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伟大的艺术家马蒂斯的150周年诞辰之际,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策划举办了大规模特展向他致敬,本书即为配合该展览编撰的画册。本次展览除了将蓬皮杜所藏的马蒂斯经典画作悉数呈现,还展出了来自巴黎毕加索国家博物馆、格勒诺布尔博物馆、卡托-康布雷齐马蒂斯省立博物馆、尼斯马蒂斯博物馆收藏的马蒂斯杰作,可谓是史上关于马蒂斯的颇具影响力的展览。因此,本著作也成为了目前市面上关于马蒂斯的全面和重磅的图文画册,可以说填补了中文图书市场的出版空白。(因为马蒂斯、毕加索等现代艺术大师的图片授权费非常高昂,所以之前鲜有出版社授权出版他们画册的中文版。) 马蒂斯与毕加索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两位艺术家,他们的创作改变了现代艺术的进程,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毕加索曾经说: 没有人比我更仔细地研读马蒂斯的作
从里窝那到巴黎,出生在意大利的阿梅代奥 莫迪利亚尼短暂的三十五岁人生往往被人们从三个角度解读:一个在朋友们眼中像优雅王子般的情感主义者;一个自幼都在和病魔抗争却缺乏自制力的破坏者;一个对艺术创新与纯粹抱有勇往直前决心的执着者。 这位巴黎画派领袖生前一直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在他死后,其作品价值连城。伴随而来的是关于他的种种说法不一的传奇与趣闻。褪去种种传闻,反观存世的绘画作品与雕塑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年少时接受的意大利古典艺术训练,同时吸收立体主义、原始主义、象征主义、野兽主义等不同风格,加之以超乎寻常的敏锐以及对人物真实神色的捕捉能力,使这位犹太艺术家成为名副其实的、意大利伟大的现代主义画家,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 波提切利 。 本专著由国际知名美术史学家、国际艺术史学会秘书长蒂埃里
《伦勃朗的眼睛》是一部融合了历史、艺术与人物传记的宏大作品。 西蒙·沙玛以16至17世纪尼德兰波澜壮阔的历史为背景,通过解读荷兰艺术巨匠伦勃朗各阶段的重要作品,向我们呈现了这位绘画大师的天赋之才与起伏生涯:他如何从一个青涩却有着惊人天赋的模仿者,迅速成长为以无语伦比的独创性傲视群英、备受上流社会追捧的博学画师?又如何因特立独行、画风粗野而遭到冷落,以致晚年落寂?他在艺术风格上的持续探索、对自身境遇的淡然,揭示了怎样的艺术理念与追求?他令人唏嘘的人生结局,又折射出怎样的人性弱点与社会势态?作为历史学家,西蒙·沙玛以大量史料为基础,用重要的历史节点勾勒出16至17世纪尼德兰乃至欧洲的社会变迁,并填充生动的风俗起居细节,铺陈出一幅熙熙攘攘、随时代沉浮的市民生活图景。 作为艺术史家,沙玛将视
本书是配合展览同期出版的中英双语图录。内容包括:UCCA馆长前言;巴黎毕加索美术馆策展人Emilia Philippot撰写的展览介绍文章;中央美院吴雪杉教授关于毕加索对中国影响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所有展出作品的精美图片120幅左右。全书分6个主题,全面回顾毕加索创作生涯的前30年。
本书是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全面回顾其电影生涯,分享创意、编剧、拍摄的点滴的艺术自传,书中包含大量从未公开的手稿、分镜、个人笔记等原创素材。每一张手稿都是卡梅隆电影魔法的起点,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从草图到大银幕的创作过程。这不仅仅是一本卡梅隆的个人传记, 是一本关于创意如何 想象界限的艺术之作。它讲述了一个创作者如何在好莱坞这片充满竞争的土地上,不断突破自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让世界瞩目的科幻世界。对于任何一个梦想家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灵感宝典。
杨荫浏(1899.11.10 1984.2.25)先生是著名的音乐史学家、民族音乐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创始人之一,在中国音乐史、乐律学以及传统戏曲、曲艺、器乐和宗教音乐等方面成就斐然。他一生的业绩几乎囊括了中国音乐学各个领域,所涉之处均竖起座座丰碑,是20世纪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音乐学家之一,被公认为学贯中西的一代宗师。 2019年,适逢杨荫浏先生诞辰120周年。11月10 15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文化艺术出版社联合中国音乐学院,共同举办了 杨荫浏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 。此次纪念活动邀请音乐学界乃至其他共通学科的研究学者,在进行讨论并形成文字稿件。这本论文集就是此次学术研讨会的记录,共分 纪念缅怀 专题研讨 和 综述评论 三个版块。收入的文章对杨先生精彩的音乐人生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大师艺术教育经典”是上海市高校教育高地建设项目,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艺术教育设立的重点项目之一。本书为其中之一的《袁运甫》分册,介绍了袁运甫先生的生平事迹,具体包括了:艺术教育的经历与瞻望、谈中西艺术与知识结构问题、大美术实践的丰硕成果等。
时间-影像是怎么突然出现的?也许是在战后,随着电影的转变,当感知-运动情境让位于纯视听情境(新现实主义)的时候。但这种转变酝酿已久,形式多样(小津安二郎,还有曼凯维支,甚或还有音乐喜剧)。 时间-影像不可删除运动-影像,它颠覆附属的关系。时间不是运动的数字或度量单位,也就是说一种间接的再现,运动不再只是时间的直接表现的后果:在那甚至是一种虚假的运动,一种虚假的连接。虚假连接是“非理性分切”的一个例子。运动的电影通过理性分切上进行重新衔接(尤其是在听觉影像和视觉影像之间进行非理性分切)。 电影的影像必然是现在时是一种说法的错误。直接的时间-影像不是现在时,也不是回忆的。它与连续性断裂开来,与心理记忆断裂开来,以便提升到时间的一个种类或一个系列(威尔斯、雷乃、戈达尔……)
郎静山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之一,曾与胡伯翔等人成立中国南方个摄影团体“华社”,并在国际摄影沙龙上取得众多荣誉,其摄影实践在中国摄影史留下深刻的影响。他前半生主要的摄影实践和贡献,都和上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本书收录了林路、唐卫等评论家对郎静山的回顾和评论文章,展示了一百多幅极具代表性的摄影作品,后附作者年表。
安妮?莱博维茨著的《安妮在工作(精)》细致的讲述了她的摄影经历――那些赫赫有名的照片的背后故事。从1974年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辞职到2007年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那具有争议的画像,莱博维茨诚恳而真实的描述了专业摄影师是如何拍摄这一切的。书中记录了精选遴选的90多张经典图片当时的拍摄状态和拍摄技巧(使用了什么样的相机、什么设置,如何照明以及场景设计)。你将随着安妮?莱博维茨的记忆,看到1975年滚石乐队巡演中台上的疯狂和台下的迷茫,被枪杀前的约翰?列侬和爱人小野洋子很后的拥抱,怀孕中的黛米?摩尔全裸着登上《名利场》的封面,萨拉热窝、卢旺达骇人的屠杀,好莱坞明星们充满想象力的奇幻秀……这些照片和故事按照时间顺序由远及近的复活着往事,莱博维茨也从胶片迎来了数码时代。在阅读中,你会看到一个摄影师是如何发
刘成汉先生是香港知名导演及电影理论和历史工作者,对大中华文化圈电影理论与创作美学有着虫特和持续的思考。在本书中,作者提出的“电影赋比兴”理论,从中国传统诗歌美学人手,对百年中国电影作了一番探幽发微、披沙拣金的研究工作,以期在西方电影理论体系之外建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电影美学。作者学贯中西,既是导演义足影评人,故而本书所收文章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既有启发性,又有可读性。
《星球大战完全载具图解:飞船载具内部构造大揭秘》的出版得到卢卡斯影业艺术部门的密切合作,是了解“星球大战”宇宙里的太空飞船和地面载具的指南。 《星球大战完全载具图解:飞船载具内部构造大揭秘》收录了四幅全新的精美画作:卢克.天行者的陆行艇、医疗护卫舰、家园一号以及侦察飞行摩托。 数百幅来自“星球大战”系列的高清晰度彩图带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也让“星球大战”的标志性载具的技术资料焕发出无穷魅力。 书中附有易于查询的资料档案和综合全面的词汇表,是一切“星球大战”忠实粉丝的参考指南。
《婴儿、儿童、青春期癫痫综合征(附DVD光盘)》囊括了众多新近报道的癫痫综合征,除继续传承从临床综合征角度认识癫痫的主导思想之外,又大胆地涉猎了其他领域的内容,如神经遗传学和神经影像学等方面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