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无涯者:拉马努金传》展示了拉马努金短暂的一生及其身后所留下的使人着魔的、深奧的数学遗产。直到如今,人们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其中的秘密。拉马努金是印度一位默默无闻的小职员,他写信给大名鼎鼎的英国数学家哈代,请求这位学者对他关于数学的若干思想发表意见。哈代看出此信出自一位天才之手,就想方设法安排拉马努金来到英国。于是开始了一种有史以来最难能可贵也最富有成果的合作。
从马克斯·韦伯的祖先、童年开始,玛丽安妮向我们详尽地描绘了韦伯的学生、战士、律师以及大学教授的生活,并大量引用了其卷帙浩繁的通信。韦伯1897年的神经崩溃缩短了他的学术生涯,耗尽了他的精力,玛丽安妮对此的描述让我们深入了解到他的许多个人纠纷以及困扰他终身的一些问题。在对韦伯生活的的观察中,玛丽安妮掺入了她自己对韦伯生活主要思想与理论的陈述。通过这些以及对他所交往的学者、社会改革家、政治家与诗人的极富洞察力的描述,玛丽安妮向我们展示了韦伯时代欧洲知识分子的生活的清晰图景,并对他对我们的生活所做的巨大贡献进行了全新的评价。 社会学家罗伯特·A·尼斯比特称这是“一部令人感触颇深的动人的传记体回忆录”。格哈德·马苏尔称“这是一切对马克斯·韦伯的生活与影响进行进一步探究的基础”。
该书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叙述阳早、寒春的生平。书作者历时7年,从收集到的3万多张老照片中精心挑选出近400幅具代表的照片,并配上照片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汇集成书。书中透漏主人公由别样的背景成为世界公民、在美国迷茫无助之时到中国找出路,找到幸福真谛的鲜活故事,感人至深! 两位主人公于20世纪40年代毅然决然地从发达的美国来到落后且处于战争的中国,为全人类幸福与中国人民一起奋斗的人生价值观,夫妻日常生活的浪漫爱情观,爱事业、干实事的责任担当,以及专注于中国奶业、农业机械发展兢兢业业做事的工匠精神,都是值得当今社会学习和推广的典范。
《邓稼先图片传略》中包括风雨年代读书成长,许身中华壮我国威,同窗友情胜似兄弟三部分。
《黄际遇先生纪念文集》是纪念近现代中国学术史上杰出的文理通才,潮籍学者黄际遇教授奉安60周年、诞辰123周年的著作,当代汉学宗师、国学泰斗饶宗颐教授题签。书中系统收录60余年来海内外学者发表的追思黄先生的纪念文章,探骊得珠地从原始档案、日记、旧报刊、著述中,梳理出黄先生年谱简编,钩辑出悼念黄先生的祭文、唁电、唁函、褒扬令、挽章、诗词等各类悼亡文献,排比出黄际遇先生著述目录。
物理学家杨振宁书写的自传,对近代物理发展的历史;同时,心头不如意事也坦白得布开,明晰有条理的简介,以清楚简练的词句描述了他的一生。
《曾昭抡日记》收录了我国化学家、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曾昭抡先生的《访苏日记》和《武大日记》。《访苏日记》是曾先生担任高教部副部长期间于1956年11月3日至1957年1月15日率团访问苏联的真实记录。《武大日记》是曾先生生前武大执教九年又九个月期间的部分工作生活写照,具体时间是1962年元月1日至1964年12月31日。本书把两者编在一起出版,不仅清楚地看出曾昭抡先生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的革命精神,而且在他身处逆境,受到不公正待遇后,仍然无怨无悔,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身心地扑在教学科研工作上,专心致志地做学问,特别是在身患癌症以后,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更加刻苦钻研、辛勤耕耘、勇于开拓,攀登高峰,为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充分体现出他那高风亮节的思想境界。
杨南生,我国固体火箭技术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为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组织力量编撰出版《杨南生传》,伏萍著的此书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杨南生先生对固体动力事业和航天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科学成就,回顾和总结他个人的成长规律,记录和传承他的科学思想和创新方法。他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凝聚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激励着航天后辈,继续传承和发扬航天精神,奋力创新、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本书是一本用多种不同计算机语言编程计算循环冗余校验码的程序集,全书共分4章。章是概述,介绍循环冗余校验码的概念。第2章是8位循环冗余校验码的计算程序,所用计算机语言包括C语言、VB语言、C51语言和ASM51汇编语言。第3章是16位循环冗余校验码的计算程序,所用计算机语言同第2章。第4章是32位循环冗余校验码的计算程序,所用计算机语言包括C语言和C51语言。通过本CRC程序集的出版,希望达到如下目的:当广大编程人员遇到CRC计算的问题时,能从本书中查到符合自己所需CRC位数、生成多项式和程序语言的程序模块,从而加快编程进度。
该书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叙述阳早、寒春的生平。书作者历时7年,从收集到的3万多张老照片中精心挑选出近400幅具代表的照片,并配上照片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汇集成书。书中透漏主人公由别样的背景成为世界公民、在美国迷茫无助之时到中国找出路,找到幸福真谛的鲜活故事,感人至深! 两位主人公于20世纪40年代毅然决然地从发达的美国来到落后且处于战争的中国,为全人类幸福与中国人民一起奋斗的人生价值观,夫妻日常生活的浪漫爱情观,爱事业、干实事的责任担当,以及专注于中国奶业、农业机械发展兢兢业业做事的工匠精神,都是值得当今社会学习和推广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