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动人的书,是关于两位杰出的神经科学家之间奇妙缘分的非凡故事,两位长达十多年的信件都在这本迷人的书中再现。奥利弗 萨克斯是英国著名的脑神经学家,他在医学和文学领域均享有盛誉。对世界来说,他是 医学桂冠诗人 ,但对本书作者苏珊 巴里来说,他成了亲爱的奥利弗,苏珊成为他各种探究的传声筒。《亲爱的奥利弗》一书生动地捕捉了两人如何通过多年的信件探索心灵,他们的好奇心、同情心和对生活挑战的勇气交织在一起,通过书信分享想法、提供温暖。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真正的朋友虽然彼此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但他们互相照亮,彼此懂得,能共同度过人生的波峰和跌谷。
这是一段曾被忽略的医学史,一位伟大外科医生的传记,讲述了整形外科之父哈罗德 吉利斯的传奇人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富于远见的外科医生哈罗德 吉利斯尝试重建毁容士兵的面部。他创办了世界上最早的致力于面部重建的医院之一,并召集起一个跨学科团队,由此开创了现代整形外科。吉利斯及其团队修复了受伤者的面孔,振奋了他们的精神。 历史学家琳赛 菲茨哈里斯凭借细致的调查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吉利斯以非凡的勇气、想象力和精湛的医术修复毁容士兵面孔的故事,也再现了那些生活被摧毁后又重获新生的士兵的戏剧经历。
《你好,钟南山》是钟南山院士授权的人物传记,写尽他真实人生的传奇之书。该书从2020年新冠肺炎的抗疫之路切入,记录了钟南山院士迎战新冠肺炎、抗击非典的英雄事迹,通过追溯他不寻常的成长历程以及在医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回顾他八十多年人生的奋斗历程,展现出他敢医感言、铁肩担道义、敢为人先、鞠躬尽瘁的 南山精神 。 全书共分为三卷: 卷一 国士担当 书写了钟南山在抗击2020年新冠肺炎和2013年非典疫情的英雄事迹; 卷二 医者仁心 记录了他作为一名医生和学者,是如何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对医学事业孜孜以求; 卷三 非凡人生 回顾了父母对他的人生启蒙,以及如何从一名遭人白眼的医生成为一言九鼎的医学权威的奋斗之路。 本书收录了钟南山成人、成才过程中的珍贵影像资料,并详尽记录了他重大人生节点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本书是中国现代医学奠基人伍连德的生平传记。伍连德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医学家、公共卫生学家、中国检疫与防疫事业的先驱、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本书以*详尽的篇幅讲述了伍连德东北抗击鼠疫的过程,涉及到科学、政府和外交等各个领域,对整个防控的技术细节和社会机制进行了复原。情节惊心动魄,读来荡气回肠。 本书也是一部缩减的中国防疫史。伍连德作为中国现代防疫先驱及*人,山西、内蒙、上海 哪里出现疫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的经历也表明,同样的科学水平,不同的政治社会环境下,防疫的效果截然不同。他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除此之外,伍连德还是中华医学会的创建人之一和*、二任会长。他主持创办了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协和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在内的20 多所医院或医学
1910年11月,哈尔滨傅家甸(今道外区)突发鼠疫,疫情严重,蔓延迅速,室内平均每天死亡50余人,*多一天死亡183人。疫情不仅横扫东北平原,而且波及河北、山东等地,共卷走6万余人生命。伍连德临危受命,来到哈尔滨。他临时组建的防疫队伍,在不到两个月内完全控制了疫情中心鼠疫的流行。这是一场从西伯利亚到上海南北几千里的国际抗鼠行动,是人类历史上*次大规模的成功的传染病控制行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早的科学防疫工作序幕,它在组织管理、措施实施、医疗救护、防疫检疫等方面,留给后人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至今控制未知传染病的办法依然是参照伍连德的方案。
胡大一医生是我国导管射频消融技术和循证医学的先锋,积极推动和推广冠心病溶栓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是双心医学观念的发起者,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推动者,戒烟、有氧代谢运动和健康教育的倡导者,构建心血管疾病全面防线的践行者。他从医数十年时刻坚持 以患者为中心 以人为本 的临床理念,致力在我国建立心血管疾病抢救的绿色通道,重视患者的身心康复和生存质量,进行综合心脏康复计划以改善患者预后,关注女性和青少年的心血管健康和疾病预防。
刘长庭主编的这本《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专家谈》共分36章,详细系统地讲述了老年呼吸病学领域的感染、气流阻塞、肺血管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肉芽肿性肺疾病、呼吸睡眠调节异常、胸膜疾病、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等内容。全书内容翔实、丰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对他人成果的综合分析,又有作者个人的经验和体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专家谈》可供广大从事老年呼吸科临床和保健的工作者阅读参考,也可供老年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习和参考。
本丛书根据迄今践行的实际情况,在大致统一编辑规范的基础上,将书稿划分为5种体例:1.口述自传——以人称主述,由访问者协助整理。2.人物访谈录——以问答对话方式成文。3.自述——由亲历者笔述成文。4.专题访谈录——以重大事件、成果、学科、机构等为主题,做群体访谈。5.旧籍整理——选择符合本丛书宗旨的外已有文本重新编译出版。 形式服务于内容,还可视实际需要而增加其他体例。 受访者与访问整理者,同为口述史成品的作者。忆述内容应以亲历者的科学生涯和有关活动为主线展开,强调以人带史,以事系史,忆述那些自己亲历亲闻的重要人物、机构和事件,努力挖掘科学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鲜活细节。 书中开辟“背景资料”栏,列入相关文献,尤其注重未经披露的史料,同时还要求受访者提供有历史价值的图片。这些既是为了有助
本书为我国首位盲人医科博士李雁雁的奋斗史。李雁雁在少年时突然双目失明,人生的巨大变故令他悲痛、苦楚、迷茫。一番煎熬过后,他决定重新站到阳光下,好好地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日本“国际视觉障碍者援护协会”可以资助世界各个国家的盲人青年去东京学习按摩、针灸和指压技术。李雁雁最终通过了考试,东渡日本,毕业后取得了“三疗师”资格。此时的李雁雁已经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过上优越的生活,但是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条艰辛的路——只身赴美深造。在美国,他以超凡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成为了他所就读的帕默整脊大学百多年校史中唯一一名盲人博士,也成为了美国师生心目中的英雄。这本书并非在渲染苦难,而是从字里行间迸发出希望、鼓舞和力量。
●这是关于一些人类基因的故事,以及我们如何发现这些基因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有大约25000个基因,但是这个故事里谈到的基因是一种因人而异的种类。这些基因被称为相容性基因,是一种区分我们每个人特征,让我们 的基因。文中戴维斯讲述了发现相容性基因的不平凡的故事,以及围绕相容性基因数十年耐心的科学探究,突出描写科学家个人的天才之举,揭示了他们的工作方式。 ●戴维斯揭示了我们的相容性基因如何对抗疾病,以及对各种不同疾病的易感性或抵抗力的程度。特别有趣的是,这些基因影响着我们的大脑选择的爱人,我们通过寻找合适的相容性基因组,寻找安度一生的伴侣;同时,寻找匹配的相容性基因可以消除移植排斥反应,还可以提高受孕的机会。
施今墨先生是我国近代 的中医学家、教育家、改革家和养生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出生于清末的施今墨,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 波澜壮阔的一段岁月。 他的人生道路,恰是一部中医百年兴衰史的缩影。 施今墨先生毕生致力中医创新,力主通过“编书、办医院、开学校”三条途径来复兴中医、发展中医。他自筹资金创办了华北国医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人才,为中医教育事业以及燕京医学流派的发展与传承留下了宝贵遗产。施今墨先生精于岐黄,以发扬中医学为夙志,甩毕生的努力,实现了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抱负。 今年正值施今墨先生诞辰140周年,我们通过汇编成书的方式,缅怀这位近代中医代表人物光辉的一生, 是决心继承施今墨先生遗志,努力挖掘中医学遗产,不断创新发展,为群众健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