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是明代画坛创造性的写意花鸟画大师,一位修养全面,诗文书画戏曲无一不佳的天才。由于一生颠沛落魄,不能得志,他把满腔愤懑不平之气诉诸笔端,酣畅淋漓,不拘格律,表现出桀骜不驯、天马行空般的强裂个性,开创出大写意花鸟画的崭新局面。徐渭晚年“贫甚,鬻手以食,有书数千卷,斥卖殆尽,帱筦破敝,籍蒿以寝,年七十三卒”(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一位“眼高千古,独立一时”的绝世天才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20世纪的中国,杰出的艺术大师层出不穷,而备受陈师曾、徐悲鸿、林风眠等人共同推崇的大画家,只有齐白石一人。齐白石堪称中国美术目前的异数,从没有一位画家如同他这般,能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精神统一得无瑕。他将传统文人画的美感情趣转向移位,开辟了一个平民化、世俗化的绘画天地,注入了生机活泼的世俗人情。《大匠之门(齐白石回忆录)(精)》是白石老人亲述,由门人张次溪记录,原是请吴江人金松岑为白石老人作传所备的素材。记录了齐白石生于清末、游历于民国、经历种种战乱的人生苦旅。同时这本《齐白石回忆录》收录了胡适、黎锦熙、邓广铭三位史学大家所做的《齐白石年谱》和罗家伦所写的对《白石老人自述》的感受。可说是读懂齐白石可信的读本。
列奥纳多 达 芬奇是所有伟大艺术家中神秘的一位,这位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和天才,在其逝世后的几个世纪里一直激发着人们的灵感和兴趣。这位文艺复兴巨匠背后的真实人生是怎样的?在他的传世作品和手稿中有着怎样的故事?查尔斯 尼科尔翻译了许多手稿、笔记和发现的文字记录,深入研究达 芬奇的各种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为读者描绘了一位生活在复杂世界中的伟大而平凡的人物,重建了列奥纳多 达 芬奇的人生经历和他身处的时代,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见地。这是一部优秀而严谨的学术之作,也是一部通俗易懂、可读性极强、极富感染力的作品。
白石老人自述》为中国画大家齐白石老人的人生自述。齐白石是一位大画家,其实,细分起来,他还是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他真正做到了中国古时候对艺术家的要求:诗、书、画、印均有极高造诣。1933年,齐白石先生71岁时,曾请吴江金松岑为他写传。由其自述生平,门人张次溪笔录后寄给金氏,作为写传记的材料。书中其从出生的家庭、成长经历、求学过程、平生阅历、艺术造诣等方面进行自述,文中所自述的文字不掩饰,不玩弄笔调,以诚挚的心情,说质朴的事实,表现出白石老人那朴实无华、充满乡土气味和感情深挚的风格。书中还配有部分小插图,将白石老人早、中、晚各时期的绘画作品聚于一书进行比较,使读者更了解其艺术道路的演变过程,同时也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白石老人的艺术生涯。
继翻译《杜尚访谈录》之后,作者花费四年时间追索杜尚这位传奇人物的人生历程和心灵世界,写出了这部杜尚的精神传记,同时描绘了一幅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变迁的众生相。作为艺术家的杜尚,与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密切的关系: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但杜尚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生活的智者:他当代艺术进入了革命性的崭新时代,却始终韬晦自隐,但开风气不为师;他的生存态度,他的艺术观点,他的超然、无我,让他躲开种种羁绊,站到了艺术之上。
用“悲欣交集”来形容画家史国良的艺术与人生似乎是再合适不过了。由一个北京普通工人家庭的爱画画的孩子,成长为一名画家,一度遁入佛门,时隔十几年再回到红尘,他艺术道路的成长与成就,人生理想与现实的胶着与挣脱,到的脱胎换骨,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本书是史国良的自述,他为人有种近乎残酷的坦诚,从年少至今的点滴,经由他的回忆生动呈现,举重若轻。
家书不同于任何别的写给众人看的文章,也不同于其他书信。家书是写予亲人看的,或父母,或夫妻,或兄弟姐妹,或子女;所以无须矫情,也无须掩饰,也不必绕圈弄虚,更不会作伪;一封家书,就是一份关怀、一份亲情、一份嘱咐、一分慰藉、一份温馨;而对于子女,家书则更多一份教导。所以,从某种角度上看,世上最真诚的莫过于家书,世界最珍贵的也莫过于家书。 我们历来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而能通过家书教育子女的,往往是社会上的知识家庭。看看他们的家书,无疑能了解这些家庭对子妇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目的,从而提高自己对子女教育的能力。由于家书特有的性质,所以能公布于众的很少,能留传下来的当然也就不多,而精品则更少,但是,“郑板桥家书”则是精品中的精品。
绘画,对于早年的西斯莱来说,只是他的一种爱好。后来,当他的生活陷入困境,绘画开始成为他谋生的手段。西斯莱的作品用笔细膩,色彩相对保守,画面给人优雅温和的感觉,这和他的性格很相像。作为印象派重要的画家,他一生坚持走印象主义道路,但却很少接受印象派绘画中极具主观性的因素。西斯莱坚持自己的艺术信念,并将这一信念贯彻始终。有人认为这是“不思进取”,然而,正是这种“不思进取”使西斯莱慢慢积累了自己的经验,到19世纪70年代,他的绘画成就达到了。但终其一生西斯莱始终没获得应有的重视和评价。
本书以“我赤裸裸地来到人间,亦须赤裸裸地离去”为主线,暗示罗丹一生不平凡的经历与卓越的艺术成就,再现了一代宗师罗丹跌宕起伏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作为雕塑家,他对艺术的热爱近于痴狂;作为一个普通人,他有着典型的天蝎座男人的特质——表面的冷酷与内心的火热交织出他与几个女人的悲悯爱情。在艺术与爱情、灵与肉的纠缠与搏斗中,他的人生一如他的作品,得到了的升华。
中国古代绘画精妙之极,也丰富之极。本书虽篇幅短小,但暗含画史脉络,深具辞书绵密。作者分二十五题,以轻松的笔法、隽永的文字将画家、绘事做了简切的勾勒,以读者登堂入室,亲近富有人格魅力的绘画大师,领略中国绘画的林泉丘壑,感受中国古代的艺术精神。
清代乾隆年间,“独领明月清辉”、人文荟萃的扬州,画坛中八个画家横空出世,一扫画苑中的陈腐气息、匠人气息,作品张扬个性,无论是画山水、人物,还是花卉、虫鱼,均与前人迥异,让世人惊骇,惊叹出了“扬州八怪”;而“八怪之首”,就是郑燮,字板桥者。此人不仅在三百年前,以他特立独行、别具一格的字画、诗词——尤为道情十首,名重当世,即使三百年后的今天,以他的画竹,及含义无穷的“难得糊涂”的四个大字,几乎家喻户晓。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很罕见的。本书描绘了郑板桥的精彩人生和他创造的辉煌艺术。
家书不同于任何别的写给众人看的文章,也不同于其他书信。家书是写予亲人看的,或父母,或夫妻,或兄弟姐妹,或子女;所以无须矫情,也无须掩饰,也不必绕圈弄虚,更不会作伪;一封家书,就是一份关怀、一份亲情、一份嘱咐、一分慰藉、一份温馨;而对于子女,家书则更多一份教导。所以,从某种角度上看,世上最真诚的莫过于家书,世界最珍贵的也莫过于家书。 我们历来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而能通过家书教育子女的,往往是社会上的知识家庭。看看他们的家书,无疑能了解这些家庭对子妇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目的,从而提高自己对子女教育的能力。由于家书特有的性质,所以能公布于众的很少,能留传下来的当然也就不多,而精品则更少,但是,“郑板桥家书”则是精品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