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之一。本书旨在呈现一幅全景式、立体化的窦国仁 画像 。本书共分15 章,其中第一到三章讲述了窦国仁的家世背景、童年生活经历和留苏时期的学习与成长;第四到十一章讲述了窦国仁回国后的工作历程,以水利、港航工程和水流、泥沙研究为主线展开,从射阳河口、钱塘江河口、上海吴淞口、武汉青山运河到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再到黄骅港、长江口深水航道、木兰溪治理,窦国仁将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融为一体,在服务国家建设的同时也构建了恢弘的泥沙理论体系;第十二到十三章讲述了窦国仁在宏观战略方面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在推动泥沙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贡献;第十四到十五章讲述了窦国仁用心经营的 泥沙之家 ,家人既是他事业中的 战友 ,又是他生命的温暖慰藉,在临终之际,家
安德烈娅·武尔夫著的这本《创造自然(精)》介绍了,18世纪的人类以“进步”为关键词,不断投身改造自然的热潮,可也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在这一时期众多探究“如何理解自然”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他的内心簸荡着不息的求知冲动,不仅渴望周游世界, 试图洞悉整个宇宙。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他,坚信客观实验之必要,但也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他将科学与想象结合在一起,以“生命之网”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自然。他,就是亚历山大·冯·洪堡。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曾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赞为“大洪水后真正伟大的人物”。他深入委内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长的安第斯山脉,攀登当时 的火山——钦博拉索山;他曾与同伴惊险地逃脱鳄鱼之口,目睹野马与电鳗的残酷搏斗,在重重
哥德尔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个人之一,爱因斯坦称其为自亚里士多德之后最的逻辑学家,他的理论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提出的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堪称数学逻辑理论中最的发现,至今仍影响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哥德尔早年就职于维也纳大学,后因战乱逃离欧洲,辗转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这里,他逐渐融入了美国的生活,并与爱因斯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为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晚年的哥德尔获得终身教职,但最后因被害妄想症悲惨离世。 他的一生在哲学、数学、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提出了颠覆性的理论,甚至涉猎了相对论。如果哥德尔的定理以及由此推导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就意味着人类将永远不能制造出能够复刻人脑推理、学习、计划、解决问题能力的计算机。在知识鞭长莫及的认知极限
钟群鹏是我国著名的失效分析及预测预防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书以钟群鹏院士学术成长经历为主线,依据采集小组采集到的大量实物、文字、音像、历史资料,详细介绍了传主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求学历程、学术成就与贡献、人才培养、管理与服务成绩等内容,以求系统梳理钟群鹏院士学术成长脉络,真实反映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学术思想。本书全景展示了钟群鹏院士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生涯,更展示了一名老共产党员以一颗赤诚之心,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创新和失效分析学科发展矢志不渝的拼搏精神。我们希望,更多人通过阅读本书,不仅了解一名老科学家的人生经历,更为其为国献身的精神所感动。
陈省身,世界的数学大师,中国的数学泰斗,《陈省身传(修订版)》记述了陈省身先生九十三年人生历程中的闪光点,将他科学登顶的自信,爱国爱乡的情怀,选择人生的明智,为人处世的豁达,如实地展现出来。 《陈省身传(修订版)》为了让读者对陈先生的数学贡献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们专门新写了第十七章,力求能比较通俗地介绍。这里没有人为的炒作,也没有耸人听闻的消息,更没有似是而非的小道消息。一切如陈先生本人,澹泊宁静,志在高远,您将从中得到一些智慧的启示和生活的教益。本书由张奠宙、王善平著。
无
谢希德院士是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表面物理研究的先驱者和奠基人。谢希德是新中国的位大学女校长,是一位富有实践经验的教育家,她的桃李满天下。谢希德还是一位享有盛誉的社会活动家,她积极参政议政,关注并投身国际学术文化交流,为复旦大学和中国走向世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谢希德传》资料殷实、照片珍贵、情感真挚、文笔优美,多方面展现了谢希德院士的生平业绩和人格魅力,读来感人肺腑、催人奋进,是适合广大青少年朋友励志之传记作品。
《西藏文史资料选辑:雪域白衣天使(第28辑)》是记录了长期战斗在藏东高原昌都地区的医务工作者们工作生活的多个侧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昌都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尤其讴歌了昌都解放初期白衣天使们的艰苦付出和无私奉献。
在“国家杰出贡献大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105周年诞辰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编著的《中国星(钱学森画传)(精)》作为献礼之作,抢先发售以连环画画册的形式讲述钱学森的生平故事。 本书选取钱学森人生历程中的重要片段,通过传神、富有冲击力的连环画罔画,配以深入浅出的文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杰出科学家钱学森的传奇经历、杰出贡献、精神风范与人格魅力,再现“两弹一星”伟业的光辉历程,折射中国的百年崛起、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
本书介绍了古今人类历著名的50位大科学家,他们通过思想和实验推进了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学科的革命性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没有他们,人类今天的面貌简直不敢想象。然而,科学并不是发生在真理的象牙塔中的,表面上看似乎建立在客观真理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实际上是彻头彻尾的个人行为,而科学天才们也都是具有七情六欲、种种缺陷乃至信仰或迷信的人。正因为如此,科学家们的传记才如此脍炙人口,引人入胜。本书力图采用的观点,破除成见,用新颖的体例和周详的评介展现科学家的个性。
他师承国学大儒,却在18岁弃文从理;他名扬欧美后毅然回国,成为新中国的力学奠基人;他以72岁高龄接棒大学校长,为中国教育事业奉献心血……这是一位真诚的科学家,这是一位最纯粹的爱国主义者。
《袁隆平传》以极富情感的笔调,充沛的第一手资料,生动记录了袁隆平这一路走来的人生之旅。其艰辛,其曲折,其求索,其百折不挠,其志趣,其情调,其普通人生活中的最能打动人的点点滴滴……给了我们一个真实的、真切的、可敬可亲的、可感可触的袁隆平。读《袁隆平传》,不仅让你感受到科学的力量,更感觉到人格的力量。 袁隆平,一个为了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而付出了巨大辛劳,取得了巨大成果的中国科学家。 在世界杂交水稻领域,由他所研发成功的杂交水稻技术三十多年来一直居领先地位,若将这一技术推广至全球的水稻种植,每年可多养活十亿人口;在中国亿万农民的心中,他被人们视为丰足生活的依傍,当年朴实的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好政策,二靠袁隆平的好种子。 1999年,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一批小行星命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为“对称不守恒”理论的贡献,成为率先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1982年,美国氢弹之父泰勒指出,杨振宁因为创建“杨-米尔斯规范理论”,应该再次获得诺贝尔奖。 1999年,有名物理学家戴森指出,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狄拉克之后为20世纪物理学树立风格的一代大师。 杨建邺著的《杨振宁传(增订版)》由杨振宁先生审定认可,是有关他很厚实,很全面、的一部传记。它以翔实的史料收集、扎实的物理论述和踏实的写作态度见长,是了解杨振宁先生的人生历程、科学成就、思想轨迹的扛鼎之作。
世界之古城,旅游之圣地,美丽的阆中江山如画,毓秀钟灵,自古文脉恒昌,百代人物风流,在浩浩历史长河中,西汉时期的落下闳可为翘楚! 落下闳(公元前156年-前87年),复姓落下,名闳,字长公,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市)人。汉武帝元丰年间,经同乡谯隆推荐,落下闳来到京城长安,《汉书·律历志》“方士唐都、巴郡落下闳与焉,都分天部,而闳运算历”落下闳殚精竭虑,历时七年,其所创历法经试运行优越于当时17种历法,为武帝所纳,于公元前104年正式颁行,并定此年为“太初元年”。这部震烁古今的历法,也由此命名为《太初历》。《太初历》首以二十四节气入历法,无中气月置闰。比西方早的历法早800年之久,落下闳还是浑天说的创始人,经他改进的赤道式浑仪在中国用了2000年,近代天文学家、史家朱文鑫说“自汉落下闳作浑仪,始立仪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