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 巴兰钦传》是知名舞蹈家乔治 巴兰钦的传记。乔治 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1904 1983)是20世纪杰出、具有影响力的编舞家之一。他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原名乔治 巴兰钦瓦德兹,后在欧洲巡回演出,1933年定居美国,与人合作创办了美国芭蕾舞学校、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等机构,并长期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与舞团艺术指导,直至逝世前夕。他被誉为 美国和现代芭蕾之父 ,一生创作编排了400多部作品,执导多部歌剧、音乐剧、电影的芭蕾布景。世界舞蹈专业刊物《舞蹈杂志》(美国)评选出来的 20世纪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十大舞蹈 中有五部是他的作品。
本书记录了中国著名的舞蹈编导家王举先生六十年的艺术生涯。讲述了王举如何从艰苦年代里的一个孤儿成长为一名推动中国舞蹈事业发展的艺术家的辉煌历程。王举,男,中国舞协荣誉理事、黑龙江省舞协副主席、黑龙江省人大代表,民盟大庆市委副主委。荣获黑龙江省第三届德艺双馨文艺家、全国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代表。1954年1月出生于吉林省桦甸县。提出了现代中国舞的艺术主张,40年创作出了270多件舞蹈作品、12部舞剧和舞蹈诗剧,其作品从讲诉故事到抒发浪漫主义情怀,从关注释放人性到书写科学的时代内涵。他为舞蹈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共20万字,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了王举舞蹈艺术理念的特质,生动阐释了舞蹈与存活、生长、情感、人性、精神、自然、民族、生态、国家、时代等方面的关系。每一章都配有一张黑白版画,如
《中国民族民间舞动作分析与创编法》是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职业化的大背景下,并将其分之为七个大章节,最后是对所设课程中作品的具体分析。在厚实的理论基础土壤中萌发出共性与个性并存的实践经验,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与归纳乃此书之精髓。
《舞蹈学基本理论概述》是以“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社会文化-文学艺术-舞蹈”的逻辑顺序进行的宏观研究,是把舞蹈艺术放在社会生活中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来进行的探讨,从而对舞蹈的艺术本质属性、发展规律、社会功能等得到科学的认知。《舞蹈学基本理论概述》是以微观的角度对舞蹈的本体——即内容、形式、种类、创作、表演、教学、作品的存在和传播等进行研究,从而对舞蹈本体的构成及其在社会中的存在和传播方式有的了解和把握。
《闽南民间舞蹈教程》的内容充分体现了闽南民间舞蹈的特色,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教材从闽南琳琅满目的民间舞蹈中选择了风格独特的、具有训练价值的《拍胸舞》、《彩球舞》、《钱鼓舞》、《四宝舞》、《甩球舞》、《跳鼓舞》、和《渔民舞》等为内容,尤其对闽南民间舞蹈独具风采的男女《丑舞》的整理,使教材不仅充分体现了闽南民间舞蹈的特色,而且对演员的表演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高的训练价值。
张丽民 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被评为北京市中青年骨。1963年出生于天津市,1979年考入天津戏曲学校,1981年在天津戏曲学校进修并工作,1985年考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1990年在北京舞蹈学院工作至今。 本人在舞蹈学院工作期间,开设了《中国音乐史》、《欧洲音乐史》、《中国音乐概论》、《欧洲音乐概论》、《舞剧总谱分析》、《音乐理论基础》、《舞剧音乐》等课程,还曾在中央音乐学院及附中授课。 本人独立完成北京市级科研项目《舞剧音乐研究》,北京舞蹈学院科技创新平台项目《舞蹈音乐基础理论及其应用》(项目负责人)。主要著作有:《音乐欣赏教程》、《舞剧音乐研究》、《艺术鉴赏》(与人合作)、《论程砚秋的创作思想及唱腔特色》等,还曾担任了近百部集影视作品的音乐编辑工作。
《弱水一瓢 舞理的寻觅与所得/中国艺术学文库·博导文丛》作者为中国舞蹈学者,长期从事舞蹈艺术的理论研究、舞作评论及其舞剧创作等工作,潜心研磨舞蹈艺术的奥秘,对舞蹈文化的认识及其阐发均有的深度和广度。《弱水一瓢 舞理的寻觅与所得/中国艺术学文库·博导文丛》是作者继2014年出版四卷本《江东舞蹈文集》之后的又一次结集专辑,主要汇集了作者近两年来发表的各类有关舞蹈艺术的文字,内容涉及对于舞蹈文化的宏观解读、近期舞蹈作品的具体评述、外各地采风行走中的观感、大型剧目创作后的咀嚼和自忖……从这些文字中,可以大致看到作者的主要研究视点及其主要论点。
《亦文亦舞:舞在当下》是现在进行时的分享,是对起舞在每一个当下的召唤。慕羽常年活跃于体制内外。除了日常教学研究工作之外,2008年初,慕羽开始在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举办普及讲座;2012年,讲座改版为“青年舞蹈家系列对话录”。每次“对话录”,她希望深入浅出地为观众们引介中国新锐的青年舞蹈家,推荐他们的作品,尤其是即将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的作品。 她10年来写作的百余篇舞评涉及中外不同舞种的舞蹈创作,既有传统的回眸,更有当代的表达。近年,慕羽还跨出学术界,尝试向公共媒体延伸,并开始写作自己的舞评专栏。 本集精选慕羽欧美游学生活归来后,在各类媒体上发表的书写“国际性”身体语言的文字,涉及芭蕾、现代舞等,主要分析在京上演的外舞人的部分作品,以“全球在地化”的视野深入浅出地介绍当今中国的舞
《群舞编导基础理论与技术技法教程》是根据北京舞蹈学院06级现代舞编导班的群舞教学来结构的。主要分三个部分构成了本教材的基本框架:部分主要讲授理论层面的,单元主要介绍群舞编舞教学的历程以及一些理论和观点;第二部分主要讲授技法层面的,第二单元至第八单元都是群舞技术技法,从动机、舞句、舞段、层次、调度、画面到单双三人舞和群舞的关系;第三部分主要讲授群舞小品创作层面的,第九单元中主要从群舞小品创作的选材、构思、结构、形象、步骤五个阶段讲解,另外,还附录了结构案例、群舞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三个内容。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教学实际,每一单元中都有课堂练习,并给教师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教学指导、回课评价和课堂小结。《群舞编导基础理论与技术技法教程》希望多的人有机会通过群舞编舞技法教学去认识编导
交谊舞又可称为社交舞、交际舞或舞厅舞,虽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叫法,但其技术和舞蹈的内函基本相同。 交谊舞是现代体育舞蹈(国际标准交谊舞)的前身,也是体育舞蹈运动的基础项目。该舞蹈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西方宫廷散播到全球各地,喜爱跳舞的人不计其数。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的统计,我国喜爱跳该舞的人数达3500多万。在城市广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到处都能看到跳舞的人群。交谊舞集音乐、舞蹈体育和娱乐为一体,动作的随意性较强,舞技水平的要求可因人而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作类型的人们都可以从事交谊舞活动,它已成为人们健身强体、休闲娱乐,提高名族文化修养的重要手段,它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 现代交谊舞的内容和舞步的方法越来越多,而普及比较广泛、历史比较悠久、较为流行的交谊
《舞蹈基本功训练教学法》系沈阳音乐学院舞蹈教育教学研究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分别从“基本概念”“基本训练”“腰部的基本训练”“基本舞姿训练”“移重心训练”“技术技巧”“复合技术技巧”“女班、男班训练组合”等内容对中国舞基本功的训练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展示。 《舞蹈基本功训练教学法》为舞蹈专业教师、学生,提供了一个中国舞基本功训练范本,并将对舞蹈专业学生进一步演绎中国舞及其他舞种奠定了基础,也可供舞蹈业余爱好者了解、学习中国舞之用。
本书运用拉班动作定律对中国当代日常生活舞蹈进行观察,使我们对日常舞蹈的理解能够深入到人文关怀层面,亦充分证明了拉班动作理论及定律价值历久弥新,在舞蹈文化研究中具有普适性、有效性、科学性,及其当代价值。这一研究亦启示我们:在舞蹈运动中自觉运动拉班动作定律,才能深刻理解生命的个体差异,才能真正尊重生命的身心独立与自由,才能并促发个体生命实现”身心和谐”,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在舞蹈运动中注意把握拉班动作定律,才能进一步理解民族文化在身体中定型的”动作切入点”,从而让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身体的空间运动特点认知更加准确、深入,并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动作理论提供基础。总之,本书通过对拉班理论系统地梳理,探究了拉班动作理论的定律,同时借用新现象学理论作为互文,探究动作空间、身体
本套《中国舞蹈通史》以中国历史年代及其政权的改朝换代为历史脉络,共分10卷。本史的撰写基本沿用了《中国舞蹈史》(5卷本,1984)的写作体例,这种沿用是刻意追求的——以保持其对中国古代舞蹈历史研究方面原创成果的面貌,这样能够清晰地了解这一代舞蹈史学家在中国舞蹈历史研究的高度与贡献,能够准确地判断后辈学者在中国舞蹈史料挖掘、应用以及学术观点方面或继承,或借鉴,或创新的程度。本书是“秦汉卷”由彭松撰著。
《中国民族民间舞基础教程/高等院校艺术学门类“十三五”规划教材》介绍了舞蹈的起源和分类,介绍了藏族民间舞、蒙古族民间舞、维吾尔族民间舞、朝鲜族民间舞、傣族民间舞、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山东鼓子秧歌、胶州秧歌等舞蹈形式,包括专业训练、基本动作、教学提示和作品欣赏等内容。 舞蹈教学通过舞蹈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指导和启发,并通过舞蹈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舞蹈知识与技能,提高舞蹈艺术的欣赏与创作能力,与此同时,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并培养的品德。
本套《中国舞蹈通史》以中国历史年代及其政权的改朝换代为历史脉络,共分10卷。本史的撰写基本沿用了《中国舞蹈史》(5卷本,1984)的写作体例,这种沿用是刻意追求的——以保持其对中国古代舞蹈历史研究方面原创成果的面貌,这样能够清晰地了解这一代舞蹈史学家在中国舞蹈历史研究的高度与贡献,能够准确地判断后辈学者在中国舞蹈史料挖掘、应用以及学术观点方面或继承,或借鉴,或创新的程度。本书是“先秦卷”由孙景琛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