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家高斯的传奇人生。本书以当时的时代为背景详细描述了高斯的成长经历。着重叙述了高斯在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本书内容励志,适合所有人阅读。
本书主要讲述了美国应用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的传奇一生。维纳先后涉足哲学、数学、物理学和工程学,最后转向生物学,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40岁的女教师希芭和15岁的男学生康纳利堕入爱河,恋情被披露后,她因“猥亵男童罪”身败名裂。小说的叙述者是希芭的同事,教师芭芭拉,一个孤单、敏感、颇有文学修养的62岁老小姐。芭芭拉决定为希芭辩护,殊不知她的笔不仅泄露了希芭的秘密,也把她自己的秘密泄露出去……
本书介绍了美国诺贝尔数学奖获得者纳什的传奇人生。他是如何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新闻人物,他又经历了什么艰苦磨难,他的生活与常人又有什么不同或是相同.....本书都将有所展示。 本书再现美国数学天才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传奇生活。30岁以前,他解决了一系列数学界公认的难题,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此后,他遭受了灾难性的精神崩溃,成为普林斯顿一个在黑板上乱涂数学命理疯话的幽灵人物,几乎被世界所遗忘,直到他从癫狂中苏醒,获得诺贝尔奖。
从延安窑洞走出的抗日军政大学学员,“留美科协”的骨干成员,与赵忠尧、邓稼先、叶笃正等同船“海归”中的组织者。 立志科学报国,从南开中学毕业选择专业时,他游移在地质学与化学之间,60多年后,他的母校明尼苏达大学在授予其荣誉科学博士时,称他为“中国地球化学之父”。 他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国情,为富铁矿、铀矿及黄金大会战指明了找矿方向。 他广泛关注和积极开拓的分支学科领域,涉及低温地球化学、分散元素成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环境化学、陨石与天体化学、极地考察及大洋深钻。
与古人会话,与名贤对白,在时空意义上说,后人独擅发言权而前人无从辩驳。千古旷隔之下,这种对白更像是一种倾诉,一种有凭借的内心倾诉。可以肯定,正是在传说、文献与文物遗落的空谷中,有代沟的人们凭借其聪明与才智,只要找到了千秋对白与倾诉的凭借物,也就穿越了历史的天空,将一己的思想况味烛照在邃古的长夜之中。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的续集。继续对诸多“不可能发生”的研究的介绍,具体而微的向读者展示,一个看似好笑的主题,是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的。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医学,心理学,经济学,到情感婚姻,发明创造,艺术欣赏等全都涵盖,让读者在大笑之余,也能思考关于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本质。
《曾昭抡》全面真实反映了科学家、教育家、民主人士、评论家曾昭抡曲折丰富的一生,涉及其家庭亲情、社会关系、教育业绩、学术成果、学会活动、报刊出版、抗日救亡、高教改革、外科学考察等各个方面。对以曾昭抡为代表的中国化学家引进西方化学,开创中国化学研究,创立高等化学化工教育,创建中国化学会,制定中文化学名词,创立科学文摘,建设国防化学,致力新中国高教建设等重要历史及社会原因,均作了严谨可靠的叙述探讨。《曾昭抡》结构宏大、内容丰富、史据确凿、史实准确、阐述严密,涉及中国现代众多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特别注重传主历史社会环境关系的揭示与剖析,许多重要史实均为首次研究披露,力图在环境个人分析史学治史方法上有所突破和进步。
《曙光集》可以说是这二十多年间作者的心路历程——他走过的,他思考的,他了解的,他关心的,他热爱的,以及他期望的一切。 《曙光集》仍然采用了Selected Papers的排序方法。数字表示写作或发表的年代,数字后的字母没有特别的意思。特别要提出的是,书里的文章由不同译者翻译,译名不尽相同,如80b中的“韦耳”与85j中的“魏尔”指的都是H.Weyl。
《胡同里的科学家》作者王越经实地考察和历史资料比对,选择对青少年有教育意义、对北京城有历史价值的科学家故居、科学遗存的地理点30处,按北京城不同地域的胡同地理特征归类为皇城、东四、东单、崇文门、西城、宣南等六个地区,介绍科学家故居所在的胡同。每条以故事链接方式,讲述科学家的事迹、精神和人格。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访谈录》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收录于《20世 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中,根据上世纪8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王德禄和杜开昔(KathyDugan,美国在华访 问学者)采访的一批1950年代归国的留美科学家的采 访录音整理而成。全书共计45万字,涵盖了侯祥麟、 罗沛霖、鲍文逵、余国琮、王守武、王启东、颜鸣皐 、虞福春、师昌绪、杜连耀等31位留美科学家,以口 述的形式还原历史。
阿尔贝特·施韦泽在其独特的、丰富的、漫长的人生岁月中,不仅杰出地实践了人道主义,而且多次回顾了自己的生平和思想,并在宗教、哲学、音乐等领域中,以文学家的风格和思想家的深度发表了大量论著,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献。《对生命的敬畏:阿尔贝特·施韦泽自述》编者哈拉尔德·斯特凡按照施韦泽的生平经历和发生的时间,从几千页的出版文献中编辑了施韦泽读本,突出了施韦泽丰富多彩的人生和敬畏生命的思想,组成了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施韦泽自传”,为读者了解施韦泽的生平、研究其思想,提供了可靠的、生动的文献,有助于我们再一次了解一种人道的体现。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访谈录》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收录于《20世 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中,根据上世纪8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王德禄和杜开昔(KathyDugan,美国在华访 问学者)采访的一批1950年代归国的留美科学家的采 访录音整理而成。全书共计45万字,涵盖了侯祥麟、 罗沛霖、鲍文逵、余国琮、王守武、王启东、颜鸣皐 、虞福春、师昌绪、杜连耀等31位留美科学家,以口 述的形式还原历史。
本书讲述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穆利斯的生平事迹。他个性独特,极富创造力,同时酷爱冲浪运动,认为科研活动也像是冲浪一样,充满了意想不到的刺激和发现。末泯的童心给了他发明创造的动力,使他能够不拘一格地进行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人生演绎为一个传奇。
每个人的心中都多少有一点英雄情结,都向往英雄、景仰英雄。也正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由中央十一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罔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活动中,群众参与投票总数近一亿。这其中的每一张选票,都表达了人们对英雄模范的崇敬之情,寄托着对祖国的美好祝福。《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王选》介绍的是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