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染先生曾经告诉我,他年幼时总喜欢爬到徐州城的城墙上玩耍。有一天,当他正奔跑、嬉戏时,无音中看到城墙下的一户院落里,有位老人正在潜心作画。年少的他被老人的专注神情所吸引,就屏息静气地蹲下来,默默地观瞧。不知过了多久,老人才发现他。老人姓钱,他后来成了可染先生绘画上的启蒙老师。我十七岁那年,年近古稀的李可染先生又成为了我艺术上的位老师。
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画家的逝世,被一道道电波传遍中华大地,传遍地球的每个角落。海峡两岸的中国人,世界各国不同肤色的人们,都深深哀悼画坛上这颗的陨落,都向这位杰出的艺术大师——张大千,表示敬意。 这个为世所仰的中国人,这个杰出的中国画家,他的生命的航程是如何起航的呢?他的艺术风帆又是怎样张篷的呢?本书为你展示张大千一生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他的艺术生涯。
继翻译《杜尚访谈录》之后,作者花费四年时间追索杜尚这位传奇人物的人生历程和心灵世界,写出了这部杜尚的精神传记,同时描绘了一幅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变迁的众生相。作为艺术家的杜尚,与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密切的关系: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但杜尚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生活的智者:他当代艺术进入了革命性的崭新时代,却始终韬晦自隐,但开风气不为师;他的生存态度,他的艺术观点,他的超然、无我,让他躲开种种羁绊,站到了艺术之上。
在《永无坦途》一书中,吴冠中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与绘画之路。年轻任性,弃工程而投身艺海,一度沉湎故国传统,一度拜倒西方现代艺术,两家门下转轮来,却不愿当地上地下之走狗,一味竭力探寻属于自己的所爱所思,自己的脚印连成了自己的生命之轨迹。本书还讲述了吴冠中自己的生活、文艺观,其中不少文章都是当年针对现实而发,并引起过强烈反响和争议,亦体现出吴冠中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与良知。此外,书中还展示了吴冠中生平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在艺术思考和写作的职业生涯中,评论家马丁·盖福德走遍了世界各地,既去看艺术作品,也去见艺术家。 盖福德最初为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写了一些文章,本书在这些文章的基础上写就,深入探讨了文化旅游的概念,并分享了他在旅行的过程对艺术的观点与理解。书中谈及罗马尼亚的无尽之柱、法国的史前洞穴艺术、日本直岛的博物馆岛、冰岛的罗尼· 霍恩作品展等。此外,在旅程中,作者与艺术家相约相会,他们在巴黎、纽约、威尼斯等地交谈采访,谈论彼此对于艺术的看法。
米开朗琪罗,这位生性多疑的艺术大师临终时将自己的多幅素描作品付之一炬,只有70幅幸存,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文艺复兴三杰。本书以米开朗琪罗平易又超凡脱俗的性格,以及他无与伦比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为线索,充分展现其作品中所具有的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
曼·雷(Man Ray,1890—1976),20世纪蕞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达达主义奠基人,超现实主义者,全方位的艺术天才,从事摄影、绘画、雕塑、电影、版画和诗歌创作。他大大扩展了摄影艺术的领域,开辟了一片靠前的新天地,被认为是当代摄影历史记录重要的先驱。 本书详细介绍了曼·雷与杜尚、毕加索、布勒东、艾吕雅等艺术家之间动人的交往,以及他与其女神吉吉和李·米勒的故事,向读者展现了一位艺术家如何努力地维护他的创作自由,有时要反对所处时代的主流观点,保持特立独行。 这本艺术家的传记将带领读者踏上从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到波普艺术的20世纪主流艺术史的旅程。
本书以勃鲁盖尔的一生为主线,在真实、可感知的时代背景下解读勃鲁盖尔的生活与创作,重点介绍了其画作的主要特点,并对勃鲁盖尔各个时期不同背景下画作的创作动机和创作理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读者了解勃鲁盖尔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风采,以及其作品在艺术 的成就和意义。
《画禅八观(董其昌的艺术世界)》为徐建融先生四十年来研究董其昌的文字的合集,其中包括:一超直入如来地;无限的 ;董其昌与传统画学的转捩;再读士风大坏与书学创新;董其昌的主盟;董其昌的身后是非;董其昌与中国画传统的转捩;董其昌不是迷信的神话;本书按序结集出版,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董其昌认识的变化, 反映了整个学术界对董其昌的认识由冷谈、全盘否定到肯定再到全盘肯定、狂热的变化,庶几回归真正的文化自信。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美国传记作家欧文·斯通的成名作,是其年仅26岁时的作品。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八十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这部作品被译成八十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感动亿万读者。
本书的写作基于罗伯特·休斯(Robert Hughes)、道恩·艾兹(Dawn Ades)、卡洛斯·罗哈斯(Carlos Rojas)等艺术史前辈对达利的研究成果,也基于达利本人留下的自传性文字以及媒体报道。在此之上对达利的美学思想做了系统性的梳理与分析。 作者结合达利不同时期的作品,从他生活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来介绍这位艺术家;从达利对时间的追问、对空间的思考以及对待政治、战争的态度等不同角度,系统介绍了其超现实主义时期的经典作品。 此外,也深入探讨了达利将核物理、生命科学融入艺术创作的历程,以及达利对于宗教、商业的态度。
弗朗切斯科·莫雷纳著的《葛饰北斋(精)》一书主要概述了日本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一生的创作历程。 葛饰北斋是日本江户时代的画家,擅长工笔人物和风景。与喜多川歌麿、安藤广重有日本浮世绘三大家之称。书中收录了其创作的《神奈川冲浪里》《凯风快晴》等多幅知名画作。
我喜欢艺术家的口语陈述,不完全因为我经常与各种各样的艺术家聊天。在这几年里,我陆陆续续整理修订了数十位艺术家与我的谈话录音,每当完成一个口述记录文本,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异常美妙 我眼前开始出现了幻觉,某个艺术家的声音在我耳边萦绕,一个逝去的场景隐隐约约重现了,我们相对而坐,多半是在他本人的画室里,应我之邀,他正在追述另一个存在于他当时记忆中的往事 这几个重叠的时间和空间会以一种并不在场的形态若有若无地呈现,通过几个层次递进的话语被捕捉,后落在了纸面上,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文字却能够让一次日常谈话永续其存在,简直不可思议。 吴亮 吴亮,现代著名艺术评论家,本书是他对中国当代27位艺术家的访谈录,访谈对象包括著名画家何旸、杨福东、施勇、胡介鸣、李斌等,访谈主要围绕艺术家的创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