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心选择了90多位古今中外的著名科学家,通过简明、活泼的文字,带我们走近这些科学家,循着他们的人生经历,倾听他们的事迹,分享他们的喜悦与欢乐、挫折与痛苦,了解他们高尚的品德,勤奋好学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家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学家们的优秀品质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成长。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既能学习科学家们的优秀品质,又能萌发对科学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愿本书成为青少年朋友的良师益友。
本书从杨利伟的学生时代开篇,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这位 中华飞天人 如何从一个小城少年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航天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 23个成长关键,50段辛酸历练故事,更接地气地还原人物本色,是青少年励志成长的优秀读本,也是公众近距离了解杨利伟,触摸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脉络,感受我国科技进步的难得的读本。
本选题为茨威格传记作品集之一,讲述了麦哲伦的一生。他在印度和非洲服军役,同西班牙国王签订合同后远航,在航行过程中处理叛乱,克服困难后终于取得成功。他是第一个把环球航行理想付诸冒险运行动的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让人类文明有了一个极大的飞跃。茨威格在本书中用心理分析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坚强、谨慎和孤僻的麦哲伦,在对麦哲伦航行过程的描述中凸显了其性格,描述了麦哲伦是如何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茨威格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麦哲伦的一生写得立体生动、有血有肉。
本书为谭其骧先生的精简版传记。作者葛剑雄遵照恩师谭其骧嘱托, 求是师求真 ,客观记录事实,公正发表议论,为传记能尽可能真实作*大努力。本书除作一些文字精简外,主要删去了原书中纯学术部分、一些引用的原文,以及反映传主所处形势、参加的重要活动和与他人关系的内容等,客观记录事实,真实还原一代学人形象。
马丁 李斯特曾任英国皇家学会副会长,他不仅是英国安妮女王的御医,也是一位研究和著述颇丰的博物学家,他开创了贝类学,在1685年出版了《贝类学史》。为了给他的著作添加插图,以形象地说明文字内容,马丁 李斯特训练自己的两个女儿苏珊娜 李斯特和安娜 李斯特,她们被教导要以科学的视角观察事物,并完成了个别软体动物的第一批正模标本的绘图工作。 苏珊娜 李斯特和安娜 李斯特精致的绘笔,不仅让这些美丽的贝类被展现在世人面前,还让它们成为博物史中受到关注的物种。我们从这些插图和版画本身的美妙与细致,可以了解到早期制作科学著作插图的技术,以及这些在科学革命中容易被人忽略的重要女性角色。 本书介绍了马丁 李斯特和他女儿的经历以及他们在博物研究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是一本集科学、历史与艺术于一身的可读性较强的作品
斯梅尔是1966年菲尔兹数学大奖得主,他是一位有着独特人生经历的当代数学大师。他在数学的许多领域中做出了成就,例如首先证明将球体从内向外翻转在理论上是可能的,提出了混沌概念的先声——斯梅尔马蹄等等。斯梅尔首先突破了维数障碍,在高维宠加莱猜想上取得重大进展,证明一个六维的世界有可能比一个三维世界更为简单。不仅如此,斯梅尔还是一名发起了旨在终结越南战争的反战运动的狐胆骑侠,并与美国的科学管理机构进行过维护学术自由的不懈斗争。斯梅尔有丰富的业余爱好,不但被公认为的矿石收藏家,而且还热衷于摄影、航海、登山。本书由一位十分熟悉他的数学家撰写,不但以极其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斯梅尔数学成就的迷人之处,更令我们看到了一个特立独行、勇于追求、执着探索的数学家形象。tt tt tt
本书分为五章,按时间延展、以事件布局,章节间按照历史进程渐次叙述。全书尽可能做到事实准确、客观公允、描述流畅清晰。本书以历史发展的印记、朴素详实的笔触,辅以大量史料照片,勾勒出黄旭华一生成长的过程,努力刻画与展示一位为了祖国的安全与强大,孜孜以求、无私奉献、锐意创新的科学家形象。
本书为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传主吴浩青,1914年出生,江苏宜兴人。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被誉为锂离子电池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本书从吴浩青的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两大方面,详细叙述了吴浩青院士的学术成长历程,史料丰富,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本书为高伯龙学术成长传记,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一种。传主高伯龙,1928年出生于广西南宁,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激光陀螺研制领域作出了重大的突破,取得了重大进展。本书详细叙述了高伯龙院士的学术成长历程,史料丰富,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本书把晚明期间的徐光启(1562-1633)放到中国的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嬗变的历史必然中予以考察和评价。徐光启所处的时代,是“天崩地解”前夜的动荡腐朽时期,也是“推故而别致其新”的多元裂变时期。他既是在科举“烂路”上屡败屡战的传统儒生,又是倡导近代科学思维的前驱人物;他既是浸润于尧舜孔孟程朱陆王的士大夫,又是试图以天学“补儒易佛’’的洋教徒;他既描绘了会通中西以求超胜的宏伟蓝图,又无法冲破旧世界的制度网罗;他既具有正派清廉的高尚道德,又不乏周旋官场的政治智慧。总之,徐光启的思想既有孕育近代文明的超前性,又有束缚于传统的滞后性。因而他既是传统社会立言、立功、立德的理想人物,又是为传统社会压抑而郁闷的悲剧人物。试想,如果徐光启思想的近代胚芽在当时能够生长发育,那么中国的近代社会及其思想史大
这套数学家传奇丛书是一套以传记文学形式介绍著名数学家生平的丛书,共包括:无穷统帅—康托尔、坎坷奇星—阿贝尔、昔日神童—维纳、电脑先驱—图灵、科学公主—科瓦列夫斯卡娅、数学怪侠—爱尔特希、闪烁奇星—伽罗瓦、数学王子—高斯共八册。 本丛书展现的数学家,有的是开拓者,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有的是继承发扬者,博采众长,继往开来。他们或少年早慧,头角峥嵘;或中年发奋,大器晚成;或天资聪颖,才华横溢;或天性鲁钝,以勤补拙;或步踏青云,皓首穷研;或屡遭坎坷,英年早逝;或生于名门望族,独树一帜;或出生贫寒,困苦玉成……总之,从不同侧面给我们以启迪、思考和奋发的力量。 本丛书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与普及性。它对广大青年读者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并立志献身科
建成于 1883 年的布鲁克林大桥,被誉为工业时代七大工程奇迹之一,与自由女神像齐名,屹立百余年不倒,是人类进步的伟大象征,是成真的梦想。 然而,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建造者? 他是华盛顿?罗布林,美国现代工业奠基人,杰出的桥梁工程师,却被低估与遗忘了整整一个半世纪! 美国作家艾丽卡?瓦格纳,通过大量史料、书信、日记和媒体报道,为我们真实还原了华盛顿?罗布林从平凡无奇到桥梁大师以及建造布鲁克林大桥的全过程。她以华盛顿·罗布林波澜壮阔的百年人生,为我们讲述了工业时代百年发展,生动呈现了美国现代化过程。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岭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微的岭南文化现象。要将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必须首先让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因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读物来承担这一任务。出版《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初衷盖出于此。因此,《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可视作《岭南文库》的延伸。 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由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与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共
《曙光集》可以说是这二十多年间作者的心路历程他走过的,他思考的,他了解的,他关心的,他热爱的,以及他期望的。 《曙光集》仍然采用了Selected Papers的排序方法。数字表示写作或发表的年代,数字后的字母没有特别的意思。特别要提出的是,书里的文章由不同译者翻译,译名不尽相同,如80b中的“韦耳”与85j中的“魏尔”指的都是H.Weyl。
本书介绍了美国诺贝尔数学奖获得者纳什的传奇人生。他是如何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新闻人物,他又经历了什么艰苦磨难,他的生活与常人又有什么不同或是相同.....本书都将有所展示。 本书再现美国数学天才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传奇生活。30岁以前,他解决了一系列数学界公认的难题,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此后,他遭受了灾难性的精神崩溃,成为普林斯顿一个在黑板上乱涂数学命理疯话的幽灵人物,几乎被世界所遗忘,直到他从癫狂中苏醒,获得诺贝尔奖。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梅自强的传记。全书通过传主访谈、实地考察、史料搜集等各种方式,全方位地讲述了梅自强的学术成长历程,总结了其人生历程、学术成长中值得后学汲取的宝贵经验。对本学科的学术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潘季驯(1521-1595)是16世纪中国明代杰出的治河专家。他一生中曾四次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前后持续27年。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他认真汲取前人认识黄河、治理黄河的积极成果,全面总结了中国历史上治河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筑堤束水、借水攻沙”的“治黄”理论和“堤防修守”的完备措施,深刻地影响了后代的“治黄”思想和实践,为我国古代的治河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本书是作者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而写成的关于潘季驯的综合性评传。 全书共分12章,分别从生平概略、治河的历史背景、前期治河活动和后期治河活动、交友和著述、工程技术思想、工程管理思想、哲学思想、科学思维及历史地位诸方面对潘季驯的一生作了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