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经典作品。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自出版后每年加印。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其优选宗旨,是为非专业人士,即普通读者,提供一部精当、博约、生动活泼、有价值的孔子传,叙述其一生行迹、事迹、心迹的同时,阐发作为思想家孔子的现代价值与当下意义。本书32开精装本,设计独特。并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授权,首次独家连载明代名臣张楷手绘原本《孔子圣迹图》17幅。这是目前近期新发现的、中国最早描绘孔子生平故事的连环画长卷。
在中国现代文化和现代文学相关领域,想完全绕过钱锺书,在今天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钱锺书被誉为 文化昆仑 ,其著作贯通中西,横跨创作和理论;创作兼及诗文,理论兼及文史哲,以中文论中国,西文论西方,每一方面都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钱锺书传》按时间顺序,将钱锺书的一生划分为早年生活和求学、意园神楼、沧浪之水、槎通碧汉、群峰之颠五个阶段,将经历与著作交织考索,做出解读。尤其从结构系统的角度分析《管锥编》《谈艺录》《七缀集》等钱氏著作,别具只眼。书末附《钱锺书著作的分期和系统》和《钱锺书简易年表》,对钱氏一生的行事与著述有清晰梳理,有助于理解钱锺书的思想发展。 张文江先生检阅钱锺书著述,分析其知识结构,留意其如何应对身处的时代,以简约清通的行文,呈现传主的精神风貌。
林散之的书法之所以每一笔都动人心魄、沉郁勃发,秘密全在一颗诗的心里,在一个每天都沉吟和沉思的人心里。这便是林散之成为林散之的秘密,或一个平常人成为草圣的秘密。 《不俗即仙骨:草圣林散之评传》是一部研究和评论林散之的传记性作品,它深入林散之鲜为人知的精神生活,深度解读林散之的诗书画,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时代印记深刻、内心历程丰富的林散之。作者依据严格梳理、筛选的林散之生活的各种可靠史料,从日常生活到艺术追求,充分打开了林散之鲜为人知的精神世界,深入阐释了林散之各阶段艺术意识的微妙转变。 林散之的特别之处并不在所谓 当代草圣 的称号,而在于他自觉地置身于真正的中国文化传统之中,华夏文明之所以向来如此壮丽,如此充满不竭的创造力,秘密也在这里。这部 评传 是空前的,这是一个诗人为另一个诗人写
金岳霖晚年在老朋友的建议下撰写回忆录,每天想到什么写什么,陆续地写了一百个片段,虽为零散,却自成系统。一说历程,二谈情趣,三忆故交,皆为切身之感,对追忆的人和事倾注挚情,表现出来的却是冲淡闲适。这之中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为陈寅恪先生后半生(1949-1969年)的传记。陈先生学贯中西,文史兼通,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境界。他一生潜心学问,不求显达,深为国内外学人敬重。本书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
本书主要是对舜帝的影响及其“舜文化传统”的流变进行研究。“舜文化传统”主题,侧重探讨了舜文化“和”的精神内核,诸子百家对“舜”的认识等等,意欲发掘原典文化中仍可闪耀于当代的文化因子。“舜文化的当代诠释”,一是对“舜文化传统”的学术成果做了一个全景式的扫描,一是对舜文化传统影响下文学变迁的诠释。从而可见舜文化传统的影响力和研究的全学科性、全方位性。
本书主要是对舜帝的影响及其“舜文化传统”的流变进行研究。“舜文化传统”主题,侧重探讨了舜文化“和”的精神内核,诸子百家对“舜”的认识等等,意欲发掘原典文化中仍可闪耀于当代的文化因子。“舜文化的当代诠释”,一是对“舜文化传统”的学术成果做了一个全景式的扫描,一是对舜文化传统影响下文学变迁的诠释。从而可见舜文化传统的影响力和研究的全学科性、全方位性。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为陈寅恪先生后半生(1949-1969年)的传记。陈先生学贯中西,文史兼通,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境界。他一生潜心学问,不求显达,深为国内外学人敬重。本书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
本书主要是对舜帝的影响及其“舜文化传统”的流变进行研究。“舜文化传统”主题,侧重探讨了舜文化“和”的精神内核,诸子百家对“舜”的认识等等,意欲发掘原典文化中仍可闪耀于当代的文化因子。“舜文化的当代诠释”,一是对“舜文化传统”的学术成果做了一个全景式的扫描,一是对舜文化传统影响下文学变迁的诠释。从而可见舜文化传统的影响力和研究的全学科性、全方位性。
金岳霖晚年在老朋友的建议下撰写回忆录,每天想到什么写什么,陆续地写了一百个片段,虽为零散,却自成系统。一说历程,二谈情趣,三忆故交,皆为切身之感,对追忆的人和事倾注挚情,表现出来的却是冲淡闲适。这之中
"国学"是颇有争议的复杂概念。在清末以前,古人不必使用这一概念。在国势日颓、民族危亡之时,流亡在日本的志士仁人开始利用日本人的这一名词,表述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章太炎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
王玉德著的《钱基博评传》是力图对钱基博先生进行客观评介的一本著作。钱基博,生于1887年,字子泉,别号潜庐,中国江苏无锡人,古文学家、教育家。早年参加革命。1913年任无锡县立 小学文史地教员。1918年任无锡县立图书馆馆长。1920年后任吴江丽则女子中学国文教员、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现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国文与经学教员及教务长。1923年后历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国文教授、北京清华大学国文教授、南京中央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教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务主任、光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及文学院院长等职。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历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国文系主任、南岳抗日干部训练班教员。1946年抗战胜利后,任武汉华中大学教授。1957年11月30日去世,终年70岁。
金岳霖晚年在老朋友的建议下撰写回忆录,每天想到什么写什么,陆续地写了一百个片段,虽为零散,却自成系统。一说历程,二谈情趣,三忆故交,皆为切身之感,对追忆的人和事倾注挚情,表现出来的却是冲淡闲适。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