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研究》是系统研究八大山人的著作。尝试从八大思想发展的脉络中,寻求对其晦涩作品的解读,尤其注意八大作品中所体现的曹洞禅法特点。《八大山人研究》通过发现的大量新资料,对八大山人的家世渊源、生平事迹、交游行实等方面进行考辨,并试图对学界长期争论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八大山人研究》是作者继《石涛研究》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康定斯基是画家,也是诗人,剧作家,批评家,策展人,著述庞杂,影响深远。他不仅能用调色板来传达对世界的发现,也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悟。翻开他的文字,我们感到灼人的色彩的冲击和艺术的激情,那种源自对艺术的热爱和发自“内在需求”的高贵品性在字里行间表露得淋漓尽致。 本书写于1913年,当时画家47岁,人在中年,发现了老大师们没有发现的艺术堂奥,建立起了自己艺术世界的规则,他回想在故乡莫斯科度过的早年岁月,满怀激情地注视着未来。此时的画家,神定气闲,身心俱澄,用笔深致而沉着。 本书呈现的是关于个人成长的记忆,但绝非大师的自恋,它屡涉艺术奥义,却不只是大师艺术的注脚。
《欣然为宾·董欣宾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集》讲述了多少年来,中国画家始终尝试将中国的笔墨构图看作中国传统审美意境的要素,西方的色彩则是再现性要素,那么“中西合璧”即是这两者的相加。而董欣宾则看到了二者互相转化的而非相加的可能性,他将色转化为墨,并与用笔相统一,于是色不仅仅为景的再现性服务,同时更重要的是为用笔的表现性服务。这就为色彩的运用增加了极大的困难度,因为画家不能仅凭对景观察或对景的印象去再现性地成片晕染,而必须还得将色“随机性”地皴、擦到宣纸上,即同时照顾到色彩的视觉效果和笔法的偶然性效果。这种画技是难能可贵的,而能将其展现出来更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多年的专注。如今他已逝世十周年,《欣然为宾·董欣宾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集》便是为纪念他的一个文集。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在过去的十余年间,不惜花费巨大人力、财力、陆续出版了大量高档豪华型特精装画册,逐渐形成了规模,形成了品牌,形成了自己的出书特色。画册内容涉及古今中外著名画家、画派的作品,既为弘扬祖国文化艺术传统作出了努力,同时也为加强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那些高档画册在程度上满足了全国各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院校及专业画家、收藏家和研究人员的需求,然而,毕竟因其价格昂贵,使得众多的美术爱好者和在校学生望其项背而难以企及。我们不断听到一些低购买力读者的呼吁,并且意识到这一群体中潜在的精神追求,为此特别编辑出版了这类普及型美术系列画册丛书,以比较低廉的价位,把高档的艺术珍品推向大众。 此类画册的篇幅缩减了很多,尽管如此,我们在作品的编选上都作到了精之又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