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摇滚女声张浅潜的一本随笔集,她从自身经历出发,记叙了自己对音乐、对生命的感悟。这些年来,张浅潜以文字、图画,以及和她有关的摄影作品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她触觉丰富地感知着周遭的一切。透过张浅潜的文字,我们能看到一个思想歌者的成长之路,也能看到她所经历的中国摇滚乐和独立音乐的发生与发展;透过她的图画,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女性对内外世界的描绘,绮丽而多彩,饱满又敏锐。这十多年的游吟与记录,是张浅潜独一无二的精神世界的展现,跟随她的笔调,我们将看到她那执着的人文思索和艺术追寻。
《金石学录》四卷,收录汉魏至清乾嘉年间讲求金石者四百六十八人,开创了金石学人物录,这一著述体例,在当时颇具影响。《金石学录补》四卷,全书以朝代为次,增补自汉至清金石家三百七十四人小传,于明清诸家,言之尤详。《金石学录续补》,褚德彝着,二卷、附录一卷,增补清至民国初年金石家小传二百三十四人。这三部著作即独立为篇,又自成系列,合计收录历代金石人物一千零七十六人,可谓蔚为大观,为我们今天从事金石学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份基本的人物名录。
导演王小帅一直说不清自己是哪里人。在上海出生4个月后,他跟随父母来到贵阳“支援三线”,13岁因父亲工作调动迁到武汉,15岁考上央美附中来到北京,23岁北影毕业后分配到福建,两年后无片可拍的他逃离体制,开始他的“北漂”和独立电影创作生涯。从《青红》到《我11》、《闯入者》,他一遍遍在光影中回望他的童年所在地贵阳,作为一个“三线子弟”,他对讲述和发现这段历史有着无法释怀的责任感。但这本《薄薄的故乡》却无关宏观历史。这本书中的文字、无意中幸存下来的老照片、儿时的素描、父母的家书等,装订而成的,是一个无故乡的人的精神故乡,是一个四口之家颠沛流离的命运。与其说它是在向读者讲述,不如说它是作者的私人笔记——在撰写整理这本笔记的过程中,他让自己沉浸到往事中,他发现自己不免絮叨,更加发现回忆的不可靠;
首次公开邓丽君与老师庄奴写给对方的信件;阐述邓丽君甜美歌词幕后的创作故事。 ·首芳公开邓丽君私人函件;首次讲述邓丽君经典歌曲的幕后故事;首次点击情歌圣手庄奴的两次婚恋生活;首次披露2005年3月28日邓丽君转世歌喉惊现香江内幕;首次发庄奴纪念邓丽君逝世十周年歌词《怎能遗忘邓丽君》等;附赠《邓丽君逝世十周年纪念CD专辑》高原、纪秋玲、张馨予主唱。
他已经成为中国功夫的一种符号,无形中影响着中国功夫电影的性格。哪里有中国电影,哪里有中国功夫,哪里就有他的名字。他就是李小龙。他是一代武术宗师、武术哲学家、功夫、功夫电影的开创者、截拳道的创始人。 他是将中国功夫传播到世界的人,是成功打入好莱坞的首位华人。他革命性地推动了世界武术的交流和功夫电影的发展。 他是无人企及的功夫之王,是一个时代造就的不朽传奇。
陈学昭,原名陈涉英、陈淑章,一九O六年四月十七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盐官镇北门外陈家埭。祖上河南潢川人,逃灾荒到了浙江。 本书是文化人影记丛书的一册,书中以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及详尽的文字介绍了作家陈学昭女士的生平。 本书内容全面、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印刷精美,再现了文学家对文学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生,有助于读者对这位老一辈文学家的全面了解。
书中节选:初识十三天 英气逼人的刘德华 和刘德华的认识,是一个偶然。只是这样一个偶然,在我的记忆里,却依然那么清晰。 那时是一九八三年的秋天,台北新艺城分公司的公关W小姐,看公司还没有开新片给我拍,怕我闷,邀我出去玩。她说:“有一位小朋友从香港来,叫做刘德华,他在台湾没有朋友,反正你以后也会去香港拍戏,干脆明天大家一起出来玩,认识新朋友也好。” 她口中的这位小朋友这次是因为客串张彻导演的《上海滩十三太保》,从香港来台湾拍戏。那时他在香港演出的电视剧录影带,已经在台湾受到相当的欢迎,只不过大多数的人对于他的印象还不深刻。 我不喜欢应酬,借口说有其他的事情,婉拒了她的好意。不过她依然很认真地说:“明天是我的生日,你不来我会很失望喔!而且我还有邀请田×,晚上一起吃饭,再一
本书是有关小白玉霜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是她富于传奇性、戏剧性坎坷人生的实录。作者张慧掌握了翔实的手资料,饱含深情,以朴素白描的手法,勾勒了她从苦难的童年到成长为继承、发展评剧白派艺术代表人物的奋斗经过,以及她在这不平凡经历中的心路历史;展现出了一个不苦沉沦,追求进步光明,最终却又在特定历史时期中被无情毁灭的女性形象。这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是近代中国社会女性为寻求自身解放、争取从女人到人的权利与尊严,在荆棘丛生、步履维坚、苦难行进的一个缩影。读者会从书中认识到人的复杂性和人生的艰难。
年,一个岁的黄皮肤女孩初登银幕,从此在星光璀璨的欧美影坛独放光芒。她曾与道格拉斯范朋克等合作,也是玛琳·黛德丽的闺中密友。她的出现,甚至开启了美国亚裔演员短暂的黄金时代,然而生前却备受冷遇和排挤,去世后仍长期遭到误解。她就是位勇闯好莱坞的华裔演员黄柳霜。在美国排华风潮的风口浪尖,面对社会体制和普通民众的敌意,以及接演角色的种种限制,一个出身卑微的洗衣工女儿,如何蜕变为好莱坞传奇?本书围绕黄柳霜生平、作品,逐一道来她如何凭借智慧,塑造出国界、优雅独立的摩登女郎形象:她极其重视衣着发型的设计,游走于古典和现代之间,至今仍是时尚界的东方缪斯;她通过学习多国语言、公开发表言论、与影迷互动、与学者对话、积极参与慈善及援华事业来经营公众形象。为了揭开偏见的面纱,作者苦心搜寻文献资料、访
本书以文字的方式总结了陈道明表演事业、艺术人生、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从不同“路径”深探其灵魂世界。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篇介绍陈道明在艺术表演上认真、自我提升的艺术家风度;中篇介绍陈道明在艺术人生中有坚守有担当,回归家庭,内外兼修的君子风度;下篇介绍他的处世哲学,能够在娱乐圈中看清自我、淡泊名利,以出世心,做好入世事的绅士风度。
相声大师马三立,在舞台上是欢乐的源泉。然而在生活中,他还这么富于奇光异彩吗?他还是命运的宠儿吗?艺术家的生活是淘尽了金的沙砾,《马三立别传》带你接触真实的世界,一个富于市井色彩的马三立,揭示他鲜为人知的生活,从贫寒童年到闯荡江湖的青年,从声名鹊起到下放改造,从苦水中淬炼过到重见天日,几番大起大落,细腻动人。书中对人生的体悟透彻深刻,是一本别具一格的《马三立传记》。《马三立别传》由刘连群编著。
《当代篆刻名家石刻论语》一书,二○○二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在罔内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于是,二○○三年便在陈海华先生的策划下,开始准备了她的姊妹篇《论语精句篆刻集》。 此书蕾萃了全国一百多位篆刻名家的佳作,囊括了全国三十多侗省市的篆刻名家“在邀请的过程中,得到全国各地朋友的大力支持,很多朋友协助我在当地约稿,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从《颤栗(Triller)》的辉煌到早逝的悲剧,这本传记编纂了几乎四十年。《迈克尔》讲述了迈克尔?杰克逊传奇一生的完整故事。1971年(当时迈克尔才12岁),在杰克逊家族团聚的派对上,作家本?冯托雷斯一边吃着炸鸡和红薯派,一边与迈克尔聊天,这位当时冉冉升起的新星在世人面前首次亮相此篇文章也成为《滚石》杂志众多杰克逊封面故事的篇。十年后,在发行巨作《颤栗》前,迈克尔对格里?赫尔希倾述了名气带来的孤独,坦承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朋友,并把自己看作彼得?潘。《迈克尔》收录米卡尔?吉尔莫、亚伦?莱特、大卫?瑞兹和罗伯?谢菲尔德等媒体人的报道,描写丰富生动,评论深度客观。本书还首度曝光关于迈克尔?杰克逊专辑制作内幕的震撼文章,以及超过100幅未发表罕见照片。除此之外,《迈克尔》集齐迈克尔事业生涯的25个经典瞬间,并独家解
林皋生平资料不详,生于顺治十四年(一六五七)、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仍在世。林皋宇鹤田,一字鹤颠、更字學学恬、号鹤道人。祖籍福建莆田,寓居常熟、深受虞山遗民印人沈世和的影響、及取法汪关、上溯秦汉、博综宋元、乃独树一帜。十六歲时持作品拜訪虞山印学前辈钱陆陸灿、钱氏一见即大为激赏,以为“晚年印人中靠前友也一”。林皋篆印端正平和、汲取古玺、汉印之浑朴自然、疏密相生、简繁相参之格局、刀法遒劲、线条圆润、出道时风格即已固定,数十年间孜孜不倦,时人推为“當今獨步”。其印作揖有《宝砚斋印谱》《林鹤田印谱》《林鹤田印书》《林鹤田印存》《林鹤田印稿》等。