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中的前半部分,是根据作者在2010年秋冬对五十余位当代艺术家进行电视访谈的录音资料中整理出来的,近二十位艺术家,占全部录音资料的三分之一;内容分别涉及艺术家的童年往事与“文革”记忆、创伤与梦想、个人艺术经历,以及各自对历史与现实、传统与艺术形式、现代主义与后现代、技术与媒介、宗教与信仰、人类与生物、过去与未来等命题的感受和见解。目录中的后半部分,是作者平时各种谈话录音的整理,形式接近日常聊天,两人或多人聊天、还有接受采访、会议发言、在学校或美术馆讲演;内容庞杂,涉及政治、理论与现代史、当代文学、八十年代、先锋派、中国当代艺术的多重历史脉络、上海南京北京等城市的文化差异、作者口述自传,以及对艺术家个人和作品的印象。
葛饰北斋,日本江户后期 代表性的浮世绘画家,在西方,他是与达·芬奇齐名的19世纪 的画家,对莫奈、梵高、德彪西等艺术家有着深远影响。以《神奈川冲浪里》为代表的北斋作品时至 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引发再创作。 为什么是葛饰北斋获得了如今这样的地位和评价?以他为代表的浮世绘艺术是如何到达欧洲,又为何在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力? 传记作家神山典士走访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奥赛博物馆的美术史专家、亲历者后代,揭秘“日本的北斋”如何成为“世界的北斋”!
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浙江桐乡人。早年曾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去日本东京。回国后先后在上海、浙江、重庆等地从事美术和音乐教育。受佛教影响,作《护生画集》寓以佛家护戒杀之旨。五四运动后,即进行漫画创作,早期漫画多暴露旧中国的黑暗,后期常作古诗新画,并常把儿童生活作题材,自谓要沟通文学及绘画的关系,有《锣鼓响》等作品。造型简括,画风朴实,受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作有《庆千秋》《饮水思源》等具有新意的作品。著有《音乐入门》,译有《西洋画派十二讲》和外国文学作品《源氏物语》《猎人日记》等多种。擅散文和诗词,隽永疏朗,别有一体,有《缘缘堂随笔》等。
作为19世纪的天才画家,文森特·梵高了生于荷兰一个小村庄里。他生前穷愁潦倒,默默无闻,一生仅卖出一幅油画和两幅素画,死后却万众景仰,被尊为大师。提起梵高,免不了会想到金黄的向日葵、明亮的玫田、被割掉的耳朵。事实上,他们早已成为天才物疯狂的象征。正如我国享誉世界的画家吴冠中所说:“他眼里的向日葵不是寻常的花朵,当我次见妻他的向日葵时,我立即就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本书所描述的正是这位热爱生活,却屡遭挫折的天才所走过的短暂而灿烂的一生。作为一个牧师之家的长子,他短短的37年的人生历程饱含寂寞,却又璀璨无比,身后留下了1500多件油画和素描,以及几十万字给弟弟提奥的书信。他的一生被写成小说和拍成电影,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和普通民众。本书分类“天才的生活”和“” 亲爱
赵之谦(一八二九一八八四),清代的书画家、篆刻家。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伪叔,号铁三憨寮,又号悲庵、无闷、梅庵等。曾任江西奉新、南城等处知县,他博学多才,诸如金石、考证、目录、书画、篆刻之类,无不精通,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的昊禺硕、齐白石等大师都从他处受惠良多。 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初师颜真卿,在包世臣等人一崇抑帖』的书法理论影响下,后取法北朝碑刻,并用『鈎捺抵送、万毫齐力」之法作书。所作行楷最精美,出入北碑,加篆、隶笔法,不仅具有北碑的沉雄方厚,而且血肉丰满,婉转圆通,形成『颜底魏面」的艺术风貌,精美绝伦,他的隶书则掺以楷法,用笔流畅,结体匀称,显得生动活泼,神采巧丽。篆书在邓石如的基础上掺以
张大千一生中对自己的作品毫不足惜,可说是走一路画一路送一路。各地的许多喜爱书画的朋友,得着了张大千的作品都无不为之兴高采烈,大喜过望。本书目录简介:章再闯洋场;第二章师恩难忘;第三章石涛再现;第四章连失亲人;第五章首次画展;第六章溜出北京;第七章师法自然;第八章而立之年;第九章结宅网师;第十章南张北溥;第十一章艺坛风云;第十二章陷入魔掌;第十三章逃出虎口。
本书作者独具医心,通过采用综合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史实再现和当代文学现实主义手法,对海内外历史文献的钩沉发微,严谨考据,相关人物专访,以弥足珍贵的手史料,以林风眠的求学、办学、艺术、革命、摸索的艺术人生为主线,书写成一部较翔实的现代艺术与现代美术教育编年史,是研究以林风眠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现代艺术不可多得的具有学术价值的文献。同时本书通过林风眠92载春秋漫长人生的艺术之路,再现了当时真实复杂的社会背景,再王觅了中国现代艺术及艺术教育的发展过程,及以林风眠为代表的上世纪30年代一个的艺术家学术群体曾经有过的精神和陨没。通过林风眠命途多舛、屡踣屡起、屡起屡踣的一生,对社会各种政治力量各种势力的斗争与妥协,作者对林风眠性格多重性的表述,体现出传主所处险恶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官场及
文森特·凡高(1853-1890)——一个愤世嫉俗的反叛天才和十九世纪的时代产儿——他的人格和他的非凡成就如同他笔底明艳而狂放的以向日葵、农民、星夜为题材的油画,仍然在深深地吸引着人们。本书是首次,也是一次对凡高的心理发展和绘画关系作深入研究的著作。
丰子恺被称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笔下的世界永远是那么的优美、素净、恬淡,然而他所经历的真实生活却并不总是如此。像那个年代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他在壮年时期逢日寇侵华,被迫流离他乡;晚年又遭遇十年浩劫,承受了无尽的委屈折磨。但无论身在何处,他总能捕捉到爱与诗意,笔下流出的是不变的慈悲和仁爱。 本书作者秉笔实录亲身经历,并走访父亲生前好友,以质朴真挚的笔触还原了生活中的真实的父亲。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得以近距离了解这位艺术大师性情涵养和气品气骨。书中配有大量的图片、画作和手迹,图文并茂。随书附赠印有丰子恺画作的藏书票一枚,以此纪念丰子恺诞辰115周年。
要认识一个时代,首先要认识这个时代里艺术家们如何生存。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艺术是时代的灵魂与气质,艺术家则是时代中云淡风轻的精灵。如果连艺术家都变得功利与世俗,这个时代是何种面貌,就不难想象了。 在日下的“民国热”中,民国艺术家群体,几乎是一个被人忽视的领域。而如果说还有一个群体,能像民国时期文化学者们一样好玩可爱、趣味无穷,艺术家群体可谓当仁不让。 本书选取了张大千、齐白石、李叔同、赵元任、徐悲鸿、丰子恺等艺术大师,以通俗幽默的笔法,讲述了他们的精彩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吧!
一个普通的美术考生,一路走,边学画,边写下自己的感悟。八年里,李罗几乎考遍了中国的美院附中和美术学院,他数次落榜,却屡败屡战,最终……2000年李罗被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录取,2004年李罗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次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如果你是考生,或是考生的家长,那就让我们跟随李罗,从他的家乡出发,沿着每一位艺术学子都曾洒下汗水的路途,聆听学院名师们的教导,一起走进中央美术教育的殿堂。 李罗的作品,它既是一个点又是一个面,是他个人的经历,也是中国千千万万艺术院校学子的学习历程。 本书主要介绍了他的经历及其作品。 让我们跟随李罗,从他的家乡出发,沿着一位艺术学子曾洒下汗水的路途,聆听学院名师们的教导,一起走进中央美术教育的殿堂吧!
“表现不可见物”是列奥纳多的梦想,这个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科学与技术的艺术家,擅长刻画人物心理,入木三分地描绘纪间万象。为了能理解他的作品,神话和秘闻、传奇和修辞,需要有这部包罗万象、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现实的跨学科著作的新颖的演绎,亚历山德罗·韦佐西,最为的列奥纳多研究者之一,我们从艺术家遗留下来的无数手稿和文件中追寻大师足迹。这次探险将向我们展现真正的列奥纳多,一个千头蛇式的人物。已确定的列奥纳多作品,从《博士来拜》到《蒙娜丽莎》;其画室或列奥纳多画派的作品;临摹作品;绘在手稿或单张纸上的素描;机械与建筑设计图;写有反镜式字体的地图和手稿。拥有超过230幅插图。
如此规模地组织当代重要诗人写画家介绍画作,不仅是一个创举,准确地说,是恢复了一座古老的文化桥梁,把诗人和画家传统意义上的朋友兼兄弟关系又建立起来。从文化的角度看,一批在汉语中成长的画家当然要用汉语的眼光来理解、认识、批判。 精神转化为产品,是时代的趋势,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按照各自的规律向前发展,它们并不同步,但在某一点上有时会达成平衡或统一。比如一幅画在一个家庭体现了双重价值。 但艺术品进入民间市场不应该是一件盲目的事情,必须建立良好的秩序,这需要时间和过程,重要的是需要一批人为此付出努力。首先就是要培养大家的感受力和鉴赏力,逐渐让更多的人知道什么是有生命力的作品,什么是传统和创新,怎么样的画才有价值,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谁是一个真正的画家。 通过人
马塞尔·杜尚,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是他个给蒙娜丽莎加上两撇小胡子,将小便池当作艺术品送去参展,他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二战后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改变了人们认识艺术的方式,在杜尚之后,艺术与非艺术的边界变得模糊,任何现成品都可能成为艺术,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艺术家。 更为重要的,杜尚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方式。在杜尚看来,艺术并不特别或者说崇高,生活本身远远大于艺术,他感兴趣的,是如何能生活得有趣,如何摆脱物质与精神上的各种束缚。杜尚曾言:“我的作品是我的生活。” 本书为杜尚的语录汇编,撷取自艺术评论家皮埃尔?卡巴纳在杜尚生前对其所作的一次访谈。其有如偈语一般短小精炼的话语,无论关于生活还是艺术,都时时予人启发。此书由设计师朱赢椿操刀编辑和制作,设计理念源自杜尚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