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工作,有着长达一百多年的非凡历史,留下了千万幅令人难忘的照片。这段历史以前从来没有充分展现过。1896年1月,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刊头下面出现了“配图月刊”这一小标题,从此以后这个图文并茂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并在艺术和技术两个方面不断攀登新的高峰。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举办过多次重大的探险和考察活动,如罗伯特·比尔利率领的世纪之交北极探险,希拉姆·宾诺姆的发现马丘比丘,威廉·亨利·杰克逊的美国西部早期全景摄影,约瑟夫·洛克于20年代拍摄的中地稀罕镜头,从同温层气球上拍摄的幅鸟瞰图,以及从次海底旅行中观测到的人类从未见到过的景象。在这些活动中获得的珍贵照片的发表,使国家地理杂志始终能领先一步展示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奇观。
《光影·心影:张庭玮摄影手记》是作者张庭伟多年来在美国工作期间,对该国的城市风貌、田园、牧场等生活写照和名胜古迹。并配心得体会,是一部很独特的风光摄影集。《光影·心影:张庭玮摄影手记》收入的200幅摄影作品,历时从1980年代到2010年代,包括了普通胶卷、幻灯片、digital时代,等于记录了现代摄影技术的演变,也录下了作者的旅程。插图选自同时期的速写,包括了在比利时、德国等处的手记。
中国第14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作为国际性摄影盛会,邀请了11位中外摄影家、策展人、收藏家等担任评委,他们从众多参评作品中评出的452幅作品,集中亮相于风景秀丽的浙江省丽水市,向中外来宾和摄影界同仁展示世界摄影发展的脉络和潮流,展示中外摄影家的艺术风格和个性风采,展示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的品牌魅力和影响力。《中国第14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作品集》汇集了452幅作品,全面而丰富地展示了中外摄影家近年来的创作成就,为中外摄影人交流沟通、学习促进提供一个宽广的平台。本
“良溪古村落”位于广东江门棠下镇西北部的山坳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南宋时期由被尊为“良溪始祖”的罗贵率众由南雄珠玑巷再度南迁至此开基,子孙繁衍,开枝散叶。据说,现海内外后人有四千万之多,良溪古村成为寻根祭祖之地。近千年来,良溪未经战乱,保存着宋、明、清、民国历代的各种建筑和遗迹,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2008年良溪列为“广东省古村落”正式挂牌。
1943年初,伯特·克拉夫奇克作为陈纳德将军援华空军(飞虎队)的一员首次来到中国云南。他在那里度过了将近三年的时光,对当地的人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用照相机和画笔记录了他们的文化的各个方面。1989、1991和1994年,他三度重访云南,记录下了“彩云之南”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变。本书中节选的这批照片和绘画作品,跨越了整整50年的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援华空军的摄影师。 作者的作品曾在印度新德里总督宫展出。 作者还在亚洲服役时,美国的美术馆就展出了他的代表作品。 1972年,在尼克松总统结束其对华历史性的访问回美后,应白宫的邀请,前往赠送水彩画作品。 中国云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海外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名誉会员、昆明市荣誉市民,美国威斯康星州水彩画协会会员。 受委托拍摄和描绘了波多黎各岛屿的风光和
很受追捧治愈系良品,2300人评价,评分高达8.8 毫无雕饰。至真、至纯,让您的心像棉花糖一样被融化 小清新超人气经典,曾获得“日本博客大奖“摄影大奖 内容均来自于日访问量高达7万次的超超人气博客 《家庭日记 森友治家的故事1》是由摄影师森友治的超人气博客整理而成,森友治用相机记录了自己一家平凡而又温馨的生活,夫妇二人,两个孩子,以及爱犬豆豆。令你倍感亲切而熟悉的日常家庭生活,毫不雕饰,至真,至纯,令人怦然心动。 《家庭日记 森友治家的故事1》中那些犹如昨日的美好瞬间,被父亲的照相机一格。文字幽默,照片精美。每天的生活看似平凡,却真实至极,让每个读者都能感觉到家的温馨与温暖,令人向往。 有人说,森友治的作品就象融化了的奶糖。这比喻确实贴切极了,不奶糖化开时的柔和色彩,更有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师》丛书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近年来难得推出的一套阵容齐整的摄影作品集,展示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很资历的签约摄影师的技艺、风格与视界。能将这么多摄影大师汇集成一套书,这还是靠前次。这套书将告诉你,美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具有哪些特质,他们商标式的独特风格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他们如何将眼光、正直和激情结合在一起,拍出伟大的作品。
主要记录三十多年来我国生活演变过程,通过一幅幅朴实无华的画面,入木三分地揭示当时的现实状态。这些画面为社会学家、史学家、民俗学家、艺术家了解两个世纪更迭之时的中国民间提供了一幅幅最可信赖的原生资料。本书的影像图片,饱含着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堪称历史性告别的生活画面。
本摄影集中的人,都是上海人。说到上海人,过去的就是大亨、政客、商贾、红伶、冒险家,鸳鸯蝴蝶、夜色撩人;而现在的,白领、小资、海归、CEO,新天地流光溢彩,陆家嘴车水马龙。人们似乎也总是津津乐道于上海风花雪月的享乐细节,在那些华丽和繁荣的表象下,虚构放大着跌宕起伏、来历不明的神话故事,如果不沉下心细看,难免会无视那沉郁苍穹下贴肤痛痒的人生。我们很少关注这样的人生,隔绝着这些的是对现实的巨大幻觉,这由时尚、习惯、虚伪和陈词滥调构成的无穷无尽的隔绝如黑洞一般吸去了所有的光,向我们有意无意隐藏了这个城市的秘密,这秘密是历史也是现实,更是无法回避的生存境况。
什么是对一个人生命最简单也最平等的概括?看过德国摄影师那套作品“死亡肖像”的人,会回答:两张黑白照片。如果你捧着这部摄影集中文版《生命的肖像》,会觉得它可能是你看过最沉重的书,因为不算太厚重的书里竟承载着20多人的生老病死,而你必须直面他们濒临死亡时的瞳孔,以及死后安详的面容。
本书是诗人荒目于2017-2018年在意大利七座城市的街头游历、晃荡的摄影作品集,他用手机记录下意大利街头的日常表情,用一种漫不经心的方式搭建镜头与人的距离,在这个人人皆可拿起手机拍摄的年代,摄影的意义就是在平常中掠取惊奇。所以在他看来,记录即是发生,拍摄会使你更加贴近生活。同时,他亦在流连与历史中速写七座城市,写下七封对意大利的动人情书,窥探罗马帝国荣光之下的旧日景象与今日情境,落魄亦体面,失落也优雅。
有一段共和国颠簸的断代史。 有一代人以理想主义为起点,却在现实中辗转起落。今天的他们,既有普通工人,也有科学家;有的默默无闻,也有的驰名中外;有的去了陕北就再也没有离开,还有的出国就像串门;有穷困潦倒的,也有腰缠万贯的…… 100位知青的人生历程,其中可有你曾走过的?你无法遗忘的?或者,是你无法忽视想要了解的?他们是极度精彩又极度无奈的那一代人生缩影。 名家史铁生在本书的序中写道:“每一代人都是独特的,有其的困境、伤疤和创造。” 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而书中的照片和文字已留下了他们的深深足迹。
主要记录三十多年来我国生活演变过程,通过一幅幅朴实无华的画面,入木三分地揭示当时的现实状态。这些画面为社会学家、史学家、民俗学家、艺术家了解两个世纪更迭之时的中国民间提供了一幅幅最可信赖的原生资料。本书的影像图片,饱含着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堪称历史性告别的生活画面。
《光影·心影:张庭玮摄影手记》是作者张庭伟多年来在美国工作期间,对该国的城市风貌、田园、牧场等生活写照和名胜古迹。并配心得体会,是一部很独特的风光摄影集。《光影·心影:张庭玮摄影手记》收入的200幅摄影作品,历时从1980年代到2010年代,包括了普通胶卷、幻灯片、digital时代,等于记录了现代摄影技术的演变,也录下了作者的旅程。插图选自同时期的速写,包括了在比利时、德国等处的手记。
2007年,薇薇安 迈尔拍摄的大量照片被地产经纪人发现,人们才注意到这位可能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街头摄影师。她一生拍摄了超过25万张照片。马鲁夫随后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寻找薇薇安 迈尔》,获得第6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纪录片奖和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纪录片奖提名。 本书利用大量原始资料,对薇薇安一生进行了梳理,对一个孤僻的天才艺术家的形象写出了自己的看法,薇薇安的世界要比人们想象的广阔得多。
本摄影集中的人,都是上海人。说到上海人,过去的就是大亨、政客、商贾、红伶、冒险家,鸳鸯蝴蝶、夜色撩人;而现在的,白领、小资、海归、CEO,新天地流光溢彩,陆家嘴车水马龙。人们似乎也总是津津乐道于上海风花雪月的享乐细节,在那些华丽和繁荣的表象下,虚构放大着跌宕起伏、来历不明的神话故事,如果不沉下心细看,难免会无视那沉郁苍穹下贴肤痛痒的人生。我们很少关注这样的人生,隔绝着这些的是对现实的巨大幻觉,这由时尚、习惯、虚伪和陈词滥调构成的无穷无尽的隔绝如黑洞一般吸去了所有的光,向我们有意无意隐藏了这个城市的秘密,这秘密是历史也是现实,更是无法回避的生存境况。
很受追捧治愈系良品,2300人评价,评分高达8.8 毫无雕饰。至真、至纯,让您的心像棉花糖一样被融化 小清新超人气经典,曾获得“日本博客大奖“摄影大奖 内容均来自于日访问量高达7万次的超超人气博客 《家庭日记 森友治家的故事1》是由摄影师森友治的超人气博客整理而成,森友治用相机记录了自己一家平凡而又温馨的生活,夫妇二人,两个孩子,以及爱犬豆豆。令你倍感亲切而熟悉的日常家庭生活,毫不雕饰,至真,至纯,令人怦然心动。 《家庭日记 森友治家的故事1》中那些犹如昨日的美好瞬间,被父亲的照相机一格。文字幽默,照片精美。每天的生活看似平凡,却真实至极,让每个读者都能感觉到家的温馨与温暖,令人向往。 有人说,森友治的作品就象融化了的奶糖。这比喻确实贴切极了,不奶糖化开时的柔和色彩,更有
1943年初,伯特·克拉夫奇克作为陈纳德将军援华空军(飞虎队)的一员首次来到中国云南。他在那里度过了将近三年的时光,对当地的人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用照相机和画笔记录了他们的文化的各个方面。1989、1991和1994年,他三度重访云南,记录下了“彩云之南”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变。本书中节选的这批照片和绘画作品,跨越了整整50年的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援华空军的摄影师。 作者的作品曾在印度新德里总督宫展出。 作者还在亚洲服役时,美国的美术馆就展出了他的代表作品。 1972年,在尼克松总统结束其对华历史性的访问回美后,应白宫的邀请,前往赠送水彩画作品。 中国云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海外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名誉会员、昆明市荣誉市民,美国威斯康星州水彩画协会会员。 受委托拍摄和描绘了波多黎各岛屿的风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