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回忆录中,格拉夫曼用非常诙谐的笔法回忆了他的前半生:从俄国移民来的犹太家族、学习音乐的点点滴滴、走入职业生涯的曲折风波、为事业打拼的甘苦。 在格拉夫曼的笔端,许多令人望而生畏的音乐大师有了声音气息,也透露了许多乐坛秘辛趣闻,让读者见识到一位真正的艺术家除了音乐训练之外,对于今天所说的“人文素养”的广泛涉猎,以及如何用全身心来体会人生,享受人生。这或许也是格拉夫曼在面对演奏生涯受到打击时,仍能保持幽默与泰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原因。
在成书过程中,作者与郎先生有过几十封书信来往,她总是有问必答,到即将完稿的一段时间,她几乎每隔两一天就给作者一份传真。完稿之初书名定为《德艺双馨的老歌唱家郎毓秀》,后来嘉锵哥看后说,现在一些歌唱演员,上台唱了向首歌,不用多少时间媒体就冠以“歌唱家”的称誉,像郎毓秀教授这样常识深厚,又是双留学,为声乐事业奋斗一辈子的歌唱家称“大师”是当之无愧的。经他提示,作者就将书名改为《声乐大师郎毓秀》。 初完稿完成后即寄给北京的音乐评论家李凌先生,请他写序。李先生很快就将序言寄来。他在序言中,提及拙著是一本“简记”,作者经提示,确实觉得过于简略,不能细致地反映郎先生的风貌,于是又扩写了数万言。他还谈到,自己正处肪溢血病中,而且已是89高龄,叫作者甚为不安。
坂本龙一在回忆中检视自己一路走来的经过,对于自己怎样“成为了现在的自己”做了一次最全面的叙述,充满成长的趣味描述和引人深思的语句。书中穿插坂本龙一不同时期的个人照片50余幅,展现了这位音乐大师充满魅力的人生旅程。
本书大体上是根据布洛姆选编的《莫扎特书集集》(布洛姆从安德森的《莫扎特及其空人的书信》中选出201封信,加上按语和注释)编译的。布洛姆的按语由汉译者作了增补。信中的夹注一部分是布洛姆的原注,一部分为汉译者所加。阅读莫扎特的书信时,需要查考每一封信是在哪一次旅行中写于何时何地,汉译者为此撰写了“莫扎特旅行年表”,绘制了“莫扎特旅行路线图”,以供读者参考。
张旭,唐书法家。工书,精通楷法,草书很为知名,逸势奇壮,连绵回绕,具有新风格,对后世影响甚大。颜真卿曾向他请教笔法,怀素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草法。相传他往往在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故人称张颠。正书有碑刻《郎官石记》,草书散见于历代集帖中。 何炳武、白立超著的《张旭评传》结合张旭所处的时代背景,探究张旭学书、习字过程中的内心世界,以张旭的典型书法作品与史籍资料为工具,对张旭的书法创作与书法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凸显了其在书法目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