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季羡林先生千辛万苦争取到了赴德国留学机会,一去就是十一载,克服了重重困难,努力学习梵文和吐火罗文。特别是到了40年代,德国遭盟军飞机轰炸,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同时食物奇缺,他在饥寒交迫中刻苦学习的精神感人至深,很值得一读。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浙江 温州 乐清市 人,中国当代文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武术家。南怀瑾生平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主张东西精华文化融合,造福人类未来。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国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除此之外,对于医学、卜算、天文、拳术、剑道、诗词等皆有专精。南怀瑾著述丰富,多以演讲整理为主。有《 论语别裁 》《 孟子旁通 》《 原本大学微言 》《 老子他说 》等三十多种著作,曾被译成八种语言,影响中外。 《父亲南怀瑾》是迄今为止,完整翔实还原南怀瑾一生的传记作品。作者南一鹏是南师第三子,曾长期亲炙南怀瑾先生教导。本书从 继志述事 的立场,详尽述说了南怀瑾先生少时在家乡开蒙立志、青年离乡拜师访道、而立去台湾弘文励教、花甲至美国传道授业、古稀回香港广行善业、晚年归根定居太湖
鲍鹏山经典作品。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自出版后每年加印。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其优选宗旨,是为非专业人士,即普通读者,提供一部精当、博约、生动活泼、有价值的孔子传,叙述其一生行迹、事迹、心迹的同时,阐发作为思想家孔子的现代价值与当下意义。本书32开精装本,设计独特。并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授权,首次独家连载明代名臣张楷手绘原本《孔子圣迹图》17幅。这是目前近期新发现的、中国最早描绘孔子生平故事的连环画长卷。
林散之的书法之所以每一笔都动人心魄、沉郁勃发,秘密全在一颗诗的心里,在一个每天都沉吟和沉思的人心里。这便是林散之成为林散之的秘密,或一个平常人成为草圣的秘密。 《不俗即仙骨:草圣林散之评传》是一部研究和评论林散之的传记性作品,它深入林散之鲜为人知的精神生活,深度解读林散之的诗书画,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时代印记深刻、内心历程丰富的林散之。作者依据严格梳理、筛选的林散之生活的各种可靠史料,从日常生活到艺术追求,充分打开了林散之鲜为人知的精神世界,深入阐释了林散之各阶段艺术意识的微妙转变。 林散之的特别之处并不在所谓 当代草圣 的称号,而在于他自觉地置身于真正的中国文化传统之中,华夏文明之所以向来如此壮丽,如此充满不竭的创造力,秘密也在这里。这部 评传 是空前的,这是一个诗人为另一个诗人写
在中国现代文化和现代文学相关领域,想完全绕过钱锺书,在今天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钱锺书被誉为 文化昆仑 ,其著作贯通中西,横跨创作和理论;创作兼及诗文,理论兼及文史哲,以中文论中国,西文论西方,每一方面都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钱锺书传》按时间顺序,将钱锺书的一生划分为早年生活和求学、意园神楼、沧浪之水、槎通碧汉、群峰之颠五个阶段,将经历与著作交织考索,做出解读。尤其从结构系统的角度分析《管锥编》《谈艺录》《七缀集》等钱氏著作,别具只眼。书末附《钱锺书著作的分期和系统》和《钱锺书简易年表》,对钱氏一生的行事与著述有清晰梳理,有助于理解钱锺书的思想发展。 张文江先生检阅钱锺书著述,分析其知识结构,留意其如何应对身处的时代,以简约清通的行文,呈现传主的精神风貌。
第二部《北大治学之路》,记述季老留学归国后在北大长达 50余年的教学、科研经历,以及人生路上的坎坷不平,展示季老对我国20世纪学术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季老的学品和人品、理想和信念。 《季羡林大传三部曲 季羡林大传2:北大治学生涯》作者以敏锐深邃的目光和辩证求实的理性思维,以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审美视觉和优美、隽永、通俗的文采,准确把握季老一生特定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脉搏,聚焦典型事件,刻画内心世界,采取纪实、评论、特写、抒情适度结合的多维艺术手法,通过缜密严谨的思路,热情奔放的笔调,文字与画面的有机结合,生动、形象、逼真地展现一代宗师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伟岸崇高的人格品位、在祖国文化教育事业中树立的高大丰碑。
本书由季羡林先生亲自编订,回顾了季先生的童年读书生活,早期教书生涯,留德十年,牛棚经历,在北大的教育及他的学术的总结、人生的感悟、同病魔的斗争,是一本全面了解季羡林的生活与思想的好书,文笔流畅,通俗易懂,很有借鉴意义,很值得一读。
胡适可谓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大学者、大名人。《胡适传》以流畅的笔法,再现了他昔日的风貌,不但包括其政治主张、思想倾向、学术建树,而且还详细叙述了他的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及交友和晚年生活,发掘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材料。胡适作为新文化的战士、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本书还不遗余力地讲述了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他在整理国故与考证小说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永不停止的真理追求者不平凡的一生。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与评论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羡林先生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辑:“季羡林的清华缘”;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的北大情”;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此情可待成追忆”取自唐朝李商隐诗《锦瑟》中的一句,表达对过往美好年华的思念。如今季羡林先生虽已驾鹤西去,清新俊逸的清华和凝重深厚的北大仍然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希望读者通过此书的阅读,能感受到季羡林先生所在的藤影荷声的清华和繁花满枝红的北大,以及由此而生的热爱祖国的炙热感情。
本书收录了胡适的《先母行述》《四十自述》《我的信仰》《逼上梁山》几部作品。通过这些作品,读者可以窥见胡适的一生及其思想历程。因为除了它是出自二十多岁的胡适之手,本身就是深为人们关注的理由外,读者还可以从书中见识到这位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童年生活的真实片段,特别是感受胡适先生与自己的过去 对话 时所独具的文化眼光。 因此,这是一代启蒙大师向读者尽展心路历程的纵横文学、史学、哲学的一本好书。 此外,书中还配以大量珍贵图片,让读者*限度地感受胡适先生的人生历程。
南怀瑾老师毕生宏愿,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为接续中华民族文脉而奋斗,七十年献身其中,国民党元老李石曾赞美南老师『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南怀瑾老师离开我们快要两年了,可是在我们的心中,南老师永远没有离开,他的音容宛在,他的足音犹在,他也许不过是出了一趟远门,或者是去了远方旅行讲学。他的思想光芒始终在照耀着我们。 本书汇集了南怀瑾老师的友人家人学生弟子结缘南师、追随南师的感怀文章,也收集了一些专家学者研究传统文化、研究南怀瑾思想的学术文章,从中可以多角度地解读南怀瑾作为一代宗师的品格、情怀、境界、思想、智慧,让更多的人能藉此走近大师,认识大师,了解大师。
钱基博编著的《国学要籍解题及其读法》是五种书的合编,收录了钱基博关于《周易》、《四书》、《老子道德经》、《古文辞类篹》、《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集中了钱氏主要的解题著作,其中详细地介绍了每一本书的作者、版本情况以及读法,是了解经典的入门之阶。
全书总共有十章内容,以时间顺序介绍了孔子的一生。内容分别为贵族遗孤、创办私学、初涉政坛、上下求索、短暂辉煌、周游列国、鲁国“国老”、整理六艺、圣人谢世、旷世影响,涵盖了孔子的家世背景。孔子一生追求仕途不顺至后来从事教育事业,以及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 中国思想家评传 简明读本:庄子(日中文对照版)》主要内容包括:庄子时代、青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早期、中年晚期、晚年、文学庄子、自然庄子、生活庄子等。
本书是梁漱溟儿子对父亲梁漱溟的全面追忆,书中配有大量珍贵图片,作者回顾了父亲梁漱溟风云激荡的一生,他十年浩劫中的所作所为,他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建设运动的思想行动轨迹,他为和平建国所作的努力,还有他直言敢谏的历史回忆。书中还描绘出了家庭生活中的梁漱溟,作为父亲的梁漱溟的摸样,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我们走进了这位现代思想大家的内心世界。 早自上世纪20年代起,父亲就倡言:“世界未来文化,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这里所说的“中国文化的复兴”,就是指孔子思想对人类生活的真价值终究有一天会为人类所理解所认识,并用之于自己的生命,用之于自己的生活,以解决人类自身的问题。 ——梁培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