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浙江 温州 乐清市 人,中国当代文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武术家。南怀瑾生平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主张东西精华文化融合,造福人类未来。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国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除此之外,对于医学、卜算、天文、拳术、剑道、诗词等皆有专精。南怀瑾著述丰富,多以演讲整理为主。有《 论语别裁 》《 孟子旁通 》《 原本大学微言 》《 老子他说 》等三十多种著作,曾被译成八种语言,影响中外。 《父亲南怀瑾》是迄今为止,完整翔实还原南怀瑾一生的传记作品。作者南一鹏是南师第三子,曾长期亲炙南怀瑾先生教导。本书从 继志述事 的立场,详尽述说了南怀瑾先生少时在家乡开蒙立志、青年离乡拜师访道、而立去台湾弘文励教、花甲至美国传道授业、古稀回香港广行善业、晚年归根定居太湖
这是一份女儿们回忆父母亲的珍贵记录,独特而真切。在这《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篔》里,她们叙述了和父母一起生活亲见、亲闻的种种往事,从孩提时代依稀记事起,大体到1949年为止。追述祖辈家世,父辈东洋西洋求学,双亲相识的姻缘,婚恋成家后抚育孩子、奉养老父、教书治学的校园生活,抗战烽火中的举家流离,父亲目盲下的种种际遇,母亲面对艰厄世事的坚韧,以及父母之间相知相契的深厚情感。书中也记叙了有着姻亲关系的陈氏、唐氏、俞氏家族,晚清、民国时政治、文化舞台上的活跃人物,如陈宝箴、陈三立、陈师曾、唐景崧、俞明震、俞大维等几代人。作者从亲眷的角度,忆述了大家族中的亲情相助,生死别离。也以晚辈的眼光描写了陈、唐夫妇与众多学者教授、授业弟子的交游往来。
这是一份女儿们回忆父母亲的珍贵记录,独特而真切。在这《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篔》里,她们叙述了和父母一起生活亲见、亲闻的种种往事,从孩提时代依稀记事起,大体到1949年为止。追述祖辈家世,父辈东洋西洋求学,双亲相识的姻缘,婚恋成家后抚育孩子、奉养老父、教书治学的校园生活,抗战烽火中的举家流离,父亲目盲下的种种际遇,母亲面对艰厄世事的坚韧,以及父母之间相知相契的深厚情感。书中也记叙了有着姻亲关系的陈氏、唐氏、俞氏家族,晚清、民国时政治、文化舞台上的活跃人物,如陈宝箴、陈三立、陈师曾、唐景崧、俞明震、俞大维等几代人。作者从亲眷的角度,忆述了大家族中的亲情相助,生死别离。也以晚辈的眼光描写了陈、唐夫妇与众多学者教授、授业弟子的交游往来。书中记述这个家庭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较
季羡林(1911~2009年)。山东临清人。当代著名学者,北京大学终身教授。本书由季羡林的弟子胡光利、梁志刚撰写。他们遵循季羡林先生 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实事求是 的要求,述而不论。以时间为序,将季羡林的一生的主要经历进行了客观全面的介绍,同时深入浅出地叙述了传主的主要学术成就和学术观点。全书七十余万字,分上下两册。上册讲述传主在山东度过的少年时期,上世纪30年代在清华大学学习,其后赴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回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组建北大东方语文学系,开启我国东方学学术研究和教学,在印度学、佛教学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出访印度、缅甸,中亚、西亚,非洲一些国家开展文化交流,以及遭遇挫折,走入人生低谷,在逆境中翻译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的曲折经历。一言以蔽之,就是上下求索。下册是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
本书是国学大师罗振玉的传记。全书以严谨细致的笔调,深度还原了罗振玉的一生。本书的描摹围绕三条线展开,一是历史线,以个人的经历展现晚清至民国年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揭示深受传统儒家观念熏陶的罗振玉在时代剧变的大潮中如何立身谋国,如何按照自己的人设走完一生;二是学问线,罗振玉是中国近代学术 的一座高峰,在金石学、甲骨学、敦煌学、农学、校勘学等领域卓尔大家,本书全面展示罗氏的学术发展历程和成就,用力极深,也是本书精华所在;三是交际线,罗振玉一生交结的重要人物极多,皇帝如溥仪,官员如张之洞、张謇,学者如王国维、俞樾、刘鹗、梁启超、伯希和、内藤湖南,本书勾稽史料,将错综复杂的人物交往穿插在学问探究之中。对了解学林往事,具有重要意义。全书从资料搜集至成书出版,耗时近30年,是当今罗振玉传记
本书以春秋笔法对近代闻名遐尔的大史学家陈寅恪的家世、生平、人品风骨、为学风范和学术成就,以及陈寅恪与胡适等学者名流的交往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和入情入理的评介。“治学为人”与“精诚为国”两条基线贯穿全书,读来使人感奋不已。
中国新式高等教育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这些大学虽然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层次、水平,但凡能赓续流传至今者,大多经过漫长的艰苦而又曲折的奋斗历程,并且留下极为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当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必将有所裨益。历史样呼唤人们面向未来,它只为现实提供借鉴与智慧,决非单纯诱使人们沉溺于怀旧之情怀。 在百余年中国新式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有一大批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先驱者,他们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中国现代大学的奠基与成长做出无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永远记这些先驱者的功绩。特别是其中那些办学有成的校长,他们和他们所辛苦经营的大学,乃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块块丰碑。他们育思想的丰富精粹,办学理念的高远,以及实践业绩的泽惠后世,至今仍然受到中外学者的肯定与尊重。可
《国学大师丛书:马一浮评传》马一浮先生作为现代学术界中国学的集大成者,其学问如浩浩海洋,广博无垠,深邃莫测;其为人如巍巍山峰,沉稳踏实,笃厚安详。本书以详实的手材料,叙述了马一浮先生精深治学、淡泊清平的一生。
《20世纪中国学术文存:屈原研究》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导论、文选、目录索引,三者互为呼应。《20世纪中国学术文存:屈原研究》中的“导论”和“目录索引”部分,均按现行的出版标准和规范进行排印。 《20世纪中国学术文存:屈原研究》由于入选文章时间跨度大,地域范围广,语言规范不一致,故对其原载文字不进行整体上的统一,也不一一校勘;这样既可以反映学术史的真实,同时也尊重了原文,保持了原貌,从而给读者以的历史感。
内容简介 黄侃(1886—1935),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亦是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国学大师。 本书以黄侃之“生平”与“学术”两个维度考察黄侃先生极其复杂一生。
重点讨论了严复的维新变法思想、政治主张、教育思想、教案观及文化观,多维度地探寻其心路历程与思想底蕴,检讨其眼光心计的高远深邃与毁誉得失。并通过对《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的实证性研究,揭示出严译名著的特色与价值,以及严复在西学东渐进程中的独特地位。
《陈寅恪史事索隐》对陈寅恪的生平、思想、交游进行深刻地剖析,很多史料是来自书信等手资料。对现在学术界对陈寅恪的造神运动无疑是一次理性的回归。既肯定了他的学术价值和贡献,也对当下陈氏之学的过热做了适度的批评。
内容简介 黄侃(1886—1935),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亦是语言文字学家、国学大师。 本书以黄侃之“生平”与“学术”两个维度考察黄侃先生极其复杂一生。
本书是南一鹏先生对父亲一生经历和发心的了解。《父亲》是迄今为止,完整详实还原一生的传记作品。作者南一鹏是南师第三子,曾长期亲炙先生教导。《父亲》从“继志述事”的立场,详尽述说了先生少时在家乡开蒙立志、青年离乡拜师访道、而立去台湾弘文励教、花甲至美国传道授业、古稀回香港广行善业、晚年归根定居太湖等重要人生阶段的点滴。
中国新式高等教育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这些大学虽然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层次、水平,但凡能赓续流传至今者,大多经过漫长的艰苦而又曲折的奋斗历程,并且留下极为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当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必将有所裨益。历史样呼唤人们面向未来,它只为现实提供借鉴与智慧,决非单纯诱使人们沉溺于怀旧之情怀。在百余年中国新式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有一大批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先驱者,他们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中国现代大学的奠基与成长做出无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永远记这些先驱者的功绩。特别是其中那些办学有成的校长,他们和他们所辛苦经营的大学,乃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块块丰碑。他们育思想的丰富精粹,办学理念的高远,以及实践业绩的泽惠后世,至今仍然受到中外学者的肯定与尊重。可以说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学术机构,一方面以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秉承浙江文化的传统优势,总结浙江文化发展的宝贵经验,为文化的创新发展竭尽绵薄。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下,我们毅然启动“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一百部这个我院建院以来的科研项目。通过为浙江文化名人立传,既可借以反映浙江文化发展的总体面貌,也有利于今人见贤思齐,努力进取。目前丛书正在陆续面世,我们一定团结各方力量,坚持学术标准,争取近年内完成这个浩大的学术工程。本丛书共为一百部,其中古代五十部,20世纪五十部。本丛书中之文化名人,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准则选取:(1)生在浙江,或其主要文化成就在浙江完成者;(2)卒年在2000年底前者;(3)在某一文化领域作出巨大贡献,在全国有重大影响
何休是东汉晚期思想界的巨擘。他毕生从事今文经学的研究,著作相当丰富,尤其是他穷十余年精力撰成的《春秋公羊传解诂》是一部留存至今,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著作。《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何休评传》是部全面系统地评论何休学术思想成就的专著。全书共八章,分析了何休所处东汉晚期的政治形势、经学的困境,阐述了何休的生平和辉煌的学术生涯,进而以《公羊》学为核心,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人手,对何休的“大一统”、“进夷狄”,“张三世”、“文致太平”,尚“偏战”、贵“井田”以及“灾异观”等一系列的政治、军事、经济、伦理、哲学等思想,作出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何休评传》资料翔实,论点有据,行文流畅,颇多独到之见。
本书以春秋笔法对近代闻名遐尔的大史学家陈寅恪的家世、生平、人品风骨、为学风范和学术成就,以及陈寅恪与胡适等学者名流的交往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和入情入理的评介。“治学为人”与“精诚为国”两条基线贯穿全书,读来使人感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