述马勒音乐深层的精神内涵。这也是西方大量的马勒研究文献中,相对比较薄弱的方面。作者在研读了相当丰富的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马勒音乐本身的实际感受、领悟和分析、阐述了他对马勒音乐中所蕴涵的内在精神和意蕴的理解。应该说,这部著作弥补了西方相关著作中在这方面的薄弱和不足,并在程度上深化了对马勒音乐实质的领悟和认识,这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
《中国独立纪录片档案》收录了对吴文光、段锦川、康健宁、李红等十几位记录片创作者与研究者的访谈,以及他们代表作品的介绍,旨在为较少专业背景的人搭建一个了解当代独立记录片作者与作品的平台,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与创作理念。
《齐白石自述》是齐白石老人亲述,由门人张次溪记录,原是请吴江人金松岑为白石老人作传所备的素材。《齐白石自述》编者在原素材基础上,新增了近百幅齐白石的木工、绘画、篆刻、书法作品,以及他的生平事迹等,图文并茂、丰富、立体地展示了齐白石的治学、为人、交友等人生轨迹、艺术追求和精神诉求。
在《永无坦途》一书中,吴冠中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与绘画之路。年轻任性,弃工程而投身艺海,一度沉湎故国传统,一度拜倒西方现代艺术,两家门下转轮来,却不愿当地上地下之走狗,一味竭力探寻属于自己的所爱所思,自己的脚印连成了自己的生命之轨迹。本书还讲述了吴冠中自己的生活、文艺观,其中不少文章都是当年针对现实而发,并引起过强烈反响和争议,亦体现出吴冠中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与良知。此外,书中还展示了吴冠中生平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本辞典共收外国著名音乐表演家词条4280人,所设艺科范围为:歌唱家、演奏家、指挥家。 所收词目的界定,依国际通行理解为:在本艺科有突出贡献者、在该艺科地位显耀或知名度较高者、国际比赛获奖者、创作撰著颇丰者、演出教学成绩显著者、录制唱片磁带者等。 词条一般只取姓氏立目,正文内容为:中译名、西文名、生卒时间、从艺经历。一般只作客观介绍,不作描述性评价。 词排排列以姓氏拉丁字母为序,字字母相同者,以第二字母为序,以此类推。 西文人名、地名一律用拉丁字母拼写。人名、地名的中译,依照通行的《音译表》和“辛华”编《译名手册》确定,凡有定译者和少数“约定俗成”的则沿用旧译。 书中涉及的历史年份一律用公元纪年。 本辞典依据的资料为:各国出版的音乐史籍、名人辞典
本书是对原《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鉴赏》(油印本)、《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教学课件)的全面补充与深化,同时也是专门为中央音乐学院各个专业本科生撰著的专业选修课教材。根据中央音乐学院本科选修课相应的要求(如教学大纲、学历层次),《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鉴赏》在原教材基础上做了较大的调整。譬如,所有章节几乎均做了相应的扩充(尤其在视、听、谱例、讨论、复习与思考等方面)。与此同时,也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的内容来表述每一讲的中心思想。
这是一本研究齐白石艺术的专著。 该书将齐白石一生的艺术实践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通过20幅具体作品对艺术问题进行准确的阐释。事实上,《最后的辉煌:走近齐白石晚年的艺术世界》不仅是对齐白石艺术世界探究,更是对中国画艺术规律的叩问。
《华语电影:理论、历史和美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在华语电影研究方面的精华之作,共21篇,分为理论、历史和美学三个单元。单元探讨的是中国电影和华语电影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对其发展过程中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话题进行了历史梳理与深度阐述第二单元是关于中国电影史的研究,着力于电影历史中的文化、经济、意识形态等问题的系统概括与理论建构,第三单元是作者对个别的导演(群)、影片、类型和明星研究的微观考察。《华语电影:理论、历史和美学》视野开阔,内涵丰富,力求在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上来把握华语电影的内在规律与发展走向,是一本在华语电影研究领域具有开拓与导向意义的学术专著。
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书法家黄苗子先生,将他半个多世纪以来与美术界师友的往来见闻落成文字,论及三十余位艺坛精英,包括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朱屺瞻、李可染、张光宇、叶浅子等。作者不拘体例地畅谈画家的生平、言行、艺术创作、生活轶闻,文字雅畅,描画了现代中国艺术化、发展、融合、流变中的鲜活面孔,呈现了盛名与巨制背后学期的艺术灵魂。不亲身经历这一历史时世,充分体验其中况味且深谙艺理人,难以记述得如此生动、精到。 作者在2000年初版基础上进行了大量修订,重写了有关启功先生一篇以为纪念,并增加有关梁白波女士一篇。插图亦做了精心增补,其中各位师友赠与作者的书画,并大量师友信札,均匀首次与读者见面。
绘画,对于早年的西斯莱来说,只是他的一种爱好。后来,当他的生活陷入困境,绘画开始成为他谋生的手段。西斯莱的作品用笔细膩,色彩相对保守,画面给人优雅温和的感觉,这和他的性格很相像。作为印象派重要的画家,他一生坚持走印象主义道路,但却很少接受印象派绘画中极具主观性的因素。西斯莱坚持自己的艺术信念,并将这一信念贯彻始终。有人认为这是“不思进取”,然而,正是这种“不思进取”使西斯莱慢慢积累了自己的经验,到19世纪70年代,他的绘画成就达到了。但终其一生西斯莱始终没获得应有的重视和评价。
《时间之线:彼得?布鲁克回忆录》是英国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的自传,也是他作为一位艺术家对自己心路历程的回顾和自省。书中讲述了彼得?布鲁克不懈的戏剧实验、他所探究的戏剧理念、他内心的探索、他生命中的各类体验,以及他所经历的人和事如何塑造他和他的艺术。这是所有戏剧爱好者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