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根据迄今践行的实际情况,在大致统一编辑规范的基础上,将书稿划分为5种体例: 1.口述自传以人称主述,由访问者协助整理。 2.人物访谈录以问答对话方式成文。 3.自述由亲历者笔述成文。 4.专题访谈录以重大事件、成果、学科、机构等为主题。做群体访谈。 5.旧籍整理选择符合本丛书宗旨的外已有文本重新编译出版。 形式服务于内容,还可视实际需要而增加其他体例。受访者与访问整理者,同为口述史成品的作者。忆述内容应以亲历者的科学生涯和有关活动为主线展开,强调以人带史,以事系史,忆述那些自己亲历亲闻的重要人物、机构和事件,努力挖掘科学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鲜活细节。 书中开辟“背景资料”栏,列入相关文献,尤其注重未经披露的史料,同时还要求受访者提供有历史价值的图片。这些既是为了有助于
《透物见人:夏商周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研究》从夏商周青铜容器的分期、分类的考古学研究入手,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了各类容器的造型设计特点及其演变过程,系统梳理了各类装饰纹样的起源和形式演变,并对部分装饰纹样的内涵做了创新性研究探索,进而分析了青铜器的装饰工艺方法和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最后尝试性地探讨了商、周时期青铜器装饰艺术的阶段性规律及其所体现出的主要审美思想。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是由北东东向左旋走滑的阿尔金断裂带、北西西向的祁连山—海原断裂带和近东西向左旋走滑的东昆仑断裂带三条巨型左旋走滑断裂所围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地壳块体,称为柴达木—祁连活动地块。由于高原整体不断隆升和向北东侧向挤压,在块体内部形成了一些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如柴北缘断裂、党河南山断裂、大哈勒腾河断裂、鄂拉山断裂和日月山断裂等。本专著借助 公益性重大行业专项“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察”项目的资助,对日月山断裂进行详细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对其几何学特征进行分段研究,通过无人机地貌面、差分GPS断层陡坎的测量和地貌面年龄的限定,获得了日月山断裂不同断裂段的垂直和水平滑动速率,并对各个断裂段的滑动速率进行了分析,通过开挖3个大型探槽,限定了日月山断裂的古地
作者李慕真,1970—1978年任 地理研究所业务处处长,1979—2004年任首都经贸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本书详细记述了李慕真20世纪70年代在西北高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科学研究改造冰川冻土和盐碱地,为我国农业生产作出贡献的历程;记述了20世纪80年代她积极响应 的需要,参与了我国 初的人口学开拓和研究工作,初创了首都经贸大学人口研究所并进行人口学研究,还主持编写了《中国经济地理丛书》《中国人口丛书 (中英版)》《人口科学论集》和《中国80年代人口变迁》《北京人口志》等著作。她是我国少有的老一代女科学家。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是由北东东向左旋走滑的阿尔金断裂带、北西西向的祁连山—海原断裂带和近东西向左旋走滑的东昆仑断裂带三条巨型左旋走滑断裂所围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地壳块体,称为柴达木—祁连活动地块。由于高原整体不断隆升和向北东侧向挤压,在块体内部形成了一些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如柴北缘断裂、党河南山断裂、大哈勒腾河断裂、鄂拉山断裂和日月山断裂等。本专著借助 公益性重大行业专项“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察”项目的资助,对日月山断裂进行详细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对其几何学特征进行分段研究,通过无人机地貌面、差分GPS断层陡坎的测量和地貌面年龄的限定,获得了日月山断裂不同断裂段的垂直和水平滑动速率,并对各个断裂段的滑动速率进行了分析,通过开挖3个大型探槽,限定了日月山断裂的古地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省内主要的活动构造有50余条。这些主要的活动构造控制了青海省中强地震的发育,严重影响了青海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如1990年共和7.0级地震,2001年昆仑山口西的8.1级地震,2003年德令哈6.6级地震,2006年玉树5.6、5.4级地震群等。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我省强震频发,如2008年、2009年大柴旦地区发生了两次6级地震序列,2009年治多地区和唐古拉山地区连续发生9次5级以上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强震,2016年门源发生6.4级地震和杂多6.2级地震,这些地震不同程度的造成了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这些地震可能是整个青藏块体变形的响应,因此对青海省内地震活动构造与地震危险性的研究已迫在眉睫。作者在青海省工作近20年,对14条主要断裂有过研究工作,分别日月山断裂,拉脊山南、北缘断裂,鄂拉山断裂,宗务隆山断裂,玛多-甘
本书是“大国工匠人物传”丛书之一,是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师、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郭汉中的传记,鲁迅文学奖得主葛水平通过文学故事的形式,对郭汉中的个人成长历程、生活情况和工作感悟进行全景扫描。在近40年的时间里,郭汉中始终坚守在文物修复 线,与前辈后生一道,用坚持不懈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黄金面具等数以千计的珍宝重现风采。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爱岗敬业、争创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 的工匠精神。
全书共分两个部分, 部分为针对中 写作题目的各题型精讲,第二部分为4套模拟练习题。 TOPIK写作共有4个题型, 部分分别针对各题型,以真题为例,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和剖析,给出了不同得分的示例答案,让读者明确如何作答才能得高分。讲解结束后,再提供若干针对性练习,用于巩固提高。第二部分为模拟题。 为参考答案与讲解。答案部分,不光提供高分范文,还按考试要求的作文纸给出了书写示例,可以让读者对如何写出高分作文有一个 加全面的认识。
本书以科考历程为主线,通过大量照片和文字,记录了作者在罗布泊参加综合科学考察工作的经历。其中不仅包括对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及意义的描述,也包括对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地区自然风貌、历史地理变迁的记述和感悟。作者遴选了多张在工作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包括了在楼兰古城、楼兰东古墓群等重要历史遗迹工作的场景,用影像的形式为读者带来亲历感。同时,结合文字的记述和对前人工作的必要性介绍,向读者展开了一幅自然和人文交织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