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尝试以王玫的作品为中心,试图通过对王玫式的创作及教学观念等相关论述的分析,对“学院派”现代舞在建构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
本教材是根据在英国的国际舞蹈教师协会于1976年首发、由该协会多次修订再版于1992年发行的、由盖·霍华德所编写的教材,同时参考了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发布的由Alex Moore编写的摩登舞教材,又结合历年来多位世界摩登舞的高手:斯蒂芬·希列尔、托尼·阿曼达、强·伍德等来华讲习会的记录和作者多年来教学的教案,进行综合编译,对摩登舞的四个舞种“华尔兹舞”、“狐步舞”、“快步舞”、“探戈舞”的技术规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用图表的方式逐项说明,并对每个组步的步型、路线,分别男、女步法用足迹图来表述,力求使读者在研读图表的同时,还能根据足迹图来帮助试跳,起到一个形象指导的作用,可提供给摩登舞教师备课、学生学习和参加各级资格考试之用。
《形体训练》从理论上阐述了形体训练的概论、目的、意义、特点、分类和内容,论述了各种徒手基本练习和持简单器材练习的基本动作、做法与要求,尤其是把舞蹈、体操、健美操、艺术体操、瑜伽、普拉提和舍宾七大训练方法结合起来,扩展了训练的内容和手段,使形体训练方法有发展与创新。
《芭蕾教学法与课堂教学实践/四川大学精品立项教材》在总结外有关芭蕾教学方法经验的基础上,并及时吸收当今国际上有关芭蕾训练的前沿信息和成果,结合笔者习舞从教四十多年的实践感受和体会,力图使本教材做到在理论上全面系统阐释芭蕾教学的科学方法和原理,在内容上全面完整的归纳芭蕾所有的基础训练动作,并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编写方式,为广大舞者、舞蹈教师以及舞蹈爱好者奉献一本具有实践运用价值的教科书,这正是笔者多年来由衷的希望。
本书是外舞蹈学研究领域首次对“手舞”进行的研究,作者提出了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的概念,试图通过确立中国古典舞三个流派中的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并以此来剖析中国古典舞手舞的一般性规律,进而对中国古典舞的文化脉络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探索中国古典舞的品格和审美文化价值。作者通过对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汉唐、敦煌流派的手舞进行概述,阐述了手舞的生活依据和文化基础,分析了中国手语、中国佛教中的手印、中国戏曲艺术的手形对中国古典舞手舞的影响,深入探讨了中国古典舞手舞中蕴含的审美模式和文化意义,并在进行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的同时,对手舞研究的研究方法的首次探索,为手舞的研究建立了体系,积累了经验。本书对某一舞种的微语言进行分析从而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的方法,也是值得在其他舞种手舞的研究中继续发挥
芭蕾,一个令人陶醉的名词,在西方整整几代人的心里,她成为美丽的象征。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未来学家甚至这样预测:人类进入21世纪后,芭蕾舞将取代足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激动人心的文化活动之一。 芭蕾是法语ballet的音译。ballet一词,源于古拉西语ballo。最初,只表示跳舞,或当众表演舞蹈,并不具有剧场演出的意思。 现在,芭蕾一词的内涵要比我们平时所理解的“舞剧”的概念大得多,她既指欧洲古典舞蹈,也通称芭蕾舞——一种女演员穿特制的脚尖舞鞋、用脚趾尖端跳的脚尖舞;又指综合音乐、哑剧、舞台美术、文学于一体,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现故事内容或情节的戏剧形式,通称芭蕾或古典芭蕾。20世纪以后,以现人舞结合古典舞蹈技术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现故事内容或情节的也被称为现代芭蕾,甚至凡用
一中年男子在攀岩馆结识了一个年轻女孩,年龄的差距没有成为爱情的阻隔,但却影响着婚姻的实现,因为他们对婚姻的设想和理解总是存在分岐…… 小说以沉郁典雅的语言刻画出一个中年人平静而丰富的内心世界。面对消费社会的喧嚣躁动,他能冷眼旁观;面对边缘情感的纠缠,他却难免泥足深陷;视文学事业为生存之意义,他却终日闲逛无片言只字问世。虽然主人公最终设想的“拜访制婚姻”难免争议,但却具有想像力与建议性的价值。
我一生与画为伍,至今已半个世纪有余,除了那堆颜色,我什么都没有;除了排列那堆颜色,我什么都不会。回首往事,依然无怨无悔。当我心怀忐忑向你打开这记载着我人生苦旅的画册时,同时也向你传达着我的生活信念。这个世界虽然很无奈,但这个世界很精彩。从远东伊尔库茨克的原始森林到墨西哥湾蔚蓝的大海,从曼哈顿耀眼的霓虹灯到普罗旺斯薰衣草的田野,还有科隆的古堡,北海道的港湾,记载着我一生浪迹的苦与乐,我一个人四次进入俄罗斯,两次环游北美,阿尔卑斯山上小镇佛茨堡童话一样的梦境至今难以忘怀。我一生只有两件事,画画、流浪。画画是家族的传统,流浪是受了儒勒·凡尔纳的小说的影响。流浪是贬义,但流浪谈何容易。良好的心态、谋生的本领,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浪者,不是不屑,而是不配。一个俄罗斯画家背着包走遍五大
《中国专业舞蹈基训学理集解》收集了135位舞蹈教师半个世纪以来对于”民间舞基训”的教研体会,鉴于其特定的发展轨迹,其他舞种的基训亦有所涉及。基训是舞蹈专业教育的基础,万事开头难,这难就在基训。虽然几代人辛勤努力,至今仍然问题多多。而专业内部的师承关系,是阻碍此役批判性继承,创新性发展的要害。 我是外行,百无禁忌。先集各家之言,再呈一孔之见,如能激扬开启,足以大慰平生。至于文中放肆之辞,尖锐之处,均非故意之冒犯,实乃辩证之难免。借此一并谢罪。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世界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国家,多数没有能够继续维持下去,有的中断了,有的随着文化重心的转移而转移到另外的地区。唯有中国这个国家,既古老又年轻。从原始社会到形成国家,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五千年以上。 中国和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一脉相承,历久而弥新。 中国文化是个发展的、历史的范畴,具有包容性与持久性:除了时代差异外,尚有着地域与民族的差异性。它是在连绵几千年中,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各地域文化(包括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闽台文化等)和各民族文化(包括壮、满、蒙、回、藏等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长期地、不断地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又是多地域、多民族、多层次的立体
本书对古典舞训练任务作了新的阐述,并通过重新分类建立新的训练系统,针对基训课如何与身韵相结合这一研究课题进行了探索总结,对“基本功的属性”、“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概念”、“基本功和身韵的关系”等作了深入浅出的理论表述。 这是一部构思严谨、内容充实、使用价值高且文字流畅、易于普及的教材,是对古典舞发展新阶段所赋予的历史使命的回应。
现代舞训练课程是对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进行训练的重要基础课程。本教材是以玛莎 格莱姆的训练体系为核心,内容是通过收缩与放松达到对人体的重心、脊椎等全方位训练的目的,为学生将来的表演与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全书由现代舞技术训练综述、基本概念、课堂基训练习三个部分构成。书稿中配有大量的动作解说插图。
《舞蹈基础》以任务为驱动,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教材共分五个单元,在五个单元中划分若干小任务。每个任务由“我的目标”“我来学”“拓展延伸”“思考探究”四部分组成。“我的目标”主要是提出本课的任务和要达成的目标,使学生明确努力的目标;“我来学”是通过精选的教材内容,使学生获得舞蹈知识及素养、动作要领和教学提示,为学生学习建立知识架构;“拓展延伸”是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思考探究”则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对课程内容展开进一步的思考,巩固吸收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 《舞蹈基础》引入了互联网+技术,可扫一扫书中的,即可观看视频、收听音频等延展资源。其中视频具备声音和图片结合的动感画面,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积累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