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遵循谱主钱三强“还我原来面貌”的冀望为宗旨,以翔实、可信和多视角的材料,纪录他的毕生历程,特别是作为一位原子核实验物理学家开始成长直到取得成就的沧桑岁月。本年谱分为谱前、正谱和谱后,展现了钱三强完整的人生轨迹,他出生于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世家,启蒙于“五四”新文化教育,执着追求科学强国的原子梦。由于处在特殊的年代,面临特殊的内外环境,担当起特殊角色,以及本人的鲜明个性,加以所触及事众面广、头绪纷繁等这些因素,钱三强的一生,真可谓丰富多彩,可歌可泣。本年谱记录下的,是那个年代的一个钱三强,是钱三强所经历的那样一个年代。
王竹溪是我国理论物理学家和“百科全书式”学者,他终生致力于物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此做出了的贡献。他编撰的《新部首大字典》,是汉字研究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本书在扼要介绍王竹溪生平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他在流体力学、统计力学、热力学、生物物理等众多领域的研究工作,他对热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数学物理等的讲授和著述,他对青年教师与研究生从事研究工作的指导,他对中国物理学会、《物理学报》和物理学名词工作的长期奉献,以及他对汉字编码问题的开创性工作和编撰《薪部首大字典》为中华文化之发展树立的丰碑。王竹溪的学习方法和看论文的“三步曲”,在狄拉克的帮助下选择研究领域和导师,在大学研究表面吸作用和超晶格相变,指导林家翘、杨振宁、李荫远、应崇福、梅镇岳、徐亦庄等人研究超晶格统计力学,建
众所周知,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然而同时,钱学森还是一位思想家,是系统工程中国学派的创始人。钱学森的一生先后经历了20年美国学术奠基、近28年中国航天实践、晚年近30年学术研究,他在哲学、科学、技术、工程各个层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钱学森的一生生动诠释了他本人的一句话:要敢于说别人没说过的话、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干别人没有干成的事。本书由钱学森智库撰写,由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和本社联合组成编委会。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从拂晓到黎明:新的思想之光 时代的呼唤:创建系统学 系统观念下的科学预见 从此岸到彼岸:新世界的猜想 ,内容丰富,资料全面,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钱学森的系统论思想,特别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的缘起、发展、成熟、创新,试图拨开
20世纪的数学家群体,已经逐渐地多元化、国际化。要看到整个数学发展的全貌,仅仅了解几位大数学家是远远不够的。频繁而深入的国际交往,使我们有必要知道更多的数学家活动。本辞典编撰了20世纪中有巨大影响的数学家、一般的数学家和有突出新贡献或比较年轻的数学家,他们的生平、经历和主要成果。很多数学家是次在加以介绍,其他书中已收入的数学家本书尽量用较新的材料,许多老条目也增加了新内容。希望在踏破铁鞋无觅处时,本辞典能帮上你的忙。
陈国良院士是我国材料科学家、教育家,我国高温合金领域的先驱。本文集收录了有关人士的题词、序言,陈国良院士传略,在高温合金、高性能金属间化合物、块体非晶态合金以及高硅钢与新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精选论文36篇,缅怀文章,以及陈国良院士年谱、主要论著目录等,并收录有陈国良院士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陈国良院士纪念文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广大师生以及相关专业科研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文献。
从青涩少年到揽月大师,从地球到月宫的探索跋涉,他的每一个脚印中都凝聚着同一个词——报国心。
吴健雄(1912.5.31-1997.2.16)江苏苏州太仓人,核物理学家,素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1934年获得学士学位后,受聘到浙江大学任物理系助教,后进入中央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1936年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1940年获博士学位,1944年参加了“曼哈顿计划”,1952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1958年升为教授,同年,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她名誉科学博士称号,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75年曾任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女性会长,同年获得美国总统福特在白宫授予她美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勋章。《吴健雄》由西溪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吴健雄》记述了吴健雄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林家翘先生学贯中西、著作颇丰,被公认为当代国际应用数学泰斗、世界天体物理学家。他提出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曾解决了困扰科学界多年的“海森堡猜测”问题。林家翘先生也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于晚年返回母校清华大学,主持创立“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为新一代科研人员提供了平台、指明了方向。《林家翘传(应用数学大师)》系统梳理了林家翘先生在求学与科研各个阶段的经历,全方位展现了这位学术大师的人生轨迹。全书约10万字,分14章。《林家翘传(应用数学大师)》由孙卫涛、刘俊丽编著。
“丝业世家、古镇启蒙、蔚然成才、初试锋芒、留洋闯荡、规划蓝图、奠基两弹、发展卫星、创新航天”《中国当代科学家丛书:杨嘉墀》为你描绘了我国航空航天专家杨嘉墀先生的人生画卷,他不仅为我国的“两弹”事业上做出了贡献,也是我国卫星发展方面的功勋人物。
卢嘉锡先生是全国人大第八届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第七届、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第三任院长。他是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结构化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他从“科学救国”的热望开始,历尽沧桑,执着追求,为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德高望重的卓越领导人,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其:他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典范。本片为纪念卢嘉锡先生诞辰100周年而摄制,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宣传办公室、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研究室、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建卢嘉锡科学教育基金会出品,北京新陆地文化艺术中心承制。整个传记片以抒情的风格和精美的画面来完成,从求学、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