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弥生为什么钟情于波点? 弗里达 卡罗为什么偏爱自画像? 托芙 扬松的 姆明 是如何诞生的? 本书讲述了全球 15 位女性艺术家的生活和工作,以及她们在艺术领域内外所做的独特贡献。不同于以往的艺术传记,该书聚焦于因性别而被边缘化的女性油画家、雕塑家、版画家、插画家、设计师等。通过阅读她们的个人故事,你将对当今艺术界和艺术流派产生全新认识,并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女性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肯胡克 阿什瓦克|芭芭拉 赫普沃斯|汉娜 霍克|托芙 扬松|弗里达 卡罗|科丽塔 肯特| 埃米莉 卡梅 肯华雷耶|草间弥生|加布里埃尔 穆特|乔治亚 欧姬芙|柳博芙 波波娃| 费思 林戈尔德|阿姆丽塔 谢尔 - 吉尔|阿尔玛 托马斯|苏珊 瓦拉东
《愿为敦煌燃此生:常书鸿自传》讲述了 敦煌守护神 常书鸿结缘敦煌、保护敦煌的传奇经历。他以亲切质朴的笔触,极具深情地回忆了一生的坎坷经历,包括巴黎留学十年邂逅敦煌的心路历程、回国七年才得以奔赴敦煌的波折无奈、五十年里舍身保护敦煌的急切呼吁与艰苦奋斗。 各章中间嵌入常书鸿各时期的创作与感想,使人能细致了解他当时的思想与心境。文前彩页全部系常书鸿不同时期创作的与敦煌有关的画作,使人可以直观感受敦煌四时之美。文中彩页全部系常书鸿女儿常沙娜临摹的不同时期的敦煌壁画,使人直观感受不同时期敦煌壁画之特点,领略其丰姿。 敦煌艺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舍命也得保护它。不管有多少困难都必须克服。 对于敦煌艺术的使命感,使常书鸿度过了所有的艰难困苦,终其一生,坚守初心。这本自传不仅是常书鸿一生奋斗的记录
安东尼 高迪的职业生涯与巴塞罗那紧密相连。他在这座城市中完成了自己的大部分作品,其中有私人别墅、学校、居民楼,还有一座公园式住宅区(即著名的古埃尔公园),更有一座神圣家族大教堂 高迪自 1883 年起就一直为圣家族大教堂工作,直到 1926 年他去世时也没能完成。这是一位很难用传统眼光来定位的建筑师,因为他的建筑理念来源甚广,又具有极强的独创精神,其作品带有明显的梦幻色彩,在饰物的视觉效果上又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在本书中,法国新艺术研究专家菲利普 蒂博将带领我们一起细致地领略这位天才建筑师的作品。
《马三立:欢笑留人间》由相声泰斗马三立之孙马六甲执笔,书写了马三立不同人生阶段的故事,内容包括其家学相声渊源、年轻时撂地卖艺的经历、相声作品叫响津门、相声作品的精神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本书既展现了马氏家族与相声的缘分,也展现了马三立的不懈努力、爱国热情以及 立德、立功、立言 的人生准则。 天津的相声文化历史悠久、自成一派,马三立相声作为津派相声的代表,将 真、俗、顺、乐 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本书聚焦马三立与津派相声这两个核心元素,以马三立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融入经典相声作品解读、相声沿革发展、天津地方语言特色等多元信息,并配有马三立的珍贵照片,旨在还原一个富有市井色彩的马三立。
这本书的写作断断续续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全书凝聚了作者大半生的心血。应该说从作者1969年秋天初识启功老师时就开始了。因为以此为起点,启功老师所有教他书法的例字,批改的作业,乃至随意书写的片纸单字,都保存至今,这些在书中有所展示;启功先生每次谆谆教诲,他大都事后做补记,这就为写作此书提供了准确的时间和具体的内容;老师送他的书法作品以及为他题写的书名、斋名、展名、信件、题词、序言等等珍贵的手迹,还有文革中作者偷揭的老师书写的大字报残片,尽在其中,贯穿了作者的成长历程。总之,作者是以学生怀念老师的角度真实记录了几十年的习书往事,让世人深入了解并传承启功先生卓特的学识、书法理论和书法艺术。 这本书展现了作者与启功老师近乎传奇的交往和习书经历:从文化大革命中下乡劳动因草帽相识到草屋中互换床
提到吉米 亨德里克斯的名字,人们大多想到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那些摇滚乐坛传奇故事。蒙特利尔音乐节点燃吉他的火爆场景、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奏起《星条旗》的庄严时刻,乃至他扑朔迷离的突然死亡,无不为人津津乐道。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疯狂与绚丽的光鲜外表下,这位吉他之神的心中却深藏着持续一生的孤独与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正如克罗斯所说,他一生站在灯光闪耀的舞台上,眼中能够看到的,却只有他自己。
探寻世界各地古怪珍奇景点;收集死刑犯临刑前写下的诗句;报道日本本地嘻哈歌手;走访上百个东京普通人狭小公寓诠释 Japanese Style ;拍摄每个日本人都去过却不被设计界理睬的 情人旅馆 内部装潢 捕捉主流之外的怪诞景色,挖掘日常而不平常的人间故事,当代日本极具独立精神的自由编辑都筑响一,从杂志记者到做书编辑,他拒绝乏味,打碎常规,只做自己感兴趣的选题,怪招迭出,特立独行。 白费功夫的编辑会议 不要跟同行喝酒 就算碰不到也要伸手 不把东京放在眼里 毒舌且有冲击力的文笔背后是对人间的温暖观察,剑走偏锋的编辑生涯是对主流社会与体制的不妥协。 这本书是一趟出人意料的奇异阅读之旅,更是一段洒脱、真实、痛快的编辑传奇。
内容简介 书号:9787521755756 书名: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定价:69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 著名美术史论家、民间美术研究专家、收藏家王树村人生最后阶段的绝笔之作。 ☆ 2009年,罹患肺癌六年的王树村于病榻前开始撰写回忆录。从 我为何研究民间美术 这一问题出发,王树村回顾了其出生于北方年画艺术之乡杨柳青,长于炮火连天的天津,耕耘于祖国大地,从学画到藏画、再到搜集和研究民间美术的人生经历,阐述了其对于民间美术孜孜以求、笔耕不辍的热爱与守护。 ☆ 山河故人,艺林拓荒,历经炮火方知家国一体和平可贵,王树村励志编书雪耻,一心为证明 中国民间艺术的根在中国,研究中国民间艺术的专家也在中国 。 ☆ 人生八十六年,七十余部皇皇著作,王树村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的 守护神 ,他一生收集17000余件年画粉本和画版,后多数捐赠国家,为中国保存了农业社会的一个活的文明形态。他一个人的年画史,从一个侧面印证
歌手、情圣、诗人、僧人 莱昂纳德 科恩,这位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爱戴的创作歌手,这位大隐隐于市的忧郁诗人, 摇滚界拜伦 ,有着如同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人生。 在《再次远行:莱昂纳德 科恩访谈录》中,他亲自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通过自1966年至2012年间的54次访谈,科恩侃侃而谈自己对诸多事物的见解:音乐、文学、爱情、信仰、创作、灵性、政治、家庭、精神健康 最终呈现出一个立体而深邃的科恩。 本书也是科恩对自我的一次坦诚剖析。从人生中的挫败,到深陷抑郁症困扰的体验,再到失败的情感关系、音乐生涯的起起落落,和在寺庙中的重整旗鼓,最终归于晚年的喜悦和平静。科恩对这些经历全部毫无保留地真诚道来,让人们看到他的敏锐才华,也让人们感受到他在脆弱之中孕育的力量。
如果你想要知道关于安迪 沃霍尔的一切,那么只看表面就好了:我的画、电影还有我,那就是我了。没有什么在表面的后面。 《我将是你的镜子》精选1962至1987年来波普巨星安迪 沃霍尔接受的35次访谈。他以波普艺术教皇之姿,谈论名声、谈论艺术、谈论电影与超级明星、谈论波普与现代神话、以及谈论他自己 从安迪 沃霍尔早年崭露头角的岁月直至他生命中的后几个月。 这是关于安迪 沃霍尔的本访谈集,呈现了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一位艺术家复杂的心理。从1962年横跨至1987年,这一篇篇高深莫测、机智诙谐的对话展现了沃霍尔艺术生涯中不同进程的真实面貌。
1888年的10月至12月,一对艺术家同住于法国南郊阿尔勒的一幢黄房子里,当时他们都尚未成名。这对艺术家就是 的文森特?梵高和保罗?高 ,本作讲述了他们同住创作的真实故事。在共同吃饭、饮酒、交谈、争论、休憩和作画的这段时期里,两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家展现出了历 为强烈地惊人创造力。短短9周时间里,梵高的精神在重压之下崩溃了,他不仅与高 产生了摩擦,还对自己施加了暴行,而高 的不辞而别。在艺术 ,从未有两位如此 的艺术家曾一起在如此小的空间中共同生活创作。作者揭秘了两位艺术家同住这段时光的点滴,利用大量的信件和新的证据来描述梵高与高 如何绘画、交流思想,及共同生活的种种细节。本书是对一段脆弱的友谊、艺术、疯狂、天才的细腻探寻,也是对震惊世人的割耳朵行为之因的探寻。
本书是一部引进自荷兰的人物传记。收录了凡 高一生中写给弟弟提奥的重要信件。在这些信件中,凡 高把自己对于艺术的向往与追求、对于爱情的憧憬与责任、对生活的苦闷与期待向弟弟提奥和盘托出,娓娓道来。有时候他的笔下充满愁云惨雾,有时候他的信中充满激情。字里行间描绘出的,不仅是疯狂的天才画家凡 高,更是一个孤独寂寥的创作者,一个天马行空的艺术家,一个饔飧不继的 打工人 ,一个忠于婚姻的丈夫。在信件中,凡 高丝毫不吝啬表达自己对于弟弟提奥的信任与感激,浓浓的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本书共四章:第 一章:翘首以待 五星红旗升起;第二章:战火青春 一得之愚献祖国;第三章:中年磨难 在建设中在浩劫中;第四章:晚年欣慰 国旗教育伴始终。本书可以说是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长与发展史,循着一个共产党人的人生脚印,看出国家命运与个人际遇的紧紧相连,从中能看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现代,见证了中国各个时代、各个方面的变化与成果。曾联松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这种非虚构的建构,现实主义文学的表达方式,很好地诠释了整个国家发展的大时代壮阔历程。
中国绘画艺术,渊源有自,与吾国文明紧密相连。自晋顾恺之,千数百年来,流派纷呈,名家辈出。遗憾的是,我们至今尚无一部系统、全面介绍历代绘画、画家的著作。为填补这一缺憾,让读者更详实地了解中国绘画文明和历代画家,我们编辑了这套大型丛书。丛书分古代和近现代两个部分。古代画家上自顾恺之、吴道子、王维、下继宋、元、明、清诸贤,凡60余人,每人(个别2-3人)一集,近现代部分包括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周思聪等,凡30余人,每人一集,由郎绍君、张志欣主编。 本书为大32开精装,铜版纸彩印,包括画家生平学行、艺术历程、绘画风格、谈艺录、各家评论、年表、传世作品目录等,并收入画家大量的生活、工作照片和近200幅绘画作品,资料详实,图文并茂,既有较高的学术性,又有一定的可读性,是专家、学者研究中国画家不可
内容提要 张乐平先生是中国杰出的漫画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漫画作品。《三毛从军记》创作于1946年,这部作品以扎实的绘画功底,丰富的生活素材,合理而不失夸张的艺术情节,诙谐幽默的风格,感染了广大的读者,赢得了他们的喜爱,成为一部传世之作。 暂无相关内容
李伯祥先生1938年出生于天津,5岁随父亲李洁尘学艺,6岁即登台演出。先后在济南、南京边学习边演出。他聆听了众多的相声名家,由于他的记忆力惊人,悟性极强,使他有了博采众长的资本和得天独厚的机遇。12岁又正式举办了拜相声大师赵佩茹先生为师的仪式,更使他艺业大增。李伯祥先生传统功底深厚,会的传统段子数量之多,在全国相声界是名列前茅的,对于喜剧因素的发掘和包袱技巧的设计、运用更是信手拈来,轻而易举。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解放前在中国为数不多的相声大本营磨炼、摔打出来的,一个赶上末班车的大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